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代书法特展之“汴京残梦”:宋徽宗瘦金体书法全集(附全部释文)
瑞鹤图

赵佶(1082-1135)

  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树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管,吹彻梅花!

   ——这是宋徽宗(赵佶)写的一首亡国蒙尘词。赵佶,宋神宗赵顼第十一子。其兄宋哲宗无嗣,後由其继承皇位。赵佶称帝後,任用蔡京等人主持国政,大兴土木,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其在位二十五年,国力日渐衰微。宣和七年,金兵南下,赵佶将皇位传与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赵佶被金兵俘获,後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  赵佶治国无能,但其擅长于书画艺术,和南唐李煜一样,这位亡国皇帝在艺术上是有作为的,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有突出贡献的。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他在位时,广收古物书画,纲罗画师,扩充翰林图画院,曾指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和《宣和博古图》等。他绘画重写生,现留存于世的《四禽图》等画卷,笔法简朴,不尚铅华,而得自然生动之致。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草书千字文师法怀素,笔翰飞舞,气势宏大,一气呵成。

【作品欣赏】想学习和欣赏瘦金体的知友点赞收藏啊~一、赵佶《秾芳诗帖》卷,绢本 楷书 27.2×265.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赵佶《秾芳诗帖》卷,绢本 楷书 27.2×265.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秾芳诗帖》大字楷书,每行二字,共20行。台北故宫博物馆藏。这是赵佶瘦金体的代表之作。  瘦金体书是宋徽宗的独创,当时也只有他写。瘦金体书特征是笔画细瘦,在转折处,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等痕跡强化并保留下来,那就成為瘦金书的基本笔画架构。如写一横,起笔处是尖,先斜下,而后横行,收笔留有一顿点,即是特点之一。结体虽楷,而整体运笔,大都直来直往,飘忽快捷,似行如草。本幅朱丝栏界格,字大近5寸,为传世所见徽宗书法字迹最大者,书法结体潇洒,笔致劲健,行笔於瘦金体中属刚劲一格。清代陈邦彦曾跋赵佶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既是对这一诗帖的评赞,也是对“瘦金书”的艺术效果的很好概括。 二、赵佶《小楷书千字文》素笺本 30.9×322.1cm,崇宁三年(1104) 上海博物馆藏

赵佶与众多书家一样,也喜欢书写千字文,留存至今的两件千字文墨迹,犹如晶莹的双璧,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艺术功力。   此卷千字文,为赵佶于崇宁三年二十二岁时书赐童贯的。其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後百行。他真书学唐代薛曜,并且青出于蓝,间架开阔,笔划劲利,清逸润朗,别具一格。将“瘦金体”书法艺术推向极致。诚如当代著名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所云:“其结体疏朗端正,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撇捺出笔锋而利,横坚收笔顿而钧,整体道丽瘦硬。”三、赵佶《草书千字文》描金云龙笺 31.5×1172cm 宣和四年(1122年)辽宁省博物馆藏

这卷《千字文》为北宋徽宗赵佶所书,书法属於狂草一类。从一代帝王的角度来衡量作者,他无疑不能与其祖先赵光义同日而语,相提并论。如果单就这卷草书进行评价,剖析它的艺术素养,在书法史上的作用,仍有它的现实意义。因此,就书法艺术的品评看来,赵佶草书《千字文》值得推荐给广大读者。它代表 一个作者的艺术成就以及时代的风貌,从而对研究我国狂草书法前後发展的脉 络,窥测它演变的迹象,是十分必要的。 此卷草书《干字文》,其所以可贵,在於作者掌握了狂草的基本法则,“使 转”不违笔意,基本上达到了“纵心奔放”,所谓“『意先笔後,潇洒流落”的艺 术效果。有人以为这卷草书写得如此精妙,怀疑它不是赵佶自运之作,有可能是 临写怀素之本。赵佶擅长书画,独具风貌,对後世起过相当重大的影响。在书法的艺术实践,他早年曾一度学过同时人黄庭坚的字迹,随後改学唐人薛稷、薛曜兄弟。通过对薛氏兄弟书法的临习,心摹手追,持之以恒,在他廿岁前後,真书即已形成一种“新”的面貌,後人不察,以为是创自赵佶本人,美其名日“瘦金体”或“瘦筋体”,贵则出自薛曜《夏日游石淙诗》,由於它断了流传已达四五百年,一旦由赵佶写出,於是就显得新颖了。行书则保存薛稷的前规,间架紧密,笔锋遒劲,传世的《方丘敕》和《蔡行敕》黑迹,就具有这种风骨。至於赵佶的草书,世不多见,从上海博物馆所藏十四字题画七绝两句『掠水燕翎寒自缚,堕泥花片湿相重』的草书团扇,连同此卷考察,其法当出自张旭、怀素狂草一派,瘦劲挺拔,使转奔放,不离规矩,与怀素更为接近些。此外,再也没有看到他的草书流传下来,也可以说是仅见的孤本。四、赵佶《草书纨扇》 绢本 直径28.4cm 上海博物馆藏

