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胡内迁:是民族矛盾的高潮期,也是民族融合的先声

西晋末年爆发八王之乱时(约291年左右),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是匈奴、羯、鲜卑、羌及氐等五族)乘机起兵脱离晋朝,并陆续向中原地区内迁。他们灭亡西晋后,拥兵自立,与东晋王朝南北对峙。史称“五胡内迁”,或“五胡乱华”

这些少数民族在华北地区相继建立了二十余个政权,其中“五凉(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三秦(前秦、西秦、后秦)、二赵(前赵、后赵)、成汉、夏”,这十六个国家存在时间较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这一阶段被称为五胡十六国时期。

十六国形势图

直到589年隋朝建立,才结束了中国从魏晋以来近400年的大分裂时期。

五胡内迁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分化的时期之一,是民族矛盾的高潮期,也是民族融合的先声,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形成造成了持久的影响。

这些影响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北方民生凋敝,经济重心南移。

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制造了多起屠杀事件。比如臭名昭著的石勒,曾在一次战役中屠杀百姓数十万。此外,政权交替频繁,战乱不绝,大量人员向南方迁徙,造成北方人口剧减。

石勒

粗略估计,这一时期北方人口是西晋极盛时的四分之一,减少1500万左右。出现了“人皆相食”“白骨遍野”的惨状,北方民生经济遭受重创。

晋王室带领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史称“衣冠南渡”。这改善了南方地广人稀的问题。庄园主们有效地组织了大量劳动力,加以精耕细作的技术,和铁犁牛耕的推广,使南方的广大良田得到开发。

长久下来,南方经济持续增长,中国的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第二,佛教飞速发展。

东晋建立后僧侣以清谈为由,传播佛教理论,得到了士大夫阶层普遍接受,佛教开始在南方广泛传播。

399年,法显跋涉万里到天竺求法,是中国首个西行的僧侣。他将旅途见闻写成《佛国记》,该书成为研究西域及印度史地的重要作品。

后赵皇帝石虎正式允许汉人出家。从此,佛教在中国遍地开花,于北朝时期达到鼎盛。且北方凿窟造像之风兴起,莫高窟、龙门石窟等就开凿于此时。

莫高窟《五台山图》局部

第三,民族大融合。

五胡内迁虽然破坏了中原的政权和经济,但也使游牧民族与汉族产生了深层的文化经济交往。

十六国政权建立后,走向了汉化和封建化的趋势。全面仿照汉人的生活方式、经济模式、政治制度。

比如北魏政权进入中原后就开始吸取汉文化,到孝文帝时期则走向了全面汉化,完成了封建化改革。匈奴、羯、羌、氐战败后或被大量屠杀,或是逐渐被同化。最后,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分裂的局面。

那么,北方的游牧民族为何不惜连年征战、文化凋亡的代价,也要内迁至华北地区呢?

首先,汉武帝在击败匈奴后,除了远遁到塞外的游牧民,留在原地的匈奴部族,就已经受到汉王朝控制。

南北匈奴分裂

东汉时期,朝廷更是大力招引匈奴各族内迁,以便增加兵源和保证边疆安全。三国时,魏晋继续不遗余力将匈奴、羯、氐、鲜卑、羌等各异民族内徙,以补充劳动力。

其次,魏晋时期北方草原的生态环境出现了重大变化。以西晋内部“永嘉之乱”(304年-316年)为节点,中国正处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寒冷期,北方草原连年干旱。游牧民族“徙水草而居”的特性,引起了匈奴的大迁徙。他们不光是向南向东,内迁中原。还有一支向西进发,对罗马帝国的陨落造成了间接影响。

最后,恰逢西晋王朝“八王之乱”,内部空虚。出身匈奴的晋朝北部都尉刘渊,便趁机在并州(今山西和内蒙古部分地区)独立,假借汉朝正统自称汉王。后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也是十六国时期的第一个政权。 前赵取汉代官制,地方则沿习魏晋以来的州郡制,采用胡汉分治政策。

那么,十六国时期经历了哪些阶段呢?

