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聊泰州」湮没时光里的旧年俗(上)



这是『壹座城池』第 047 篇原创文章 

欢迎点赞分享,转载请先获得授权

这一篇关于  泰州年俗

全文约 2500 字,阅读约需 5 分钟。





壹座城池 ▍《闲聊泰州》

                                      年俗篇

x i a n l i a o t a i z h o u

  序


窗户玻璃在腊月的忽悠下,被哥哥弟弟擦得就差碰了鼻尖才知道凉。通往天井的一排木格门全贴上了细心新糊的透亮大白纸,屋里板壁上旧年的条幅画儿也一一取下,刮干净了残痕,等着年前换上崭新的画轴。



文 | 幻小凡  编 | 月半木风




                                              

                          阝                      

湮没时光里的旧年俗(上)

                              耂 

                                                               




本打算接着上期继续闲聊泰州盐税文化典故, 不过岁末渐晚、新年将至, 年味渐浓间,我就给大家挖一挖咱们泰州旧年俗吧。 


毕竟年代久远,资料逸散,记忆难寻, 暂借一个虚拟人物故事来回顾一下咱们老泰州的旧年俗吧。 如有不当,敬请指正补充评论。 闲聊泰州,我们一起寻踪。

 


01腊八


刚刚下过一场雪。

 

清寒的空气里尚残留着一丝凛冽,在渐渐放晴的天色里,随着天井和巷道里的积雪慢慢地融化开来。

 

稻河边,一户青砖黛瓦的小户人家,古旧的木门吱嘎打开。一个身穿小花袄、手提小竹篮的小丫头, 一边伸出红肿的小手呼呼哈气,一边转动着灵活的 大眼张望着路上的板车、行人。

 

她跨出木门槛,兴奋地向身后嚷嚷:“娘啊,您倒是快点儿呀。再迟,那庙里的腊八粥可被人家抢光了。”

 

“腊月,就你嘴馋阿没得命。快过年了,娘这家里大大小小还得多少事得拾掇。”

 

“往年你爹纵着你去光孝寺师父那里偷嘴,今年你小叔新娶了小婶婶,外面的生意都是你爹一个人忙活。二十四夜能不能赶回来祭灶,还不晓得呐。”

 

说话间,一个身穿蓝花布对襟袄子的小脚妇人抿着 油光水亮的发髻,半笑半嗔地走了出来。臂弯挎了 一只大竹篮,既然上了街总得顺道去附近亲友家走 动一下,再采买些年节下必备的物事。家里孩子多,还要去天福绸布店再扯些布,好缝制新衣新 裤。

 

“娘啊,您马上放心去外婆家找舅母忙好了。我到庙里找老师父帮我装好腊八粥,热乎乎地带回来给弟 妹们吃。爹说这是我的庆生粥,吃了会走好运的。”

 

小脚的妇人看着前面走得快蹦起来的丫头,摇头。

 

丈夫常年在外面走动,回来对孩子们难得有个脾气,惯得快十岁的丫头一点都不记得文雅规矩,让奶奶见了又得絮叨她不会管教。

 

好在腊月灵巧能干,洗衣做饭带弟妹,倒是自己的好帮手。分了家不在公婆面前,也就由着她了。

 


02迎年 


吃过腊八粥,泰州的迎年诸事就算开始了。

 

哥哥的小学堂也放假了,和腊月一起带着弟妹们带玩耍带干活,洗扫整理。等父亲回来过年,好多得些夸奖。

 

哥哥和腊月小时候一起在私塾启蒙,后来哥哥去了 新学堂。腊月虽是个聪明的丫头,母亲还是留她在家。女儿家家的认几个字、识点数不被人卖掉就够 了。

 

腊月年纪小小,也不懂得惆怅。反正哥哥心情好时,也会念了书本给她听。她一边跟娘学做针线, 一边听听笑笑,反倒少了拘束。

 

娘每天晚上等孩子们歇下来,就开始拿出各色花布比比划划,细心裁制一家大小7口人的过年新衣。今年腊月也能够帮忙简单地缝边、絮棉花了。

 

娘的手巧是街坊里闻名的。所以过年还会用边角布 拼缝上一些荷包、布袋什么的精致小物件,当年礼赠送长辈亲友。每天娘都要点起油灯熬到夜深,白 天还有其他事要做。

 

腊月只想赶紧学好娘的手艺,好为她分担。

 


03掸尘 


腊月二十后,娘就开始念叨“数夜数”。残年日子不多了,街巷中夜晚便开始有年长的人一边敲梆,一边拖着长腔喊“小心火烛,锅门口扫扫”、“屋上瓦响, 不是猫狗”。

 

