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古绝唱《独坐敬亭山》:寥寥数笔写尽诗人旷世孤独
userphoto

2023.11.06 北京

关注

安徽敬亭山太白楼。图据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官网

李白像(马睿临)

安徽敬亭山古昭亭坊。图据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官网

□马睿

看到,不等于看见;看见,不等于看清;看清,不等于看懂;看懂,不等于看透;而看透,不等于看开。山,会不会长眼睛?在李白看来,山是有眼睛的。因为他不但要看山,山也要看他。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秋天,李白受从弟宣州长史李昭的邀请,欣然南下宣城时写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小诗:鸟儿都已高飞殆尽,孤云也独自飘走了。与我百看不厌的,只有这默默无语的敬亭山。

壹和谐共融青山与诗人相看两不厌

敬亭山位于今安徽省宣城市城北水阳江畔,本名叫昭亭山,又名查山。晋朝时,为避讳晋文帝司马昭的名字,才改为“敬亭山”。敬亭山属于黄山支脉,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有大小山峰60座,坐拥一峰、净峰、翠云峰三大主峰,最高峰翠云峰海拔324.1米。众山如百鸟朝凤,似众星捧月一般簇拥在主峰周围。远看满目青翠,云漫雾绕,犹如猛虎卧伏;近观林壑幽深,泉水淙淙,显得格外灵秀。  安徽境内名山众多,敬亭山既无天柱山之险,也无九华山之秀,更无黄山之奇。之所以能得到李白的格外青睐,首先是因为诗。早在南北朝时期,史称“小谢”的著名诗人谢朓就曾经赞誉敬亭山的风光:“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谢朓《游敬亭山》)、“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谢朓《往敬亭路中》)。后人取“合沓与云齐”诗意,在山上翠云庵前建了座“云齐阁”,历代文人墨客常在此阁饮酒赋诗。  南齐明帝建武二年(495年)夏,32岁的谢朓调任宣城太守,并在城北凌阳峰上自建书斋。因其居高临下,取名“高斋”。他生活起居均在此处,并由此开启了南朝文化的华美序幕。“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谢朓《高斋誢事诗》)……在宣城两年多时光里,谢朓观山川交错、阡陌纵横,写烟霞变幻、云树生辉,吟哦不绝。  历代诗人虽多,能让李白服气的却并不多。李白是谢朓的骨灰级粉丝,他“一生低首谢宣城”(王士祯《论诗绝句》),他还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正因如此,李白在宣城时曾先后七次登临敬亭山,登高望远,流连忘返。他为敬亭山共作诗45首,其中尤以这首《独坐敬亭山》为千古绝唱。独坐敬亭,回首蹉跎岁月,抑或是怀才不遇、知音难觅?青山与诗人独对,坐看云卷云舒,敬亭山就此在唐诗中定格。  其次,李白爱敬亭是因为禅。敬亭的佛教很昌盛。在唐代,禅宗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高宗-武则天时期,惠能大师成为禅宗六祖;唐玄宗时期,南宗成为禅宗的正统;唐德宗时期,怀海大师进行宗教改革,禅宗遂大盛。身处唐玄宗时期的李白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李白笔下的群山,有六龙回日的雄阔,有飞流直下的惊险,有迢迢见明星的玄幻。它们是名山、是美景,而只有敬亭山,是朋友。因为是朋友,所以这位“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谪仙人,肯来与它相对而坐,将大把的好时光消磨在这相视无言之中,两不生厌。朋友之间,最温暖不过如此。此时的敬亭山,不仅李白凝视着她,她也用双眸对视着李白。  李白在敬亭山前坐着、看着、品尝着、思想着……纯粹是对敬亭山美的领悟、花的欣赏。一年四季,山的颜色在变,但山的轮廓不会变。所有的颜色里,李白最爱敬亭秋色。当眼中空空荡荡,只剩下远处的敬亭山时,诗人与这寂寥的霜天融为一体。山前的李白便有一种独来独往、徐吟长啸的感觉,一种灵魂出窍、羽化飞升的感觉。在这寂寞的异乡秋色中,诗人早已忘了功名、忘了美酒、忘了胡姬、忘了公文奏折、忘了明天还要上班。独坐在敬亭山的李白,既无醉态,也没有悲叹,完全是自身的小宇宙与天地的大宇宙和谐共融,诚乃禅宗“无我”的至人境界。

