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出敦煌》读后感(六人谈)
userphoto

2022.08.25 北京

关注


《出敦煌》:散文敦煌的多种模样

文学,贵在创新。特别散文,千变万化可致无穷。发展,是硬道理,也包括文学。当散文打破某种教科书腔调之后,无论形体,还是内容,都活颜生鲜起来,也都玩味多姿,这是文学本该具有的模样。

《出敦煌》是非我(曹建川)“散文敦煌”三部曲《在敦煌》《再敦煌》之后的第三部非虚构作品,是作者历时十年为人类圣地敦煌奉献的诚意之作。不回避地说,作者将个人的散文腔调推向了一个崭新,颇具气象,亦或非凡。

《出敦煌》发布会上,本土作家亦好友李庆芝、王妙菊、刘燕、王国良、程继光、王国栋等现场表达了激情有余的“读后感”,是文学的,或者已经超越了文学。现集结在此,敬请收看。

——编者语

作家:李庆芝

站在敦煌这片土地上,手捧曹建川老师用心血著成的《出敦煌》一书,心中无限感慨。

文学是片圣地,写作是个苦旅。曹老师是以精神为高地以文字为载体用生命来写作的一位虔诚的修行者。《出敦煌》是曹老师的又一本宏幅巨作。他如一位驰骋疆场,纵横千里的勇者,通融古今,放怀天下,有心用情用生命丈量着丝绸之路;引经据典,采集灵惠,启有形,和有韵,行有踪,落有声,以根性、佛性、人性、通性,感怀世事,以悲悯之心,感念苍生;《出敦煌》笔力遒劲,气宇轩昂,俯仰之间,上下求索。

记得2017年8月20日,曹老师的《在敦煌》新书发布会也是在敦煌图书馆成功举办。那天,在会场热烈而庄重的氛围里,在书香盈盈之中,感悟着因文学艺术带来的心灵启示,感受着因文脉相承而传递的真诚情怀,坐在会场一角的我,眼泪止不住地流,仰望文学殿堂,独自徘徊在门外的我,终于有了一种归属感。那天,我第一次见到了曹建川老师,因为这样一个机缘,此后也相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同年年底,青海石油文联五大协会完成了换届,作协成立了,迷茫而孤独中流浪的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

只要是活着的生命,都在时代的潮流中。我们生活的环境,浮躁也喧闹,心置一处做成一事,并非易事。曹老师以文学为阵地,以笔墨为武器,以使命为担当,肩扛大旗,率众前行。时代里,江海汇聚,他如巨浪,奋力前行的同时,不忘携手我们这些个小小的浪花,于同行共进中,一同感受文学的魅力,人性的美好,生活的多彩。

玉不琢不成器,而雕琢的过程会痛也会流泪。回想我的写作成长过程,曹老师为我付出了很多心血。独行的路,走得太久,很多时候,找不到北,也因此走了弯路,遇到了瓶颈,曹老师苦口婆心,谆谆善诱,甚至不惜重磅锤打,终是从定势行走的惯性实现了转身,使得作品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写作的路上,曹老师对我及与我一同成长的同仁们,皆给予了关爱与引领。

五年来,曹建川老师领导的五大协会,胸怀梦想,团结一致,致力前行。我们有方向,有力量,有信心,用自己的努力实现着自身的价值,感受着活着的意义。

敦煌这片土地,因为有您虔诚的深度呈现,而魅力无限;因为有您无私的付出,而斑斓多彩。感恩时光,让我们不期而遇;感谢曹老,是您给了我站立的勇气和努力的方向。心存感恩,永生铭记。

作家:王妙菊

曹建川老师前两次《在敦煌》《再敦煌》新书发布会因为种种原因我都未能如愿参加,深感遗憾。今天,能与各位老师、朋友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曹老师第三本佳作《出敦煌》新书发布,我深感荣幸,也备受感动。

曹老师历时几年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在敦煌》《再敦煌》《出敦煌》三部作品的创作中,无数次挑战身体极限,耗费巨大心力,圆满地完成了三部作品的出版。第一部作品《在敦煌》中,曹老师通过描写敦煌熟悉的人和事,向读者展示了敦煌独特的人文、地理、文化艺术以及对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一种割舍不下的特殊情怀。第二部《再敦煌》不是第一部《在敦煌》的重复和翻版,曹老师通过对敦煌之丝路、山路、水路的用心记述与书写,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青海、甘肃以及敦煌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读来通俗易懂、极为受益。而第三部《出敦煌》则是在前两部作品的基础上对敦煌及西域历史文化更深度的书写、阐释与升华。此部作品既是一部具有可读性的文学佳作,又是一部极具收藏价值的历史类史书。徜徉在这部作品的内容和意境里,读者仿佛穿越到了几千年前的西域边塞古城,感受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与雄浑;感受到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不舍与悲凉;感受到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与悲壮,无不发人深省、回味无穷。三部作品的成功问世,是曹老师通宵达旦辛勤写作的一种回报,是对一生挚爱的文学执着追求、持之以恒的必然结果,也是对敦煌这片一直生活着的拥有深厚文化底蕴边陲城市的一种极好的诠释、交代和敬畏。