第一阶段(304年-317年),西晋灭亡,少数民族纷纷自立。

在刘渊独立的同时,巴氐族领袖李特率领难民,在益州起义,脱离晋朝。他的继承人李雄于306年,称帝,建国号“成”,史称成汉。后来成汉完全控制了四川地区。

307年,晋怀帝司马炽登基,八王之乱结束。但西晋政权摇摇欲坠。同年,晋朝的讨虏将军石勒也率领部下投效前赵,他战功卓著,趁机扩充了可观的军队。

310年,前赵刘渊去世,刘聪篡位。刘聪于311年,率军攻陷了西晋首都洛阳,掳晋怀帝司马炽,史称“永嘉之乱”。之后,晋怀帝被杀,司马邺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不久,被前赵俘获。316年,西晋正式灭亡。

晋朝琅邪王司马睿在群臣的拥戴下,于317年在建康(今南京)即位,称晋元帝,东晋建国。东晋王朝虽然是司马氏称帝,但其政权主要依赖江东士族——琅琊王氏的势力,时人称东晋“王与马,共天下”

晋元帝司马睿

第二阶段(318年-383年),东晋立国,后赵崛起,前秦统一北方。

前赵内部趋于分裂。刘聪死后,大将军靳准发动政变,自立为王。紧接着,大将刘曜和石勒攻入都城靖难,诛杀靳准。318年,刘曜即位,封石勒为大司马。

石勒吞并靳准势力后,控制了大片疆域。最终,在319年,石勒自立为赵王,史称后赵,与前赵并立。后赵仍采取胡汉分治政策,但注意笼络汉族士人,减轻租赋,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儒家教育。

320年 ,晋凉州张茂继位,建立前凉。

随着河北、山西以及河南淮北等地相继落入后赵之手,其势日盛。327年,前赵攻击前凉国,取得黄河以南地区。328年,石勒与刘曜决战于洛阳。前赵大败,刘曜被擒,后赵取而代之。这时,后赵占有了除东北、河西、新疆以外的整个北方地区。

后赵与东晋势力对比

石勒于330年正式称帝,并与东晋以淮水为界休战,国力到达鼎盛。可惜好景不长,334年石勒去世,后赵内部发生政变,石虎篡位。后赵石虎虽然崇佛,却残暴至极。为了满足自己无度私欲,不仅强行征兵,还掠夺妇女。《晋书》记载他曾强征女子达3万余人

这时,东北和西北地区出现了新的统一政权。慕容皝在337年,称燕王,前燕。342年,前燕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攻打高句丽王国。344年,前燕慕容皝消灭鲜卑宇文部落,统一了东北地区。345年,前凉王国击败焉耆,占领甘肃大部和西域地区。

后赵由盛转衰在346年,石虎派兵攻打前凉失败。石虎去世后,他的儿子们开始为王位相互厮杀争夺。仅5年,后赵便因内乱灭亡。

由于少数民族政权脆弱,东晋试图收复更多失地。347年,东晋大将桓温攻陷成都,灭亡了成汉帝国。但东晋内部也不够稳定,其氐族降臣大将军苻洪蠢蠢欲动。后其子苻健在其势力范围关陇地区称王,于351年建立前秦。

之后苻坚篡位,开始重用王猛,镇压内部反对势力。前秦走上了统一北方的道路。此时,前燕因内政不治开始衰败,王猛乘乱攻击,兼并前燕国土。前秦军队势如破竹,在376年消灭前凉、代国,大致统一华北。

随即,前秦与东晋南北呈对峙之势,战争一触即发。

383年,八万晋军和号称八十万前秦军队在淝水展开决战。结果,东晋名将谢玄以绝尘的战略战术,以少胜多,瓦解了前秦的猛烈攻势,东晋政权得以延续。

第三阶段(384年-439年),北方再度混战,最后由鲜卑族政权北魏统一,中国进入南北朝时代。

384年,东晋反攻前秦,收复了汉水流域与淮北诸州。前秦衰微,北方再度陷入大分裂。慕容泓背叛前秦,建立西燕;同时慕容垂建立后燕;羌族姚苌自称万年秦王,建立后秦。不久。乞伏国仁叛变前秦独立,建西秦。各国之间,混战不断。

结局:

最后,鲜卑人拓跋珪也脱离前秦,于386年建立北魏,北方趋于统一。

东晋则在420年被刘宋吞并,南方进入南朝时代。

北魏先是统一内部各族,政权稳定后在397年征服了后燕,在拓展国土时,北魏也注重于巩固内部的既得区域,招揽大量汉族地主加入统治集团,加速了民族融合。北魏稳扎稳打先后征服了后秦、夏国、柔然、北燕、北凉。

439年前后,北方被北魏王朝统一。持续 135年的五胡内迁到此结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胡十六国,你理清楚了吗
坎坷的民族融合之路(二)
鲜卑民族的历史事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重点都已经划出)
鲜卑——北方各民族中建立国家最多的民族
山西的前世今生 序列(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山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