贰朝事混乱李白心忧国事情绪糟糕

李白爱敬亭,还有一个只有家乡人才知道的原因:在李白的家乡剑南道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有一座大匡山,从东边远远望去,轮廓与敬亭山颇有几分相似。李白青年时期,曾在大匡山中读书、练剑、养鸟、修道十载,对此山有深厚的感情(《冬日归旧山》《别匡山》)。看到了敬亭山,就像看见了大匡山。坐在水阳江畔,就像坐在让水河畔。敬亭山就像是家乡的亲人,坐在李白的对面。敬亭山端详着李白,李白也端详着敬亭山。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不论是谁看谁,自然都是百看不厌。  当然,作为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志向的热血男儿,最让李白放心不下的还是政治抱负。彼时,李白心情很糟糕。之所以糟糕,主要还是对政局的忧虑,眼看天下越来越乱,自己却一点办法也没有,诗人焉能不烦心?那么,朝廷里最近又出了哪些事,让李白如此郁闷呢?  这第一件事就是杨国忠私专选事。按过去的老规矩,兵部与吏部尚书提拔侍郎以下的官员,都必须公开进行“三注三唱”。所谓“三注三唱”,就是指六品以下官吏赴选,先要集中起来考试,这主要是为了考察官员的公文写作能力。然后再进行面试,观察官员的言谈举止是否得体。最后,再一一拟官注籍。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名单报经尚书仆射审核后,再由门下省上奏皇帝,根据皇帝的批复,依旨授官。这套程序虽说很繁琐,却很重要。把候选官员们集中在一起考试,体现了公开、透明。左右宰相和六部的主要负责人集体参与考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暗箱操作。  但就在这一年,老规矩变了。杨国忠本来是个胸无点墨的大老粗,全靠族妹杨贵妃的关系,才爬上了宰相之位。因此,杨国忠最忌讳别人瞧不起他,为了表现自己“精明能干”,便提前在家里把任用名单拟好,再拿到朝堂上走过场。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正月三十日,杨国忠召集左丞相陈希烈以及三省六部的头头脑脑们到尚书都堂议事。因为事先杨国忠把官员的名单全都敲定了,故而过去需要三个月才能选完的官员(自春至夏,选事才毕),一天之内就全部搞定了。  事后,杨国忠得意洋洋地说:“现在左相和各位给事中都在座,就算是已通过门下省审核了。”言下之意是可以直接奏报皇帝,不必再交由门下省审核了。由于选官全是杨国忠一人说了算,所录用的官员鱼龙混杂,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都落选了。但因大家惧怕杨国忠的权势,在场没一个人敢出来“发杂音”。打这以后,门下省就不敢再过问官员的选拔任用了,韦见素、张倚等各部门的侍郎也只能看宰相眼色办事,不敢再吭气了。  人事事关国家兴衰,理应谨慎。而据记载,每次选官时,杨国忠便在庭中设一席,每喊到一位候选人名字,这位候选人就进屋来。杨国忠既不问该官员能力水平,也不看资格序列,完全凭个人感觉授官。看到身材短小者就任命为道州参军,遇到胡人就任命为湖州文学。帘子后面的女眷们看到这一幕,纷纷哈哈大笑(王谠《唐语林》卷五)。杨国忠公然把这一非常严肃的政治活动当作儿戏,李白焉能不郁闷。

叁对话偶像诉说无尽迷茫与怅惘

而让李白忧心忡忡的第二件事与安禄山有关。这年五月,突厥首领阿布思的军队被回纥兵打败,安禄山乘机诱降其部落。事成之后,安禄山手下的精兵强将更多了,兵力也远远超过了边境上其他几个节度使。起初,安禄山觉得大奸臣李林甫比自己更加阴险狡猾,所以特别怕李林甫。待李林甫死后,杨国忠继任为宰相。安禄山一直觉得杨国忠是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外戚,能力和水平都不如自己,很瞧不起他,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对杨的鄙视。久而久之,安、杨二人的矛盾便越来越大了。  这样一来,杨国忠有事没事就在唐玄宗耳边说安禄山有反心,迟早要造反。时间长了,杨的这些话传到了安禄山的耳朵里,安禄山更加痛恨杨国忠了。眼看着大唐的朝政日渐紊乱,却无计可施,李白焉能不愁。以“独”字为题的诗歌,在李白笔下还有《月下独酌四首》《独酌》《春日独酌二首》《秋夜独酌怀故山》,宋蜀本集外还有《独坐敬亭山·其二》,基本上都是写于这段时间。  李白一边舔舐着被皇帝赐金放还后“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独酌》)的伤痕与血迹,流露出“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独酌》)的惆怅,一边又享受着“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春日独酌二首·其一》)和“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春日独酌二首·其二》)的空旷与清幽,还时时发出“彼物皆有托,吾生实无依”(《春日独酌二首·其一》)和“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颜”(《春日独酌二首·其二》)的哀叹,直接坦露出“拙薄遂疏绝,归闲事耦耕”(《秋夜独酌怀故山》)的失意与绝望。而谢朓所处的宋、齐之世政坛也极其黑暗,东昏侯萧宝卷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暴君之一。谢朓最后被人诬陷致死,年仅36岁。  在敬亭山中,李白不仅是在与大自然对话,同时也是在与历史对话,在与他敬重的偶像谢朓对话。李白心中的无尽迷茫与怅惘,别人都听不懂,只有敬亭山和谢朓才会懂。细品此诗,不知你是否聆听到了一位旷世天才与偶像之间无声的对话?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仙李白,死都要和他在一起!|跟着唐诗去旅行NO.41《独坐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之缘
《独坐敬亭山》:李白为什么会来到敬亭山独坐?
李白最精致绝伦的一首诗,千古绝唱!
唐诗来了|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雨游敬亭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