作为青海油田作协主席、油田资深作家,曹老师于我,既是一位良师,又是一位益友。欣赏一个人敬于才华,终于人品。与曹老师的相遇相识相知源于对文学和写作的热爱,一直对曹老师在写作方面的出众才华和对文学梦想的执着追求非常敬仰和崇拜。作为我写作方面的指导老师,在逐梦文学的艰难道路上,曹老师给予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他对我的教诲字字珠玑、一语中的,使我受益良多、获益无穷。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我患病期间,是曹老师一次次鼓励和安慰的话语给予我战胜病魔和面对困境的信心与勇气,使我信心倍增、披荆斩棘、勇往无前。

在油田这一届文联成立之前,我们这些文学艺术爱好者大多都是单打独斗、自娱自乐,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如同散兵游勇,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引领和管理。只是凭借着对文字的激情与热爱,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书写着自认为满意的小文章。自从曹老师和他的团队组建了油田新一届文联,成立了五大协会之后,将我们这些油田文学艺术爱好者集聚在一起,如火如荼地做着有利于油田和油田文学艺术发展的极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组织,仿佛拥有了家一般的归属感,体会到了曹老师及其他各位老师给予的一种别样的情愫和温暖。参加知名作家分享会,多次开展征文大赛,每年编辑出版《青海石油文学》等书籍,源源不断地向外省市文学杂志推荐优秀作品发表,想法设法提升我们的读书兴趣和写作水平。曹老师像一个散发着万丈光芒的磁力棒,始终激情满满、用心用情地将我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全身心地带领着我们在逐梦文学和艺术的道路上铿锵前行、永不停歇。

文学的道路永无止境、高不可攀,曹老师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抱有很高的期望,他对我们严格要求、直言不讳,希望我们在写作的道路上成绩卓著、越走越远。在他不厌其烦地指导、点拨和督促下,我以前写作方面的种种陋习在逐渐地摒弃和改进,文字功底和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升。这几年,我在写作中虽没有什么能搬得上台面的大成就和骄人的成绩,却也有不少的小欣喜激励着我在写作的漫漫道路上不畏艰险、勇毅前行。

今天借此机会,非常感谢敦煌市图书馆和各位老师为我们油田文学爱好者提供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良好平台和大好机会;感谢油田党委宣传部、油田文联以及油田作协的樊文宏、蒲勇、李庆霞、李庆芝等各位老师给予我的诸多帮助;感谢曹老师这几年对我写作方面给予的指导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和规划。

最后,祝愿曹老师在今后的生活中,身体康健!家庭幸福!万事顺意!祝愿他在逐梦文学的道路上,再创佳作!硕果累累!收获满满!

作家:刘  燕

与前两部《在敦煌》和《再敦煌》相比,曹老师的这部《出敦煌》又一次把敦煌放在了古丝绸之路的脉络上,历史画卷波澜壮阔,语言厚重苍劲,是一部具有史诗气质的优秀作品。

在古丝绸之路上,东来西往的商人、使团、求法僧、百姓在这条生命之路上穿行,形成一个个居住点。《出敦煌》这部作品以敦煌为中心,向外辐射到古丝绸之路南线和北线重要的地理节点,南线从若羌、且末、于田、皮山、叶城、莎车直到葱岭之上,北线从哈密、吐鲁番、轮台、库车、阿克苏,到喀什葛尔,向西翻过葱岭,到达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在这本书里,敦煌与这些居住点的不同在于,它既不是终点,也不是起点,它就像这条长路上的一盏明灯,闪着佛光,那些在长路上远行的人们只要看见敦煌,他就知道,他在哪里,该去向何方。

