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9年九大召开时,徐海东向王震郑重敬军礼:王老弟,帮我办件事

1935年,时任红十五军团司令的徐海东接到上级命令,去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实现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

令徐海东没想到的是,这一迎,竟然迎出了个一辈子的好兄弟。

两人都是工人出身,徐海东以前是窑炉工,王震则是机车上的铲煤工。

他们的性格也很是相似:脾气耿直,忠厚能干,是带兵打仗的一把好手。

两人说话都是直来直去,心里有什么说什么,这让二人聊得很投机。

自此,徐海东成了王震的“徐大哥”;王震成了徐海东的“王老弟”。

沉重的托付

徐海东早年间因为营养不良,落下了病根,身体状况一直堪忧。

可当时国内外的政治局势非常复杂,徐海东实在是静不下心来。

然而他也是心有余力不足,每次毛主席主持会议,他都想参加,却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毛主席对徐海东非常牵挂,开会时总是询问:“海东同志来了吗?”

在听到“没有”的答复后,毛主席眼里总有一丝遗憾划过。

毛主席了解徐海东,他是个责任感很强的人。

徐海东不能到场参会,说明他的身体还没有恢复,或者病情又严重了。

1969年3月31日,中共九大召开的前一天,徐海东在病榻上坐立难安。

因为身为中共八大上选举出的中央委员,直到此刻,徐海东都没有接到参加九大的消息。

徐海东从清晨等到日暮,又从黄昏等到了另一个晨曦,却始终没有通知他参会的来电。

毛主席是很支持徐海东参与九大的,他特地让周总理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此事。

当周总理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在场众人无不双手支持。

散会时,周总理坚定地说:“毛主席早就说过,徐海东是对革命有大功的人。”

病榻上的徐海东在会议召开的两个小时前,终于等来了期盼依旧的消息。

当工作人员问及,他的身体状况是否能到场与会时,徐海东的眼眶红润了起来。

他昂扬地表示:“主席提我的名,爬,我也要爬去。”

徐海东在这里见到了很多久违的老朋友,他微笑着向大家一一问好。

周总理快步迎上前去,紧握着徐海东的手,又扶着他落座,转身还不忘嘱咐工作人员:“一定把小推车放到徐将军的身边!”

随着《东方红》响起,毛主席在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中,迈着大步走来。

还没等落座,他就问出了那句大家早已习以为常的话:“徐海东来了吗?”

徐海东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竟然自己站了起来:“到了!到了!”

再次见到老战友,毛主席欣慰地笑了。

徐海东强撑着病躯,终于来到了投票选举的那天。

徐海东用微微颤抖的手,提着铅笔,在一个个名字下点着、数着。

没有过多的思考,他在朱德、陈毅、徐向前等人的名字下,划上了横线。

徐海东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是根本走不到投票箱的。

他朝坐在东面的王震挥了挥手,示意王震过来。

王震没想到,几日不见,自己的徐大哥竟然如此苍老。

因为时间紧迫,徐海东没有和王震多说什么,而是向他郑重地敬了个军礼:“王老弟,我非常信任你。因我病重不能走动,请您帮我办件事,代我投票。”

王震先是恭敬的向徐海东鞠了一躬,又眼含热泪的说道:“徐大哥,您的话我一定照办。”

王震没有辜负期望,完好地把徐海东的票,放进了票箱。

大会结束后,徐海东再次当选中央委员。

此后不久,徐海东接受了中央的紧急疏散令。

当徐海东收拾好行囊,准备离京时,王震来了。

两位年逾花甲的老人紧紧地抱在一起,他们什么都没说,却仿佛诉完了一同经历的近半个世纪。

王震表示自己也接到了疏散令,要撤往江西去,这次来专程向徐海东告别。

在徐海东面前,王震这位驰骋沙场的英雄,展现出了脆弱的一面。

他不停地叫着“徐大哥,我是不会忘记你的,请你多保重”,说到最后,竟然泣不成声。

徐海东不停地用衣袖擦着眼泪,他清楚,以自己的身体状况,可能再也无法活着见到王震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