赵佶草书纨扇,是一件非常罕见的团扇书法作品,上海博物馆藏。这件作品线条细瘦刚劲,同其“瘦金体”楷书一脉相承,但比其用笔更为爽快、洒脱,笔势圆转流畅,打破了楷书那种匀称整齐的单字排列组合方式,从而越发显得活泼。释文:“掠水燕翎寒自转,堕泥花片湿相重”。五、赵佶《闰中秋月诗帖》纸本 楷书 35×44.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 ”的典型作品之一,“瘦金”即有 “瘦筋”的含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用笔劲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加之紧密而婀娜的结体,不但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也让人体会到浓艳而优雅的气氛。笔画带过之处,如游丝行空,缠绵飘逸,是“瘦金书”中偏于柔美的风格,在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中,堪称代表。 此册页曾经清宋荧、乾隆内府、嘉庆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闰中秋月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月助婵娟。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六、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纸本 楷书 33.2×6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诗帖,就是展现了宋徽宗“瘦金书”神采的精品之一。帖上的每一个字都细瘦、挺拔,笔划舒展、遒丽。在转折处,都明显可见书家刻意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的痕迹保留下来,形成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似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似飞而乾脆等特点,通幅极具精神。  这幅“诗帖”是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过去学者推测这可能是宋徽宗廿九岁(1110)时所作。 七、赵佶《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 纵25.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八、赵佶《祥龙石图卷》绢本设色 53.8×127.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佶绘画重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此卷分左右两部分,右部画宫苑中一珍奇石头“祥龙石”,左部为赵佶以“瘦金书”所写的题记、题诗。 徽宗皇帝以细劲线条勾勒玲珑剔透奇石的轮廓和纹理,并施水墨层层渍染,表现出石的坚硬和湿润的质感,显得一丝不苟。 而作为皇帝的画家之所以对描绘“祥龙石”如此感兴趣,则如题诗所说,是因为“彼美蜿蜒势若龙,挺然为瑞独称雄”。作品具有“瑞应”的象征寓意。  此图为《宣和睿览集》册之一。画湖石一座,玲珑剔透,凹凸起伏,歷歷分明,洞竅、纹理富裕变化。湖石的顶端,盛土植以异卉,石旁翠竹亭亭玉立,以显示湖石主人的情趣。作者以细劲的线条,先勾出湖石的轮廓和纹理,后以水墨晕染,成功地表现了湖石坚硬结实的质感与体感。笔法洗练严谨,一丝不苟。花卉以双钩填色的方法画成,妍而不媚,华贵不俗。从作者题跋内容和该画特点看,此图可能是一帧写生画,但毫无刻板涩滞之感,说明画家有扎实的写生功力。卷左有赵佶题跋,款「御制、御画并书」六字,钤「御书」朱文印。下有「天下一人」押。钤「宣和殿宝」、「天曆之宝」、「晋国奎章」等印。卷末有现代人陈仁涛、吴荣光题。《辛丑消夏记》著录。九、赵佶《题李白上阳台帖》 纵28.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上阳台帖》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历来收藏于内府,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题签:“ 唐李太白上陽臺”一行。后纸有宋徽宗赵佶题跋。皆为瘦金书,极其工整秀雅,可见徽宗对李白书迹之膜拜。 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释文】跋: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十、赵佶《牡丹诗帖》纸本 楷书 34.8cm×5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华丽富贵,疏密自然,用笔洒脱,线条粗细有致,笔势圆转流畅,书写时以手腕为轴心,少了点刚硬,多了些柔和,充分表现出了瘦金书体的婀娜之美,可能原先配有一幅双色牡丹图,作品参差错落,一气呵成,表现出了作者高度的艺术修养。【释文】牡丹一本,同干二花,其红深浅不同。名品实两种也,一曰叠罗红,一曰胜云红。艳丽尊荣,皆冠一时之妙,造化密移如此,褒赏之余因成口占。 异品殊葩共翠柯,嫩红拂拂醉金荷。 春罗几叠敷丹陛,云缕重萦浴绛河。 玉鉴和鸣鸾对舞,宝枝连理锦成窠。 东君造化胜前岁,吟绕清香故琢磨。十一、赵佶《喷香舞雪纨扇》金花纹绢本,草书,24.4×23.2cm 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藏

