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5年毛主席得知曾希圣处境艰难,批评与会人员:你们不要忘了本

1965年,毛主席在杭州视察期间,召开了一次由上海、安徽等省市的书记,以及南京军区司令员、政委等人参加的会议。期间,毛主席询问华东局第二书记曾希圣的工作情况,没想到曾希圣缄默不语,面色凄然。

曾希圣的如此表现,让毛主席立刻恍然大悟,他目视曾希圣良久,缓缓开口道:“没有曾希圣,长征是不可想象的!你们这些长征过来的同志,为什么不给曾希圣分配工作?不要忘本,应当'得人点滴恩,必当涌泉报’啊!”

“没有曾希圣的二局,就没有朱德和我了”

在湖南衡阳,曾经有一所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这所学校在当年是与湖南一师齐名的革命策源地之一,不但毛泽东曾多次在这里宣传革命,而且恽代英等一批共产党人,很早便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

1920年,曾希圣考入湖南省立三师后,立刻被这里的新思潮所吸引,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还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投身三师学潮,参加“驱张”运动,组织进步学生到长沙请愿。

在即将毕业前夕,曾希圣的父亲筹得800大洋,执意要送曾希圣兄弟二人去日本留学,曾希圣兄弟果断拒绝了父亲的要求,并袒露了他们想要为救国救民做点事的心愿。

图丨曾希圣旧照

曾希圣的父亲不甘心,又让爷爷、母亲、儿媳妇轮番劝说,但曾希圣兄弟决心已定,他们借了20块大洋悄悄离家,在党组织的委派下前往武昌进行革命工作。自此,曾希圣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1925年,曾希圣兄弟考入黄埔军校,不久曾希圣因病退学,次年又考入国民党政治讲习班。北伐开始后,曾希圣被派往唐生智的第八军,担任师部宣传队分队长,后又担任营指导员。

1927年,曾希圣兄弟得知父亲被家乡的农民协会关押,审判后就要被处决。在亲情和原则之间,曾希圣兄弟选择了大义灭亲,不给农民运动泼冷水。事后,曾希圣的父亲大骂两个儿子见死不救,声明与他们断绝父子关系。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曾希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党的隐蔽战线的斗争。

为了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中央决定建设无线电通讯队伍,并派曾希圣参与筹备工作。曾希圣委派曾三前往上海学习无线电技术,自己则留在武汉,协助长江局指导湘赣五省的武装斗争。

图丨长征时期的曾希圣(中)

1930年,曾希圣调往上海,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侦察机要工作。当蒋介石对江西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时,曾希圣等人通过破译敌人的往来电报,将敌人的“围剿”计划及时报告中央,为红军反“围剿”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后来在周恩来和聂荣臻的周密安排下,曾希圣辗转多地抵达瑞金,先被委任红一方面军侦察科长,后又担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情报局长。期间他为了获取敌人的机密,决心组织相关同志破译敌人的密码。

这一想法得到了朱德和周恩来的支持。此后曾希圣派人监听敌人的电台,根据战局的发展分析电报内容。后来情报局又增设了一部侦察电台,还给曾希圣派去专业的报务员,加强破译工作的力量。

最开始,破译工作总是不得要领,曾希圣想到打仗时可能缴获敌人的密码本或电报底稿,于是每次打完胜仗,曾希圣就带着同志们上战场找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曾希圣等人终于能将一份完整的密码电报破译出来。

图丨曾希圣领导的同志们

第一次破译敌人密码成功,开创了红军破译敌人密码的历史,红军的情报工作也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1932年,专门从事无线电侦察破译工作的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二局正式成立,曾希仁担任二局局长。

成立伊始,曾希圣手下的人员虽少,但个个十分精干。经过大家齐心协力刻苦钻研,国民党军队的通用密码被一个个破译出来,敌人的不少重要机密被二局所掌握,为粉碎敌人“围剿”提供了不少有效情报。

长征开始后,二局除了少部分人留在中央继续坚持斗争外,大部分人员和装备都随中央军委机关行动。遵义会议之后,毛主席对于技侦工作更加看重,不但亲自过问二局的工作,包括出发时间、行军路线等细枝末节的问题。而且每次下达战斗任务,毛主席也要派人也要告知二局,方便他们参考。

图丨曾希圣(后排左一)与二局的同志合影

在红军攻占娄山关、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重要战役上,二局所提供的敌人动态情报,发挥出了巨大作用,帮助毛主席在指挥部队行动上,更加游刃有余。

后来张国焘搞分裂,反对红军北上,甚至企图危害中央。曾希圣领导的二局将张国焘发出的电报及时送到军委,让红军和中央得以脱险,二局也安全转移。

长征胜利之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给予二局很高的评价,在延安抗大作报告时,毛主席说道:“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就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没有曾希圣的二局,就没有朱德和我了。

“你曾希圣的肩膀会不会压垮?”

