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奇的内在力量||第二届自我状态疗法第一次集训第三天简报

作者:王小玲 王挺

 

“你好”——Woltmade Hartman老师一句磁性而标准的中文问候,开启了我们第三天的学习旅程。大家有气无力的回应让老师敏锐的觉察到学员们正处于背侧迷走神经激活状态。随后,老师让全体起立,邀请大家激活腹侧迷走神经,用更热情活力的方式相互问好。果然,教室的温度瞬间升高,大家的活力被唤醒,瞬间元气满满。这也让我们更好地体验到用背侧或腹侧迷走神经激活的方式与他人沟通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效果。

在开始今天的课程前,Hartman老师先就昨天的练习进行了答疑。有学员问到:练习滴定技术的时候,咨询师想让其慢一点,但是能感觉到来访者的动作很快,温柔的辅助感觉影响力很小,该怎么做呢?老师首先邀请我们帅气的Florian Steinbichl助教进行了回复:“触碰之前首先要征求来访者的同意,并且与来访者沟通将会碰触身体的哪个部分,一般是手肘和手关节,再通过治疗师的触碰协同来访者的动作慢下来。”Hartman老师同意助教的回复,并且补充到“在最初的阶段,很多来访者确实想快,但这其实还是在与皮层工作,而没有激活更深部的边缘系统和脑干,所以要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要让来访者知道,之所以动作要慢,是想要激活脑干部分,所以语速动作都要慢。”

   

身体接触是自我状态治疗的一个特征性和关键性的技术,这与绝大多数咨询师的受训其实有些不同,因为我们的受训是不能接触来访者的。Hartman老师也花了5年时间才“习惯”去接触来访者进行治疗。但显然,躯体的接触要慎重、专业、知情同意。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Hartman老师邀请美丽的助教Claudia女士一起演示如何接触来访者的身体。为了让大家印象深刻,老师先“坏坏的”示范了下错误动作(咳咳,请自行脑补画面),还转身调侃Claudia老师的老公(偷笑)。随后, Hartman老师慢慢的拿起助教的手放在她的胸口,借助着缓慢的语言“非——常——好”,并且支撑其手肘来进行缓慢地移动(滴定法)。

Hartman老师强调:“治疗师一定要有专业、自信,整个过程中无论言语还是动作,都要显示出我们的专业和自信。治疗师也需要去评估不同的来访者、不同的工作情境是否应该触碰。”

 

有学员问到:“如果来访者资源的部分是在手指或者脚趾,应该怎么做”?Hartman的回复是:“先不要急着触碰,邀请TA把注意力放在手指或者脚趾的指尖,去慢慢感受这种感觉。我们做滴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来访者从认知层面进入到感受层面,产生‘神经层面的火花’,然后再用这星星之火去燎原”。

还有学员问到:“重置神经系统和正念中的大脑重塑有什么联系?”Hartman老师再次结合神经系统的工作模型,给大家进行了讲解:“在没有创伤的时候,我们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会按照正常节律依次激活,而当创伤发生后,或者一些经历不断重复后,交感或者副交感神经系统超量激活,就会导致我们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振幅变大,或者单个激活持续时间变长。因此,我们对于创伤的治疗,就是要去重置这种神经系统,让其回到正常的节律。”

Hartman老师耐心细致的回答、智慧幽默的演示,不仅为大家答疑解惑,也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前两天理论学习的消化和理解。爱学习的学员们继续抓紧宝贵机会进行提问:“在临床实践中,很多病人没有躯体感受,如何快速让来访者有躯体感觉呢?”Hartman回复:“这些来访者不是真的没有感觉,而是处于背侧迷走神经激活,是一种严重的冻结状态,所以我们的落地技术,让其用脚感受地板,用背感受椅背,都是在重新激活其腹侧迷走神经系统。可能有些来访者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也有的来访者可能一开始做马上就出现惊恐发作的反应,所以要一点一点,先做一些中性的处理,让其尝试在身体上找到一个中性和不太舒服的地方做钟摆,有时候你也可以在语言上注意措辞,让他在身体上找一个“安全的”,而不是“舒服的”地方。也可以再放慢节奏,这一次先进行想象,下一次治疗再到身体上来找。因为对这样的来访者,让其感受安全之地非常重要,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步。”

 

结合着刚才的答疑,Hartman老师继续讲授今天的课程。他讲到,身体层面的安全地方实际上就是我们脑干负责的工作,而脑干最基本的功能是生存,比如说体温、心跳、睡眠、性唤起、呼吸、动作,脑干也包括一些平衡觉。我们把安全地请到身体上来,就是为了激活其脑干,帮助其进入到深层的神经组织当中。因此,“安全地”和“内在力量”是两个核心的练习,这两个练习他基本会在每个来访者身上做。就像做手术之前需要先做一些准备工作,而不是直接上来就做手术。所以,我们在做创伤处理之前,也需要先让身体体验到被容纳、被抱持的感觉,而内在力量就可以强化最深层的核心力量,还能让来访者理解有一个“内在核心自我”的概念(Hartman比较喜欢的说法是“让你成为你的能量”,这跟我们中国人说的“本性”的概念类似)。       

 

