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HC2017 | 陈柯萍:ICD程控及测试优化专家共识

编者按


《2015HRS/EHRA/APHRS/SOLAECE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程控及测试优化专家共识》(《共识》)是国际上首个有关ICD程控及测试优化的指南。该指南是由四大国际性的心电生理学会组织[美国心律学会(HRS);欧洲心律学会(EHRA);亚太心律学会(APHRS);拉美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协会(SOLAECE)]共同撰写,阜外医院张澍教授作为APHRS的代表参与了制定。在2017年中国心脏大会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陈柯萍教授对《共识》进行了解读。

专家简介

陈柯萍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就职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以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为业务特长,尤其在心脏起搏器治疗心动过缓、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预防心脏性猝死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力衰竭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担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电生理女医师联盟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副总干事、卫生部心血管介入技术管理专家组成员、医学参考报-心律学频道编辑部主任,并担任《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心电循环杂志》等多个杂志编委。

起搏模式及频率设置

1. 起搏模式选择:根据是否存在起搏适应证选择起搏模式。需要注意的是ICD的起搏系统与室性心律失常识别系统是2个系统,双腔ICD可以程控为单腔模式,而不影响VT/VF的识别和SVT的鉴别功能。

2. 起搏频率/比例要求:利用起搏相关的功能调整起搏频率,个体化选择恰当的参数以满足合理的起搏比例。

3. CRT再同步起搏比例:MADIT CRT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再同步比例超过97%,每增加1%,患者因心衰入院及全因死亡风险降低6%,单独评价全因死亡风险则降低10%。因此,《共识》指出:对于CRT-D患者,应尽可能提升再同步起搏比例至98%以上。

4. CRT-D参数的特别推荐:基于Adaptive CRT研究和CLEAR研究的结果,《共识》首次推荐使用自动优化AV/VV间期功能。(推荐等级IIb)

心动过速检测设置

1. 一级预防患者:应提高诊断频率,延长诊断成立间期数,以减少所有的治疗,降低总死亡率。

2. 二级预防患者:检测频率应提高至低于记录到的VT频率10-20bpm且不低于188bpm。但当患者使用能够减慢VT频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时,需要谨慎设置。

3. SVT鉴别诊断频率:依据PREPARE、EMPIRIC、MADIT-RIT、PainFreeSST研究的结果,推荐提升SVT鉴别诊断频率区间至200bpm甚至230bpm(有禁忌症者除外),关闭SVT鉴别诊断超时功能,以降低不恰当治疗的风险。

4. 预防T波过感知:T波过感知识别功能能够以频率及模式的方式识别当前节律是VT/VF还是T波过感知,确认发生T波过感知时可抑制治疗发放。《共识》首次推荐预先开启T波过感知识别功能,以减少不恰当治疗。(推荐等级IIb)

5. 导线故障预警和噪音识别:《共识》首次推荐开启导线故障的早期预警功能,及鉴别VT/VF与导线噪音功能,以避免误放电。(推荐等级IIb)

心动过速治疗设置

1. 尽可能地使用ATP:所有的结构性心脏病且植入具有ATP治疗功能的ICD的患者,都应在所有的VT检测区(包括上至230bpm)设置ATP治疗,以减少ICD放电治疗。已经证实的ATP无效或致心律失常患者除外。在ATP的模式选择中,Burst优于Ramp,应优先设置Burst治疗,以提高ATP治疗的成功率。此外,ATP的刺激数应不少于8个。

2. 除颤电击能量:一方面,电击和VF持续时间的延长可能引起除颤阈值的升高;另一方面,多次电击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脏电机械分离。因此,《共识》推荐将VF区的初始电击能量设置为最大除颤能量。(推荐等级IIa)

植入术中除颤测试(DFT)

1. 意义:验证ICD对VF的感知能力和除颤回路的完整性。

2. 可以免予DFT的条件:对于左侧胸前经静脉植入ICD者,如果感知、起搏阈值及阻抗在合理的范围内,且影像下右室导线定位良好,可以免去除颤测试。

3. 建议进行DFT的情况:对于右胸经静脉植入、右胸经静脉ICD更换、不确定导线固定位置及功能、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离子通道病的患者,《共识》推荐进行术中除颤测试。此外,对于全皮下ICD植入的患者,建议常规进行除颤测试(推荐等级I)。

之后,陈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各厂家参数设置建议,详见 http://www.hrsonline.org/appendix-b。

最后,陈教授总结道,ICD/CRT-D在临床上已普遍应用,但术后程控及优化仍有不足。该《共识》为我们提供了程控和测试优化的指导建议,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程控选择。临床医生应在《共识》的指导下,依据患者的病情个体化调整ICD的参数设置,减少不恰当治疗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ICD的无痛治疗
中国专家参与制定的国际指南:《2015 HRS/EHRA/APHRS/SOLAECE ICD程控及测...
HRS2017|董颖雪:重视并倡导ICD无痛疗法 提升猝死预防治疗体验
陈柯萍:房颤患者植入器械的随访·365医学网
2015HRS专家共识声明 优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编程和测试(二)
指南解读 |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术后随访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