安徽解放之后,曾希圣曾向毛主席表示,自己想要去安徽干出点名堂。在中央研究谁来担任安徽省委书记时,毛主席当场提出让曾希圣去,其他几位中央领导同志纷纷表示同意。

曾希圣出任安徽省委书记,为何会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一致的选定呢?

首先,曾希圣在安徽战斗生活多年。“皖南事变”之后,曾希圣奉命在皖江地区组建新四军第七师,在张鼎丞未到职前,曾希圣一人肩负师长和政委两个职务。当时许多人对皖江能否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存在疑虑,但曾希圣却说:“不怕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图丨新四军七师部分领导干部在陶庄,右一为曾希圣

在敌人顽固的夹击中,曾希圣领导建立起了皖江根据地,并以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战和生产的积极性。

其次是曾希圣有抓农业生产的经验。当时曾希圣经常深入到农民家中,号召部队和群众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并根据皖江的自然条件,努力发展生产贸易。光1943年一年,皖江根据地收入2400多万,支援军部近750万,结存近200万。

最后是曾希圣有抓文化教育事业的经验。曾希圣曾在根据地开办识字班和夜校,并先后创办了两所中学。除此以外,曾希圣还领导创办多个报刊杂志,通过地下关系发行至敌占区,鼓舞了军队和群众的士气,提高了觉悟。

曾希圣出任安徽省委书记后,调阅了全省各县的县志,研究了安徽800多年的历史,掌握了安徽当地的地理、水情和农业生产特点。综合各种情况,曾希圣认为只有彻底治理淮河水患,才能让老百姓恢复生产。

图丨曾希圣陪同周总理在安徽视察

当时安徽已经连续两年遭遇淮河水灾,毛主席得知安徽的灾情后,亲自打电话给周总理,将“根治淮河”列入政务院议事日程。华东水利部在上海成立后,很快在蚌埠成立了治淮委员会,曾希圣担任委员会副主任,开始制定《治淮方略》。

经淮委各级领导同意后,曾希圣和曾山带着《治淮方略》进京向周总理汇报,汇报结束后,周总理对此表示同意,并派人将《方略》拿到水利部,请专家们详细审核。

当时修建佛子岭水库是治淮工程中的一项重点,周总理郑重地问曾希圣:“佛子岭担子重,会不会把你曾希圣的肩旁压垮?”

“压不垮,共产党人的肩膀是铁打的,请总理放心!”曾希圣响亮地回答道。

在一没有经验,二没有条件的情况下,佛子岭水库工程正式动工了。施工队伍来自四面八方,有来自其他省市的技术工人,有来自安徽各地的农民,还有解放军改编的第一水利师。

图丨曾希圣部署治淮工作

由于水库施工工期长,曾希圣就带领施工人员,利用当地盛产的毛竹和松杉,修建竹木房屋供居住用。为了解决移民问题,曾希圣亲自来到工地,白天和农民群众交谈,听取他们对水库建设和移民的意见,夜晚在茶油灯下阅看各种测量数据。

工程开工之后,傅作义曾带着苏联专家亲自到工地考察,当他们听取完曾希圣的汇报后,深为赞许;视察了拦洪坝的施工后,苏联专家伸出大拇指连声称赞“好得很”。

整个工程历时两年十个月建成完工,水库实际控制面积1270平方公里,总库容4.96亿立方米,防洪标准为千年一遇。与此同时,安徽境内还先后建成了5座大型水库,总蓄水库容60亿立方米。

彻底改变“乞丐之乡”的面貌

在治理淮河的同时,曾希圣还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提出了避灾保收的农业“三项改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到了1955年,安徽粮食总产量和1949年时候相比,已经增加了一倍半。