随后,Hartman老师拿出了自己的宝贝施华洛世奇水晶。

这是一个很好的隐喻,老师说,他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很纯真的,每个生命刚孕育的时候,就像水晶贝壳里面的珍珠一样,但有时候生活会把我们的珍珠沾上泥沙或者一脚踢走,而治疗师就是要作为系统调节者,要像艺术家一样温柔细腻的对待这颗珍珠。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内核珍珠还是有的,只是托起珍珠的贝壳已经碎了,因为太多人侵入了自己的贝壳。因此,治疗师需要教会来访者,要有自己合适的边界。我们的安全地就像我们的保护贝壳,而珍珠则是我们的内在力量。

 

随后,Hartman老师通过案例演示,为大家展示了神奇的“内在力量”探寻之旅。同样是因为伦理的原因,这个部分就不再详细介绍了。

案例演示之后,依然是小组练习,大家两人小组,散布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在助教的指导下认真的进行了练习。 


下午的课程中,老师先跟大家回顾了自我状态的概念:自我状态是神经系统内的一种神经生理层面的呈现,这种呈现是对于来自外在世界的某一个积极的或者消极的体验的反应。Hartman老师强调:自我状态不是一个可以扮演的角色,就像演员扮演杀手,但是演完之后回家需要“去角色”,我们在人生中也会扮演一些角色,但这些角色不是自我状态。

 

接下来,Hartman老师结合生命河流模型为大家讲解了自我状态的几种类型:

 

1、资源型的自我状态

就像老师昨天分享自己热爱体育和老师的这些资源自我状态,这些都在我们的生命河流中,是可以觉察到的,这样就不用催眠,但是有些人虽然内在有资源,但是自己觉察不到,这就需要催眠。


2、症状相关的自我状态

属于卡在激活态的自我状态,比如战斗或逃跑、高警觉、躁狂的自我状态等,这些自我状态因为回不到正常的人生河流中,所以就会表现出各种症状。比如有些人会说“我觉得不像我了”、或者一个来访者小的时候被锁在房间,成年之后会出现焦虑相关的障碍,那个时候产生的自我状态就会一直卡在那个状态里。所以,去处理这些症状之前,治疗师需要先去评估来访者是处于战斗态,还是逃跑态。


3、创伤相关的自我状态

当一个人经历创伤后,可能会处于屈服或者冻结的状态,我们的治疗没办法将创伤的自我状态驱逐出我们的身体,就像宠物猫或者宠物狗如果尿在床上或沙发上,这个味道去除起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是进行状态内的转换。尤其对于一些经历重大或者复杂性创伤的来访者,会很难信任他人,对于这些创伤后的自我状态,处理起来需要格外的精细和小心。


4、混合型的自我状态

比如有的孩子经常接受来自父母的矛盾或者混合的信息,比如那些经历父亲性侵的孩子。父亲一方面会说“爱你”,但实际上却又通过性侵的行为让孩子感受到痛,这就像洗脑一样给人造成混乱,所以孩子就会形成矛盾的自我状态,当这个女性长大之后和丈夫结婚,和丈夫发生性行为就会激活这个创伤。Hartman老师分享了一个4岁的小女孩在生日当天被自己的继父性侵的案例,婚后有很多性方面的问题,而且连触碰自己的女儿都很恐惧,对于这样的案例,Hartman老师针对卡在冻结、屈服、动弹不得但又伴随着愤怒的混合自我状态,既要处理其症状(过高的唤起),又要处理过低的冻结。Hartman老师还给大家分享了一个秘诀:建议大家要先处理其愤怒,再处理其恐惧。


5、破坏性的自我状态

Hartman老师用花瓣的比喻给大家讲解了几种不同程度的解离的自我状态,花瓣代表不同部分的自我状态,花蕊代表核心自我,花瓣与花蕊的距离代表解离的不同程度。离的最远的花瓣与核心自我状态之间有一个屏障,比如有些来访者会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发生性关系,可能跟我早期经历有关,但是我实在记不得发生了什么”,而这个屏障外面会产生一个新的自我状态,外面这个状态我们把他叫做“破坏性的自我状态”,这个部分就像一个哨兵或者守卫一样,承担着守卫这个创伤部分的责任,同时这个部分通常对外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多疑,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创伤非常严重的病人,为了保护自己,有可能会杀死别人或者杀死自己。Hartman老师形象、生动的比喻,不仅让我们清晰的理解病人复杂的症状,也让我们重新理解了症状背后的这个人所经历的创伤。

 

理论讲解之后,又是小组练习环节,经过三天的培训,学员们终于找着点感觉渐入佳境,有学员反馈今天的练习是美妙的一次体验。在课程结束前,老师带领全体学员像老虎一样去体验双脚和地板的接触,整个教室瞬间变成了一个老虎集结地的动物园。好在,都是一群面带笑容的老虎。大家都是经验非常丰富的治疗师,无论是学习、还是练习、体验都非常得认真和投入。

以往的培训进行到第三天,都会觉得很疲惫,这次的培训虽然每天信息量也很大,但是大家都学得很嗨。带着满满的收获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大家意犹未尽,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课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桥联裂缝·第八讲听课笔记】复杂性解离障碍-评估和治疗的原则
过程规范、符合伦理的心理治疗应该具备的几个要素
阿苏:我有不等于我是
为什么我不建议你总是“挖伤痛”?(看完醒悟)
如何避免咨询变成“防御性子宫”,让来访者顺利“安住”?
50分钟的首次咨询效果究竟有多理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