一“夜”一“夜”过去,年越近了,爹还不回来。他来信了。

 

哥结结巴巴念完了,腊月只知道爹要他们听话,等到26夜赶回来辞年,会给他们带好玩的礼物。

 

梆声人语里,巷内院中,家家户户都开始忙活腌腌晒晒、洗洗涮涮。

 

腊月家的小院子里,也开始在娘的指挥下开始忙出了新年的欢愉兴奋。

 

院墙里、房檐下,腌鱼、肉;风鸡、鸭;酱生姜、 冻豆腐、腊香肠??挂了一串串,这些既是过年的佳肴,也是亲友互赠的年礼。

 

包子、馒头是外婆家一起蒸了送过来的。热乎乎刚出笼时,提着篮子在外婆家的腊月是好好尝过几个的。现在娘早上热好有数的几个,自然没了腊月的份,还要留到正月里待客呢。

 

窗户玻璃在腊月的忽悠下,被哥哥弟弟擦得就差碰了鼻尖才知道凉。通往天井的一排木格门全贴上了细心新糊的透亮大白纸,屋里板壁上旧年的条幅画儿也一一取下,刮干净了残痕,等着年前换上崭新的画轴。

 

屋里屋外渐渐收拾得干干净净,正房案头的水仙花也纷纷打朵待放,天井花坛里的老梅已经是一阵一阵暗香涌动。

 

腊月和哥哥以及大弟都在暗暗较劲,过年了会收到多少糖果红包。当然,除了爹会格外打赏这个心爱的大丫头,其他人多少有点重男轻女的,尤其是那个平常特爱板着脸训人的奶奶。

 

掸尘、办年货、做年点、折元宝,炒花生、瓜子,大大小小忙得不亦乐乎。有了新制的花生糕点偷偷咂摸着,刚刚会走路的小妹也不哭不闹当个安静的跟屁 虫。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民间因“尘”与“陈”谐 音,新春掸尘即有“除陈布新”之义,扫去穷运晦气, 迎来万象回春。

 


泰州人掸尘多在腊月二十四,至除夕之前。

 

数夜之后,母亲就选了个黄历中“宜扫舍宇”的日子,将竹枝束于竹竿头做成一个把子,交给身为长子的哥哥,踮起脚伸长胳膊,拂拭屋内梁柱间的尘秽蛛网。

 

腊月个子还高些,却跟着母亲一道打井水,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疏浚院前屋后的明渠暗沟。母子几人一番劳碌之后,处处焕然一新,顿时有了几分新年新气象。

 

大弟则被指派拎着一只提线的纸毽子,哄小弟小妹 在院里玩儿。家里有漂亮的七彩大公鸡尾翼做成的鸡毛毽子,不过只有母亲和腊月踢得好,哥哥也是透出难得的笨气来。

 

只是年前大概没有机会,再踢毽子玩了。

 

04送灶 


祭灶之俗,南北皆有此风,大抵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为之。泰州祭灶称作“送灶”,就在二十四夜,所以也称小年夜。

 

因为刚刚分了家的缘故,不必去老宅参加仪式。送灶之日,娘在家煮好灶饭。在家神柜上新供奉的灶神牌位前,装盛一碗糯米饭,饭面上放红枣(或红豆)六枚,同时配水芹菜烧豆腐一碗。过去老宅子里按泰州旧俗祀神还用三牲香烛供菜,独送灶供菜却是一样的。

 

都说二十四夜,灶老爷回天庭拜玉皇,交年终小结、述职报告,总结人间善恶心得观感。于是乎家家先来一次供奉,给灶王爷甜甜嘴,上天庭传些人间美闻,让天神开心了能保家宅平安吉顺。

 

泰州人平常不吃糯米饭。 大弟、小弟闻着香气都有些眼馋,但再小,规矩还是要守的。腊月也不爱吃黏食,不过为了弟弟们自是早早央着娘,用小碗另盛了一团晶莹软糯的糯米 饭,拌上雪白的洋糖,引着弟弟们到里屋,抢在灶神爷爷之前先享用了一番。 有这么一个大姐在,孩子们过年期间也就特别肯听 话,规规矩矩忍着小性子,配合大人行事。这也是 娘不阻止的原因之一。 