此纨扇少见于著录,然观其笔意,酣畅遒劲,非真迹莫属。【释文】:喷香瑞兽金三尺 舞雪佳人玉一围(?缺)。宣和殿。 十二、赵佶《棣棠花、笋石诗帖》纸本 各34.8×19.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佶《棣棠花诗帖》纸本 34.8×19.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 棣棠花:众芳红紫囗囗隅,惟此开时色迥殊。却似籝金千万点,乱来碧玉簳头铺。

赵佶《笋石诗帖》纸本 34.8×19.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笋石:穹崇固不欹,出檐囗囗拟高晕。几囗碧玉楼台外,曾碍行云左右飞  此二帖与《欲借、风霜》二帖,纸幅高度及字形大小大略相同,可能原在一册中,后来被分割散装各处。(参考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 十三、赵佶《怪石诗帖》纸本 楷书 34.4×42.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殊状难名各蔽亏。高低崒屼鬪巍巍。直疑伏兽身将动。常恐长蛟势欲飞。□裂几层苍檜(氵齿)。凝嵐四接老松围。名封三品非无美。饮羽曾令壮奋威。十四、赵佶《蔡行敕卷》行书 35.5 × 214.6 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行书蔡行敕卷》辽宁博物馆藏,一说为摹本。原本书于1119—1125宣和年间 《三希堂法帖》刻本,原帖为满行7字,《三希堂法帖》改为满行4字,原帖由于后人将黄庭坚等的伪跋裱在后面,称是为太宗所作,所以作者一直传为太宗,实际上乃徽宗真迹。 此卷是一道圣旨,是宋徽宗不准蔡行辞去领殿中省之职所颁的敕书。以精美的金笺纸书就,是少见的徽宗行书作品,颇有瘦金意味,行间佈白疏朗得体,笔划纤细,写来墨韵流畅,潇洒清劲,有如飘藤荡柳之势,具有瘦而劲,秀而润的艺术效果。但也有人认为当年皇帝的圣旨大部分由书吏起并模仿皇帝笔迹直接书写,直可乱真,不无道理。释文:敕蔡行。省所上劄子。辞免领殿中省事。具悉。事不久任。难以仰成。职不有总。难以集序。朕肇建纲领之官。使率厥司。况六尚之职。地近清切。事繁而员众。以卿践更既九。理宜因任。俾领盾省。实出柬求。乃愿还称谓。殊见撝谦。成命自朕。于义毋违。尔其益励前修。以称眷倚。所请宜不允。仍断来章。故兹诏示。想宜知悉。十四日。十五、赵佶 《恭事方丘敕》绢本 行书 39.9 x 265.7 cm 1117年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十六、赵佶《夏日诗帖》纸本 楷书 33.7×4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夏日诗帖》是书于政和年间,经典瘦金名帖代表作,流传九百余年,至今保存完好,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是瘦金小楷的一块玲珑剔透光芒四射的完璧!古人评论瘦金体云:“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飞动而干脆”,是对瘦金书特色的高度概括。又有赞云:瘦金书“金镂之妙,细比毫发,殆与神工鬼能,较奇逞并于秋毫间。”对瘦金体书法的高度艺术成就推崇备至。上述特点在此贴中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毫无遗憾可言。【释文】清和节后绿枝稠, 寂寞黄梅雨乍收。 畏日正长凝碧汉, 熏风微度到丹楼。池荷成盖闲相倚,径草铺茵色更柔。永昼摇纨避繁缛,杯盘时欲对清流。十七、赵佶《绛霄紫庭帖》(墨拓)28×82cm 原石藏安徽省博物馆