从另一个维度来说,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一直在东,也在南,而敦煌以及丝绸之路长期以来只是作为一个地理和文化的概念存在着,那些我们知道的历史多半是沉重而模糊的。《出敦煌》用更加多元和包容的视角,从中国古代文献《山海经》、《汉书》、《史记》、《大唐西域记》、《资治通鉴》中汲取源源不绝的文学养分,把历史带入到丝绸之路和敦煌的书写中,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个广袤荒凉的领域和空间。曹老师将敦煌作为一个起点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连接起来,为古丝绸之路的那些绵长又不为人所熟知的历史重新搭建了具体可感的时间和空间框架,点面俱到,纵横交错,是敦煌文学创作的新进展和新开拓。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实地考察,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全景式的古丝绸之路的地理和历史图卷,从古代史说到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又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重新审视了中国历史的过去、当下和未来。这样多维度的写作是对格局、体力、精力和文学素养的集中考验,是一部致敬敦煌的虔诚之作。

说到散文的写作和美学,语言有着很重要的使命。这部散文集的语言功底深厚,词句之间有很好的节奏感和张力,从头到尾充满了庄严、气度、使命感和悲壮感。写到玉,他说:“一块小小的石头,在中华文化的几千年发展中,曾被植入多少相思泪,负载了多少离别愁,演绎了多少皇宫争斗,见证了多少江山轮流坐,恩怨似水流。一块石头,它就是一块石头;而一块石头,已经不再是一块石头。”说到龟兹(qiū'cí),他赋诗一首:“山河长在,国常破,管他人间还是天上,来酒一杯,与尔同销万古愁。”像这样的句子在书中比比皆是,它们为作品营造了一种苍茫和哲学的气质,连接着故事的经脉,让读者在诗性的语言中,感受着丝绸之路的神秘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种持久悲壮的诗意。

在《时间简史》里,霍金告诉我们宇宙的浩瀚和物质性决定了人类只是其中极其微渺而脆弱的一部分,不值一提。所以,能洞彻世事的智者大多有些悲观主义。如果说从曹老师之前的作品里能看到痛苦和孤独,热烈和冲突,这部《出敦煌》里更多的表现的是一种沉默的透彻与洞察,有宁静和客观以及承担的勇气。这是伟大的敦煌给作者赋予了灵魂的力量,他在历史的回忆里去追寻那个哲学终极问题的答案,我是谁?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世间有无数个终点,答案并不唯一。非要回答的话,曹老师在书的结尾处写了:人类梦想回归的地方其实是故乡。

有人说过:“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愿曹老师在创作的路上的得到不干涸的源泉和不熄灭的灯,也愿在坐的各位与好的作品相遇,真正感受到文学真正的力量。

作家:王国良

首先,很荣幸参加曹建川老师《出敦煌》新书发布暨分享会,半个月前,我拿到曹老师这本《出敦煌》,猩红色加黛青封皮很快就吸引了我的眼球,走进办公室,我也迫不及待撕开包装,快速阅读起来,我用几天的时间先是囫囵吞枣大略浏览一遍,然后,对照古丝路地图,再挑灯细看。

《出敦煌》书里囊括了古代丝绸之路历史、人文、地理、农业等各方面大量知识,我也佩服曹老师对西域诸国仔细研究和翻阅大量史诗资料的耐心,用文字给我们勾勒出古代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的图画,让那些零碎的记录和绝美的诗歌串联成一件精美的珍珠首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当我们还在敦煌,神伤、倦怠、无聊、烦躁时,曹老师已经在灵魂深处完成了《在敦煌》《再敦煌》《出敦煌》与敦煌对视、对话、神交,曹老师已经背起在敦煌汲取的精神行囊,走出敦煌,准备在敦煌合适距离再一次审视敦煌,回首、瞻望、思念敦煌,《出敦煌》是曹老师文化丝绸之路的开始,他不是西行,而是一路向东,走进诸葛亮刘备心里的蜀国,走进景色妖娆的蜀国,走进珍馐美味的蜀国,回到他出生的故乡,修复身体,为以后在精神上丝绸之路蓄积力量。

敦煌三部著作,是曹老师离开敦煌,给我们留下最珍贵的礼物,也是在敦煌生活多年以后,给敦煌的礼物,我不想断章取义,拿出一段似懂非懂分享阅读,我只想闭上眼睛,感受曹老师《出敦煌》丝路之精神,他是敦煌派出去的张骞,班超、甘英,我们在敦煌,等待着他,载誉而归,回到敦煌,向敦煌复命,与我们把酒言欢,欢宴叙旧。