短时间内安徽改变了原来“乞丐之乡”的面貌,毛主席称赞曾希圣是“搞生产力的,是农业专家”。

从1959年开始,新中国进入了经济困难时期,安徽农村也未能幸免,出现了“饿、病、逃、荒”等现象。当曾希圣听说后,毅然辞去兼任的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职务,回安徽扭转局势。

图丨曾希圣(左二)陪同毛主席在安徽参观

1961年2月,曾希圣在全省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决心先搞一个包产责任制的试点。在当时的情况下,搞'责任田'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曾希圣义无反顾地对其他领导说:

“你们不必担心,一切责任由我一人承担。”

在广州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曾希圣介绍了安徽实行“责任田”的情况,并将其中的利弊向毛主席作了详细汇报。当时毛主席正为农村灾情寝食难安,听说曾希圣搞得“责任田”可以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当场对曾希圣表示了支持。

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曾希圣立刻兴奋地给安徽省委打电话,说“现在已经通天了,可以搞”。然而,就在安徽全省推行“责任田”的时候,毛主席又派人转告曾希圣,“责任田”可以在小范围内试验。

图丨毛主席到合肥视察,左二为曾希圣

毛主席话语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让曾希圣不得不停止全面推广,并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再次阐述了“责任田”的好处和坏处,但毛主席对于此信没有表态。

在曾希圣的精心指导下,“责任田”在安徽试验得非常顺利。几个月后毛主席到南方视察,途径蚌埠时特意召见曾希圣,曾希圣将“责任田”的工作做了详细汇报。毛主席听了汇报之后,表示了对“责任田”的支持,并说“如果确有好处,可以多搞一点。”

自此,关于“责任田”的争论暂时停了下来,推行速度也大大加快。短短一年的时间,安徽全省产量900多万吨,农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大批外流人员也纷纷回家种“责任田”,大家亲切地称“责任田”是“救命田”。

安徽“责任田”的成功,很快在全国引起了连锁反应,各省相继开始推行包产到户。但天有不测风云,几封来自安徽的匿名信,将曾希圣推上了政治波澜的风口浪尖上。

图丨曾希圣(右)陪同毛主席接见合肥市民

一些人认为曾希圣搞“责任田”是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主张将曾希圣开除党籍,甚至有人提出要杀曾希圣的头。这时毛主席发话,说“没有曾希圣,长征是不可想象的。杀头之议,不要再提了!”

最终,中央决定免去曾希圣安徽省委第一书记职务,调离安徽,专任华东局第二书记,但这是名义上的,既不让他出席会议,也没有安排他担负工作任务,实际上是“赋闲”在家。

成了一个“大闲人”,曾希圣便举家前往上海,一些好同志有时途径上海,还经常去看望他。当时杨尚昆看到曾希圣闲居太久,便邀请他到南昌散心,亲自陪他参观工厂和农村,在江西转了一个多月,曾希圣的情绪和身体也好了许多。

回到上海之后,曾希圣就自己到郊区走走,和农民交谈,并且根据农民的反映,自己动手绘制图纸,请木工做出了插秧机和播种机的模型。

图丨曾希圣、杨尚昆等人在广州留影

1965年,在毛主席的关照下,中央将曾希圣调西南大区任职,然而一场政治风暴席卷全国,将曾希圣再次卷入其中。毛主席和周总理听说曾希圣的遭遇后,派人将他接到北京保护起来。

回京不久,曾希圣被查出患有血液病,住进了301医院。可惜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曾希圣的病情迅速恶化,很快便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留下遗言:“可能的话,将我的骨灰撒在淮河的土地上。”

在曾希圣去世十年之后,中央为他正名,并召开了追悼会,邓小平、李先念等400多人参加。胡耀邦在悼词中指出:曾希圣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

数年之后,江淮大地再度出现“责任田”,并由此掀开了中国农村大变革的序幕。当人们享受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丰收成果时,也不得不想起曾希圣推行“责任田”的历史功绩。

“责任田”的丰硕果实,告慰了淮河大地深处的忠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5年毛主席得知曾希圣处境艰难,批评参会人员:你们不要忘了本
1962年安徽省委书记要被杀头,毛主席:没有他,长征是不可想象的
曾希圣是安徽首任省委书记,主抓农业,毛主席曾高度评价他,享年65岁
他是安徽首任省委书记,主政安徽10多年,却因“责任田”差点被开除
朱老总着急来要情报,局长却说:让总司令在门外等着
65年,毛主席得知曾希圣失业在家,生气怒斥道:做人,可不能忘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