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生之根在养德

养德养生是中华养生学的一个优良传统。我国历史上很多思想家、医学家重视道德修养与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将其视为“养生之根”。儒家创始人孔子早就提出“德润身”“仁者寿”的理论。子思在《中庸》中进一步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认为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可能获得长寿。庄子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即圣人以平易恬淡来养德,则忧思不入,精神不亏,身体健康。孟子“善养浩然之气”,认为良好的道德修养有益于身心健康。汉代董仲舒指出“养心靠义”,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使人心情愉悦。

就医家而言,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也。”其指出修德是养生长寿的关键。隋唐孙思邈明确提出养德为养性的基础,是养生首务,既能防病,又能避祸。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里说:“君子心悟躬行,则养德养生兼得之矣。”其指出养德的同时也是养生。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积善有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其指出良好的道德情操能使人健康长寿。

历代名家对如何养德也有丰富的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仁善养德、容让养德、节身养德等几个方面。

仁善养德

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善,是指好的品德。孔子认为,仁者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心理安定,意志不乱,气机调和,血流畅达,这样自然有利于健康长寿。行善者,心中无敌,寝食安宁,心神守舍,便会有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为恶者,多疑多心多虑,心中不得安宁,必然影响健康。

容让养德

容者,宽容也;让者,忍让也。宽容、忍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宽容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质和胸襟、坚强和力量。忍让是一种面对荣辱毁誉,不惊不喜、心静如水的修养,可以免除形神受伤,从而获延年之效。

节身养德

所谓节身养德,即约束自身的欲望,修身养性,以达到养德的目的,包括庄敬、慎言、知足、寡欲、节俭等方面。庄敬乃庄严恭敬之意,庄敬之德,使人心无杂念,能够保养身心。古人将慎言视为养德的重要方面,倘若说话不谨慎,可能祸从口出,伤人又伤己。知足者才能常乐,乐观者、心情愉快者可保身延寿。孟子倡导“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指出“俭以养德”,认为节俭可使人内心没有贪欲、淫思,以此可以养德。

养德养生体现的是古人的一种健康观,以德养生,要以仁爱至善为本,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以保持人体内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而净化心灵,进一步提升健康状态。养德养生本质上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它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现代社会处于一个物质丰富、诱惑频出的时期,人们一方面对长寿和健康有着迫切的渴求,一方面又放纵着自己的身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养德养生”既提供了健康的生活理念,又给予了合理和有效的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生先养心 心平则寿长
养生要先养心
以茶修德,以德养生
养心养德乃养生之本
跟老子学养生,活到160岁的智慧
养德,就是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