1969年10月21日,徐海东坐上了南下的列车。

为了防止外国势力作乱,保险起见,中央给徐海东临时找了一处普通的民房居住。

当时的中国正值困难时期,无法给徐海东配送粮食,而街面上也没有食物可以购买。

远在北京的周东屏(徐海东爱人)心急如焚,只好让儿子徐文伯带着家里的油、米、面条送郑州。

吃的问题虽然解决了,可住的问题又出现了。

彼时供暖还没有普及完整个北方,徐海东住的房子又背阳朝阴。

阴暗潮湿的环境让徐海东患上了感冒,也让他的病情迅速恶化。

因为形势紧张,徐海东的用药无法保障,甚至连饭后吃的酵母片都没有。

心急如焚的周东屏想到了在江西的王震,王震想尽办法才弄到一些急救药,可因为交通不便迟迟无法送到郑州。

王震把徐海东的近况写了封信,百转千回的才递到周总理手上。

周总理没想到情况如此严重,他下令从北京调了几个知名的专家带着一大箱药物,去郑州给徐海东问诊。

当时的医疗情况有限,徐海东的病又根深蒂固,当真是神仙难救。

徐海东开始为自己思忖起了后事,他专门叮嘱徐文伯,不要把死讯告诉曾与自己一同战斗过的战友,以免麻烦他们。

但徐海东在临死前,还是亲自给远在江西的王震发了一封电报。

王震收到后,哭得声泪俱下,一连几天都吃不下饭。

他怀着最真挚的感情,给徐海东发了份上千字的唁电,以纪念这位老战友。

王震一直想亲自送老大哥一程,而这一等就是近10年。

1979年徐海东的追悼会上,王震动情地说:“海东大哥是我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徐海东与王震的友情,是经过时间检验的。

自1935年两人初识后,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他们又一同在日军严密控制下的华北,一同组建过抗日游击队。

两人的纯粹友谊,还曾在军中引发过妒忌。

有个别人向刘伯承检举称,徐、王二人在军中称兄道弟,不成体统。

刘伯承笑着解释道:“他们都是工人阶级,可以称兄弟嘛。”

到了1967年徐海东的身体恶化时,王震通过各种途径安慰徐海东。

他还对徐海东的儿子徐文伯说:“你爸爸有什么事情尽管来找我,其他地方都不要去。徐大哥的事情,我要管到底。”

有一阵,徐海东的氧气供应不足,徐文伯随即想起了王震的话。

王震亲自找周总理,周总理派人,把徐海东的医疗关系从北转到解放军总医院。

同时叫秘书打电话告诉有关单位,一定要保证徐海东的氧气。

徐海东与王震的这份友情不掺杂任何利益,只是两位英雄的惺惺相惜。

主席的忠诚卫士

王震是徐海东在中央里关系最为要好的知己,而毛主席则是徐海东最崇敬的人。

1935年,当徐海东听说中央红军即将抵达陕北时,激动地彻夜未眠。

他不停地念叨着:“天天盼,天天想,毛主席终于来了。”

当时徐海东正率领部队准备围攻张村驿,这里只有300余人的驻防,但经常袭扰红军。

所以,徐海东想着拿下张村驿当作给毛主席的“见面礼”。

战斗刚刚打响,军团司令部的通信员赶来了。

他告诉徐海东,下午毛主席要到司令部视察工作。

徐海东简单地交接了工作,纵身上马,100多里的山路,徐海东只走了3个小时。

飞奔到司令部,徐海东已经满头大汗,他刚舀了瓢水准备洗脸,就听见了毛主席爽朗的笑声。

程子华介绍后,毛主席紧紧握住徐海东的手,亲切地说:“海东同志,你们辛苦了。”

初见毛主席,徐海东激动不已,毛主席问徐海东,有没有信心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徐海东站起身,啪的敬了一个军礼:“能!”