家下和谐,一团和气,不闻哭闹训斥之声,才是新年应有的气氛。 哥哥代表全家焚香拜送灶神后,娘便让5兄妹一起团坐吃灶饭。白糖和糯米饭依然大受孩子们欢迎, 只腊月稍稍吃了几口,多喝了些芹菜豆腐汤,向母亲表白自己吃芹菜长勤力的决心。豆腐又有富厚多福的意思。 席间大弟、小弟挨挨挤挤,结果小妹的小肥爪又挥 舞了一下,大弟跟前的汤匙摔到地上,碎了。 


大弟、小弟一时不知所措,小妹小嘴一扁想哭。母亲脸沉了沉刚想开口,腊月脆脆地大喊“碎碎平 安”,蹲下身去捡碎瓷片。于是弟弟们跟着大呼小 叫,岁岁平安,又开心地吃上了。母亲也笑眯眯地 哄着小妹喝汤,让她学姐姐的勤快。



05辞年 


泰州习俗一般在腊月二十六或二十八谢神辞年。 二十六夜,腊月一早起床就发现屋里、院中多了好 些杂乱摆放的大小包裹盒子,好多上面贴着四方的红纸片,分明是些年货礼盒。 


腊月的大眼睛眨了眨,连蹦带跳地冲向东屋爹娘的房,不顾规矩地推门大喊:“爹!爹!是爹家来了 吧?” 差点撞到临窗梳头的妇人,屋里的书桌上堆了一桌 花花绿绿的茶食玩意儿。雕花的大木床上,一个青壮儒雅的男子正披衣坐起,靠着镂空床栏,满脸宠 溺地出声:“丫头起得可真早,快来爹这里暖暖手, 是爹家来了。”


 腊月顾不得看娘的脸色,跨上踏板,开心地伸手抱住爹的胳膊往脸上蹭。 爹这是半夜下船到家的么,带了那么多好东西累不累呀?给腊月带红头花了吗? 父女俩先在床头亲亲热热、叽叽喳喳一回,直到娘不满插话:“你就惯吧!过年就十岁了,哪有个大姑娘的样子,再过几年就把人家了,还撒娇。你也是,快好生歇会吧。今天等下还要去娘房里辞年 呢。” 男子笑笑:好啦,不碍事,我精神得很。这就起,带孩子们去奶奶家。

 

腊月赶紧下了床,在那堆小玩意中挑出了一对大红的镶珠绒花和给弟妹的小玩具,一转身出房帮孩子们起床穿衣去了。

 

一家人开开心心吃过早饭,穿戴整齐,提着大包小包的年礼盒子,手牵怀抱,浩浩荡荡地向孙家桥路东的老宅赶去。

 

这一路上,稻河沿岸码头上下,车船如流,窄道上尽是肩挑背扛、手推行李货物车归家的行商游子和挑夫脚力,街道上老店铺门口摊头货品琳琅满目, 都带着些红火的年味,来来往往采办年货的行人,络绎不绝。

 

门面大开的各家商店里供奉着赵公明玄坛菩萨,终年保佑他们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战乱平息不久, 大家更加专注经商营利。这一年赚头大,自然要谢天酬神。若是赚头小,或赔了本,更要求神来年多多庇佑。

 

腊月的祖家也算这孙家桥附近的老住户,数代前迁居此地繁华中的徽商后人,也是三代同堂的殷厚人 家。

 

腊月记忆中的酬谢仪式,除烧香点烛焚化纸马,老 宅堂屋家神柜上还会特备猪头、鸡、鱼三牲和三盅红酒,一若神喜欢饮酒吃荤腥。

 

幼时多数富厚人家,这一夜里也行祀神的仪式,贫困人家,亦不例外。只是听说那时有鬼子兵在,仪式草草,大家都是心有戚戚的意思一下罢了。

 

二十八夜还会有辞先仪式。一年过下来了,转瞬间又过新年,追念祖先,为安慰英灵,来行个纪念仪式。于是乎,于堂屋郑重设桌备杯箸,办荤菜素菜四至六件盛放桌中,燃点香烛,挨次磕头。

 

尚有人家于户外庭中另设一案,酬祀过往神灵。

 

这些于腊月只得隐约模糊的零碎记忆,更多的是些新奇和对老宅的无端敬畏。 

 



(待续)




壹座城池

打造 · 泰州文化生活服务中心

TAIZHOU CULTURAL CENTER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品味宿松民歌《小姑歌之一》(2)
半块煎饼:太感人了,看完,得需要很大的勇气!
民间故事:哥哥替弟弟顶罪,多年后他光荣还乡,弟弟不让进家门
《炊烟有望》 (长篇小说连载)十一卷 故土难离 千里送君终一别 4
【散文界】赵寒:父亲走了
【我的卧🐯湾】李西岳|哥们儿弟兄(6)中篇连载●精彩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