作家:程继光

第一个字,疼。建川先生的文章,我以为其底色是一层慈悲之心。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无论是面对一个个王国,一个个民族,还是一个个生命个体,建川先生的笔头凝重而深沉。那不仅仅是尊重,敬畏,而是满怀悲情。具体到这本书中的每一个描述目标,从几千年之前的文明,到如今的石油工业,从武功赫赫的大汉帝国到转瞬即逝的西域三十六国,从千年丝绸之路到百年沙漠小镇,建川先生的笔触充满深情,以一个学者、作者的胸怀,从人文角度,关怀,悲悯,悼念,追忆、歌颂。他心疼这些文化,他心疼这片土地,他心疼所有的生命。甚至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说过他认识这里的每一粒沙子,这里的每一粒沙子也认识他。那么我相信他心疼这里的每一粒沙子,而他们也一定会心疼他。

第二个字,疼。我读建川先生的作品,字字如钉,且是用八十磅铁锤大力钉进我的大脑皮层,深刻,尖锐,浓缩,金属的冷硬中又往往透出异样的温暖。建川先生善用短句。独字成段,一词成行,三字成篇。然而我却不能长读,每次都浅尝辄止。读多了,头疼。每一个字都闪烁着智者的光芒和钢钉的刺痛,信息量大,层次深入,角度宽广,痛感深刻清晰。茶余饭后可供消遣的,那绝不是建川先生的作品。他的文章,得在头脑清醒,思维敏锐,逻辑缜密的脑力最佳之时欣赏,研读,学习,思考。最好再顶一顶安全头盔。

第三个字,还是疼。心疼。建川先生勤于耕作,几十年来日日笔耕不缀,且夜以继日,下笔万言。大多作家没有好的写作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建川先生也在此类。白天是黑夜,黑夜是白天。熬夜之外,也不能缺少烟酒。对一位文学创作者来说,缺酒少烟清规戒律般的生活,又未免寡淡。当逸兴横飞之时,当才思泉涌之时,当豁然开朗之时,当大悲大喜之时,没有酒没有烟,何以庆祝?何以明志?何以纵情?然而,这些又毕竟有害于健康。所以在建川先生又创佳作的欣喜,和以燃烧自身为代价的操劳之间,我总是无限纠结,最终心疼。

如今建川先生已脱身于俗世之外,自可纵情于山水之间,这本《出敦煌》恰逢其时,恰到好处,我仿佛看到他转身离开敦煌的背影,一定会有不舍,一定会有眼泪,也一定会有美酒。在这里敬建川先生一杯酒: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家:王国栋

出敦煌一路向西,每一条路都是丝路。

历史上丝绸之路在敦煌西出一分为三,南道、北道、北新道。三条道殊途同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汇聚在云端上的葱岭,打包分拣快递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成为当地贵妇又一件绚丽夺目的新衣时,一缕丝绸完成从蚕丝到圣经的蜕变,这就是丝路。

纵观建川的《出敦煌》,其中的抒写内容多与历史有关,从《南道》《北道》到《王道》莫不如此。这决不是简单的好古激情,而是一种复杂的审美,一种从过去的岁月中寻找自己与发现现实的过程。很明显,建川之于历史的回忆与追踪,其中虽有提供“借鉴”或者启示的镜子意味,但绝非仅仅如此,因为从他那些数量可观的作品中,不难感悟到某种相当浓郁的展示人生或命运(包括历史命运)的思考气息:特别是那些与现实与将来相关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这,便是他文章的魅力所在。如第10页写道:“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和最伟大的力量,是对未知空间的诗意猜想和强力拓展。也许会借物质为手段,但最终物质的行为又将演化为精神的情操,成为人类世界最耀眼的皇冠”。又如在第361页建川写道:“因为战火不断,丝绸之路东端的绿洲文明被相继摧毁,城市坍塌,西域古国不复存在,万里流沙掩埋了丝路曾经的辉煌。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一条丝路的命运,就是人类发展的命运,也是文明推演的命运。一条丝路的命运,折射出多少个王朝的命运,那也是天地宿命。”,,,建川只是轻轻地拂去时光造就的尘埃,进而深情地抚摸西域丝路的肌肤,或更加细致去剥落包裹于往昔身体上的坚韧外壳,从而把曾经发生过的人文变迁、历史更迭及艺术现象袒露在读者面前,并吸引读者踏进那个被牵引而至的往昔时空,去享受品味的快乐。在这里,历史的回味与追踪,只是一处传达心灵感受的博大场所,只是文化精神、传统气韵以及种种与社会与人生与命运相关的意蕴体现的一个媒介。

