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四时脉法 2

                             谨以此文献给“假如明天来临”博主。

       “夫自古通天者,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洲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天下之民,不死于病而死于医,以生人之道为杀人之具,岂不哀哉!”

        “真正的脉学是需要结合运气的实际天象变化而来的。”

        如今的中医圈子,不论学院派还是民间派真正明了中医的源头在哪里,真正洞悉中医理论精髓的,往往不是干中医的,甚至不是干医生的,者还真不知道是中医文化的不幸还是幸运。

        现在,我就站在博主架起的宏伟桥梁上,与大家谈一下四时脉法的关键之处——知四时和定四时。

        我以前读《内经》有几点不好的思维习惯,一是读到某些字或词,在当今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或者是约定成俗的,就想当然的认为古今一意,虽然历代先贤一直强调“上古三坟”是字简义奥。二者节选自以为是重要的段句,或者说自认为能马上用于临床的段句,而不顾篇内前后文的联系,篇与篇的联系。再者就是不知读《内经》需要其他国学经典为参考书,而只看重历代对内经的解读以经解经。以前对“四时”就是这样。

        《内经》中的“四时”并非我自认为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四季。其真意是指五个甲子时:甲子时,丙子时,戊子时,壬子时。四时脉法是以六节(六十甲子)为框架,用五鼠遁时法去候(脉诊)五脏之气:甲乙木(肝胆,春)丙丁火(心小肠,夏)戊己土(脾胃,长夏)庚辛金(肺大肠,秋)壬癸水(肾膀胱,冬)。文中的五甲子,六节(六十甲子)其实是太乙运气中的五元,六纪的概念。五元:甲子元,丙子元,戊子元,庚子元,壬子元,每元七十二年,五元的周期数是三百六十年。六纪:每六十年一个轮回,一个六十甲子为一纪,六纪共三百六十年。这是太乙运气大时空的周期数,中医的五运六气脱胎于太乙运气。五运六气的流年运气为每年五运,以运七十二天,共三百六十天为岁,每年六气,每气六十天,共三百六十天为岁。中医五运六气将太乙运气的纪元全息于年,月;同理亦全息于日时。

        《六节藏象论》:黄帝问曰:余闻天意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天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岐伯对曰: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天元纪大论》: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为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六十甲子是记录时间和空间的方法,四时脉法就以六十甲子日为框架,用五鼠遁时法遁出四时,从而依四时而候五藏气。这就是著名的子午流注。子午流注是以干支推算来纪太乙气的运行。子午流注针法以此来行针,四时脉法以此而候五藏六腑之盛衰。

        我们以甲日的流注来举例:甲日戌时胆窍阴(甲日甲戌时胆经开井穴,为春时,得弦为常,反此则肝病。)

  丙子时中前谷荥(丙子时小肠经开荥穴,为夏时,得洪脉为常,反此则心病)

  戊寅陷谷阳明俞(戊寅时胃经开俞穴,为长夏时,得缓脉为常,反此则脾病)

  庚辰经注阳溪穴(庚辰时大肠经开经穴,为秋时,得浮脉为常,反此则肺病)

  壬午膀胱委中合(壬午时膀胱经开合穴,为冬时,得沉脉为常,反此则肾病)

   甲申时纳三焦水(返本归元)以上是四时脉法甲日所依据的四时。

          为什么井为春,为始?

          《难经》六十三难:《十变》言:五脏六腑荥合皆以井为始者,何也?然。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诸蚑行喘息,蜎飞蠕动,当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岁数始于春,日数始于甲,故以井为始也。对六十三难的术数解读,博主的文章解的很棒,我不多述。

       为什么依五俞穴的开合规律通过候脉来测五藏气的盛衰?

       《灵枢·九针十二原》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岐伯曰:五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

         《素问·调经论篇》: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岐伯曰:皆生于五藏也。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藏。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经隧是指五腧穴。五腧穴是气血行五脏六腑的通道。通过脉而候之五脏六腑血气运行出入的情况,即可诊其虚实。其气血出入规律五脏六腑虚实状态的测知,则依子午流注中五腧穴的开合之纪,就是四时,来诊。

          人迎寸口脉法与四时脉法其实是一种脉法!

      《六节藏象论》中记载的人迎一盛病在少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

       《灵枢·经脉第十》中在论述完经脉循行后列的如:肺手太阴之脉······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大肠手阳明之脉,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举例:肺得肾脉,为实邪,肺病,寸口大三倍人迎者,病在手太阴肺经,人迎大三倍于寸口,病在手大肠阳明经。肺得脾脉,为虚邪,寸口反小于人迎,病在手太阴肺经;人迎反小于寸口,病在手阳明大肠经。

       子午流注的定四时,只是示例,比如肝病,不是非等在甲日戌时,或乙日酉时才能号脉。不是的,这不是临床用法,而真正四时脉法的临床应用在“养子时刻法”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数术考|五运六气脉法
高树中教授的针灸心得+针灸之髓 博客
【慈稚草堂】点头、眨眼、努嘴耸肩,小朋友你怎么了?
《子午流注说难》下卷 用针脉法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二
络脉的流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