【释文】绛霄紫庭。金书赤字。乃以甲夜。下於艮岳。如凤飞龙跃。郁起可读,曰。受天之祐。皇帝永宁,光曜日月,浮动星辰。信大罗之灵文也。宣和壬寅御书。

十八、赵佶《大观圣作碑》(墨拓)378×140cm 大观二年(1106)原石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十九、赵佶《题唐十八学士图卷》绢本楷书 纵29.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唐十八學士。杜如晦。房元齡。于志寧。蘇世長。薛收。褚亮。姚思廉。陸德明。孔穎達。李元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薛元恭。顏相時。許恭宗。蓋文達。蘇勉。儒林華國古今同。吟詠飛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畫圖猶喜見文雄。大觀戊子(1108)歲。御筆。(下有御押)。

二十、赵佶《宣和御书-神霄玉清万寿宫诏》(墨拓)

 《神霄玉清万寿宫诏》是宋徽宗亲自撰写的碑文,勒石于宣和元年(1119年)八月十五日,碑约高214cm,宽100cm,碑文宣扬以传统的中国道家思想作为政治核心,主张“道者,体之可以即至神,用之可以挈天地,推之以治天下国家,可使一世之民举得恬淡,寂常之真而跻于仁寿之城”。令汴京神霄宫先刻碑,即后以该碑的拓本颁赐天下摹勒 立碑。汴京神霄宫原碑已秩,翻刻的目前存世有两块,一在福建省莆田县城内,另一块在海南五公祠内海口博物馆。  徽宗用瘦金体御书此碑,时年三十八岁,书法,点、折、顿挺劲峭拔,横、竖、撇、捺舒展充分,运笔犀利,笔道细瘦.但腴润洒脱。用笔整体匀整,其形曲折、其势迅捷、铁画银钩,气韵显得流畅飘逸,清秀灵动。  此拓原碑立于兴化郡城元妙观内,跋文为“清道光丙戍相月四日(公元一八二六年七月四日)萧远村作诗并书,题于浯江。官廨买赏雨之屋。”  诗为七言古风,云:“宣和天子真天才.纵横笔阵风云开。当年艮岳铣铸错,至今 断碣埋苍苔。道君心契道家事,金简玉篇祈上帝。目稽鹤驭三千群,手制龙章四百字。 银勾铁画体何工,淋漓繻染来天风。大中祥符仍故事,诏令承土同尊崇。江山万里供挥 洒,太清楼上无愁者。染翰闲成鹳鹆图,传神戏把鹰鹯写。耶律既灭金渐强,前门拒虎 后进狼。君臣谋国昧大计,猥以元妙于穹苍。靖康之变古所耻.青衣行滔颡多泚。从使 龙沙悲马角,遂入羊群弃牛耳。此时呼天天不闻,铜驼荆棘怨王孙。风高云车渺何许, 以泪洗面空酸辛。绝技争誇擅场手,可惜为君才未即。零金断碧弃人间,星霜剥蚀谁为 守。当日海滨兴化军,玉清万寿亦镌珉。地僻未遭兵燹劫,双勾点画仍鲜新。故人好古 耽金石,攫得残碑珍拱壁。自屑隃靡搨硬黄,鸾漂凤泊惊魂魄。睇观别是一家书,凌蘓 黄米陋君谟。帝王笔力自天纵,神龙夭矫遵清都。得之狂喜夜不寐,以指画肚穷殊致。 回首芒羊五国城,沧桑人海浮云逝。”二十一、赵佶题钱文徽宗赵佶题“大观通宝”钱文  北宋货币大观通宝,是由徽宗御题钱文。宋代与历朝有所不同,每换一种年号就开炉铸新币,若年号与宝文相重,则更铸非年号钱。终宋三百年,通行以小平折二钱为主,其间也有大钱流通、钱币的轮廓,尺寸都有一定标准。因此宋钱版别极多,历代罕有,钱文除真、草、隶、篆外,还有便是北宋徽宗的“玉划银勾”瘦金体。

徽宗赵佶题“崇宁通宝”钱文  “北宋天子出崇观,铁画银勾字字端。闻道蜀中铜货小,任凭顽铁买汪山!”诗中传述的便是北宋徽宗传神的瘦金体。徽宗早年继承帝位,崇尚书法绘画艺术,却不善理国。他自己则御书亲题其中的崇宁通宝、宣和通宝等钱文。御书钱钱文精美,铸造技术高超,为历朝之冠。

徽宗赵佶题“宣和通宝”钱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爱江山爱丹青--宋徽宗赵佶书法专辑
“瘦金体”创始人 — 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投错胎的艺术大师
5大帝王书法家作品欣赏
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及其书法
在他面前,宋徽宗算不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