西域丝路三条道,西域三十六国,西域2200多年的历史,数百位这片土地上的著名政治、文化人物,譬如三位丝路的开拓者张骞、班超、郑吉,三位法师法显、鸠摩罗什、玄奘,三位唐朝大诗人李白、杜甫、岑参等等,都在这书里穿越历史长河与我们会面,梦回丝路,快意人生,把酒言欢。建川怀古伤今,谈古论今,他的脚步到达哪里,情感与思绪就在哪里流淌。心游历史时空,与古人对话、与戈壁交语,丝路远去,却无法淘尽的风流人物一个个跃然纸上。眼前景物与历史时空交汇,历史获得了当代阐释、历史事件获得了当代评判,与此同时当代史又获得了一种历史沟通,当代文化又获得了一种历史解释。建川的散文就是沉浸在这种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和感悟中。他通过熟练运用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写作方式,尤其每章开篇的几首短诗,提纲挈领,妙笔生花,意境深远,把艺术想象融合理性的写作方式并以此表明他生命质感的充盈,情思的精湛,以意驭辞的自由,实在是文章大写意,意境观自在!

《出敦煌》建川观照的是留有厚重历史的丝路古道,他以自己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启人深思的力度实现了散文的开放、广博视野带来视角的变换,使文思流动、开放、丰富、多向,不仅体现在楼兰、高昌、和田凭吊古迹,也能在伊吾、龟兹、疏勒回想中照见。他批判斯文赫定、斯坦因、伯希和等人对丝路的文物盗取,同时对他们严谨的考古治学精神、献身学术精神表示钦佩。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些早已定性的“文物强盗”,这是唯物哲学思想的高纬度。

《出敦煌》是建川的一次文化苦旅,正所谓行程之苦,修行之艰,写作之辛。非大苦不能大成,非大愿不能大得。丝路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这是一条险路,一条绝路,一条修行之路,九死一生,或毁灭或取到真经。我们随着建川的笔触行走在茫茫丝路古道上,进行一次文化苦旅,一场灵与肉的修行之旅,车马颠簸,饥渴难耐,戈壁荒漠,鬼魅横行,白骨森森。至于是否能得道涅槃,全在你的领悟和造化。丝路历史的多情和无情会加重我们人生的负载,而历史沧桑的能引发出人生沧桑,都似乎让这本书有些厚重深刻,其实多读几遍你会明白: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那丝绸的顺滑和远方的光明,足以照亮你今后的路。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在丝路历史间跋涉的时候他有了越来越多的人生回忆、自我领悟。这种回忆领悟又渗入了笔墨之中。连历史本身也不会否认一切真切的人生回忆会给它增添声色和情致,但它终究还是要以自己的漫长来比照出人生的短促,以自己的粗线条来勾勒出人生的局限。

人生无常,回望过去,时光返照。建川在257页写道:“我在时间的远处,看见今天的自己,说实话,我感到陌生。但我从今天的时间之岸回望过去,倒是异常的清楚。我怀疑这就是时光返照。时光返照在2018年的秋天,距离斯文·赫定探险大沙漠123年我再一次穿越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是一次精心选择的线路图,我习惯或者说喜欢重复一条线路,回忆让我欲罢不能,,,带着命题,我想考证古丝绸之路南线、北线和北新线所有的绿洲,所有绿洲上的古代城邦,和所有古代城邦遗留下来的关于丝绸的故事,,,2018年秋天,我站在了阳关玉门关的古关隘处,目光越过楼兰古国,向度葱岭,准备《出敦煌》。这是一条丝绸的向度。这也是我将一生最美好年华交给北方大漠之后的最后的文字回馈,对敦煌这片古丝绸之路重镇的土地,我用四本书(之前还有一本长篇小说《我以为莲》)回敬于此。感觉一生也就这么一点光和能,也许会留给后世。但不管怎么样,那是我对这片北方沙漠的交代。所以,在我精心地策划了路线图后,我就出发了。”建川是有使命感的人,他宽宏信人,才智高远。书写敦煌,是人生的宿命,也是敦煌这片圣地对他的信任。朋友们,当你膜拜完精美的莫高窟千年壁画,为《又见敦煌》舞台剧动容不已时,其实你还应品读《在敦煌》《再敦煌》《出敦煌》3本书,因为这里有你需要的文字敦煌。

出敦煌,梦回丝路,我们还会相见吗?


每晚九点,不见不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直播预告|张湛讲丝绸之路重头戏:粟特人与敦煌文书
故宫遇上敦煌 | 《敦行故远》特展,跨越时空的对话
从古玻璃器看古代丝路
王蓬的“丝路”三书
【望安山文学】刘广学||丝路沧桑(之四):壮哉,大美敦煌(诗歌)
舞蹈 丝路花雨|集丝绸之路 敦煌艺术 神秘东方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