见到徐海东这般信心十足,毛主席非常满意。

他指着地图,语重心长地说:“海东同志,先按你们的部署,把张村驿拿下来,再考虑下一步行动。”

徐海东一路疾驰返回了前线,他召集起部署转达了毛主席的嘱托。

没有比毛主席的关心,更能鼓舞士气的了,战士们个个兴高采烈,忙问:“毛主席什么时候来我们这?”

徐海东昂扬地说:“把张村驿拿下来,大家一块去见毛主席!”

徐海东原本预计至少要半天才能打下张村驿,可有了主席的这番激励,大家竟然只用了两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

毛主席亲自发电,向全体参战人员表示问候。

对于毛主席的命令,徐海东向来不曾怠慢。

中央红军刚到陕北时身无分文,在雪花飘零的冬天,战士们还穿着草鞋和单衣,有不少人都感染了风寒。

毛主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忽然想到,徐海东的红十五军团,已经在豫陕开辟了根据地,活动了几个月,或许多少会有点积蓄。

所以,他委托杨至诚去找徐海东“借钱”,还叮嘱杨至诚,不要让徐海东为难。

徐海东得知情况后深感自责,他责备自己事先没考虑到这一点。

徐海东一口答应下来,找到经理部长,费尽口舌给中央红军凑出了5000元。

这件事情让毛主席铭记一生,建国后他还经常提及此事:“在陕北最困难的时候,还多亏了海东同志借给我的5000元钱呢!那几千元钱,可是为革命帮了大忙。”

在徐海东看来,这并不是帮忙,而是自己应当做的。

凡是毛主席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要解决,不能解决的要想办法解决。

徐海东对毛主席景仰无比,毛主席对徐海东也是有情有义。

徐海东的身体不好,在平型关大捷后,就病倒在了前线。毛主席亲自下令,让徐海东回延安养病。

徐海东见到毛主席,愧疚地说:“主席我对不起您,没能完成您交代的任务。”

毛主席笑着问:“怎么才算完成任务?”

徐海东说:“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那还早呢,抗日不是一朝一夕,内战打了十年,抗战我们也得打个十年八年。”毛主席安慰道。

为了让徐海东尽早恢复,毛主席特地批出50元给徐海东补充营养。

组织对徐海东越是照顾,徐海东越是沉不住气。

他准备在军委会上向毛主席提出再赴前线的请求,毛主席看出了徐海东的心思,可他的身体还没痊愈,上了战场只会加剧病情的恶化。
毛主席知道,徐海东性子很犟,直接给他下命令回绝是行不通的。

所以,不等徐海东说话,毛主席就先问他读没读过《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

徐海东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答道:“看过,但是不懂啥意思。”

毛主席哈哈大笑:“那你只能算半个中国人嘛,海东。”

他又劝慰道:“不是早和你说了,仗要打个十年八年,莫急,你还是安心养病,仗有你打的。”

毛主席让徐海东先去延安的马列学院读书学习,趁着这个机会再把伤病养好,等完全没了问题,再去领兵打仗。

徐海东也理解了毛主席的苦心孤诣,如饥似渴的趴在书上汲取养分。

徐海东的学习很有成效,不久后,毛主席让他在学院讲讲鄂豫皖苏区。

徐海东引经据典,从大革命失败,说到了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听得大家回味无穷。

毛主席是徐海东最尊敬、最佩服的人,脾气执拗的他,有时会不服从组织的决定。

可一当传达人员说是毛主席的命令,即使再不合意,徐海东都会无条件服从。

徐海东病重的那几年,始终挂牵着毛主席。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徐海东陷入昏迷,偶尔醒来,口中却都只有一句话:“我想见毛主席”。

领导人们之间的深厚友情,让人们为之动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9年九大上,毛主席环顾会场后对周总理说:他不来,会议不开始
1950,毛主席给徐海东大将的回信,罕见横写,海东两字也意味深长
中共九大投票时,徐海东大将突然向王震敬了个军礼:帮我投个票
中央打欠条借2500,徐海东借5000,主席多年后仍感慨不已
养病15年被授大将军衔,排名仅次于粟裕,毛主席:他对革命有大功
69年九大名单出炉,毛主席发怒:怎么没他?此人痛哭:主席记得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