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编的人智医学笔记之二】文本学习的挑战

今年8月15日到22日,以学费众筹的形式,我在北京昌平的辛庄师范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人智医学培训。以下是课程之后整理的笔记。

需要说明的是:

一,由于我的水平和能力所限,即使我有充分的挚诚分享的愿望,这些笔记也仍然必定是不完整、不到位,甚至未必准确的。欢迎对人智医学感兴趣的朋友给我更多指点。

二,这些笔记并不是原音重现,而是加上了我的感受。如果说现场听课算是一手信息,那么原音实录笔记算是二手,我这种感受式的笔记得算是三手信息了。建议对人智医学感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要停留在三手信息这里,请尽量寻求一手信息去加深了解和体认。


二、培训的内容,好紧凑的


今年是人智医学培训的第四期了。

上午以一个小时的音语舞(优律诗美)开始,然后是米凯拉博士的讲座,最后分组学习《治疗基础》文本。


下午都是分组学习,我前几天参加的是言语治疗组和戏剧治疗组,最后两天开始串组,跑去听治疗教育组和案例分析组的课程,都很过瘾。详情随后分解。

晚上,先是每一组的回顾分享,然后是米凯拉讲座。


我们的课程安排得还是满紧凑的,加上8月的北京天气炎热,教室和宿舍都没有空调,所以经常有点疲惫,上课很容易犯困。即使是我最爱的米凯拉讲座,完全舍不得睡的,中间也会睡着一两次。


所以后来我把午睡提升到战略高度来重视。一开始中午还回宿舍,后来觉得浪费时间,干脆就躺在教室的木地板上枕着笔记本午睡一下。睡在教室的最大好处,是不用担心睡过头,一定会被上课前大家说话的声音吵醒,淡定地爬起来,搓搓脸,就可以加入上课了。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这个经历很过瘾。我喜欢没有空调的夏天,即使困倦。人没有被困在空调房间里,而是与周遭气息流畅地交流。微风吹来的时候,就觉得很幸福。


三、音语舞,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音语舞被称作“可见的语言”,是人将自己视为有灵的乐器,通过身体的倾听和动作将语言和音乐变为可见。有人这样比喻——如果你想学习弹奏一种乐器如钢琴、小提琴,你首先要学习如何将你的手指放在琴键上发出正确的音,不停地练习,渐渐地你将变得更有表现力和音乐性。在音语舞中,你的“乐器”就是你可见的部分——“你的物质身体及其运动和表现的能力”,而弹奏它们的则是你不可见的部分——“你的心魂和精神”。


因为时间隔得有点长,回来后也没有持续练习,所以音语舞我都忘得差不多了,印象最深的,是赖心诗老师让100多位学员站成三个同心圆,然后我们随着双手合到胸前的动作向前涌向圆心,再打开双臂后退,配合着老师柔声念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收缩与伸展的节奏;向前的时候,体会到自己融入的感觉;后退的时候,体会到自己回到能量的源头,体会光和能量就在背后,完全不担心不抗拒……


我们跳起来再落下的时候,会“咚咚”地落在地板上,100多人同时落下,那动静还挺可观的。老师的动作很不同,既有力,又轻盈,几乎无声,体现出身心的协调一致。


在辛庄师范的这几天,我早上会练习八部金刚功。在练习音语舞的时候,觉得它们之间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有开有阖,开的力量大于阖的力量。


甚至隐隐地觉得,我同时练习金刚功和音语舞,可能有点重复,加上夏天本来人体就是倾向于开的,三个开的力量合在一起,我开得有点大了,这可能是困倦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休息不够。


四、文本学习,太有挑战性了


文本学习的这一段,主题是“血液与神经”,摘自史丹纳所著的《治疗基础》,这本书在人智医学中的地位,大致相当于中医的《黄帝内经》。


《治疗基础》于1925年出版,至今将近100年来并无更新。一般的医学书每两三年就要更新一次,因为新的发现让书中有的表达变得不准确了。但这本书不需要更新,而且,它比诞生之初更让人容易理解了。


我想,也许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们,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比100年前,更能认识到物质层次之上的能量层次的运作了。


文本学习小组的最大特点:无人讲解。

“如果老师讲解,你记笔记,你以为自己理解了,实际上,你只是记录下了老师的想法。”米凯拉说。


这非常挑战。第一天我就快崩溃了。那天的文本学习内容是第一段,每个字我都认识,但是我不知道它在说什么。


摘录片段:“个别的人类机体活动相对于整个有机体而言,在血液和神经的形成上以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展现出来。只要血液的形成是摄入的营养素所持续建构的结果,血液形成的整个过程就受到我体的影响。我体从伴有意识的感受、在舌头与上颚中发生的过程开始,一直到无意识与潜意识的、在胃蛋白酶、胰脏和胆汁作用等过程中都发挥着效力。……”


我的文科生的头脑受到了太强的挑战,已经开始考虑是不是以后的文本我逃课不参加了,多留点时间休息给别的课程养精蓄锐。


第一天晚上的回顾分享时间,听到了医生组的分享。这次一共一百多学员,其中有30多位专业医生。医生组说,他们也崩溃了,完全看不懂,两页的文本看下来,他们提出了31个问题。


医生组的崩溃挽救了大家的信心,其他组的成员们很多都像我一样,深感欣慰:专业医生都看不懂,咱就不用因为看不懂而惭愧了。


这种学习很有意思,只提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自己去寻找对自己有触动的句子,找自己比较有感觉的一句话。


这也许是跟经典接触最好的方式,是自己直接与文本对话,跟很多老师强调读经典不要去看注解(尤其是白话注解)是同一个意思。


去提问题,去思考,去观察感受别人——为什么别人提出的问题跟我不一样,为什么别人有触动的那一句跟我不一样?我们因何而不同?


米凯拉说:去享受人类理解世界和自我的能力。努力跟上史丹纳的思路,与喜不喜欢、认不认可无关,找到每一段的关键词,以及最能表达出这一点的思想,去发现那些从来没有过的想法


困难在于,对于不理解的东西,暂时跟不上的东西,我们会习惯性的关闭自己,拒绝敞开。不由自主地烦躁,推开它。


如果把情绪放在一边,不压抑,同时保持自己的敞开,尽量跟上。慢慢地,会有相应的感觉出来。觉得没那么不好懂了,好像多了一点点明白。


但这像是一场拉锯战,即使懂的多了一点点,习性反应还是让我们推开它。一开始,我是完全敞开的,拥抱未知。但是当我遇到困难,我知道我又开始对它关闭了,甚至抗拒,往外推。


我的抗拒算蛮严重的,甚至逃了一次课。


表面上,我有充分的理由:闺蜜一帆在剑桥读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就是华德福教育。那几天她恰好在北京,她希望能到辛庄师范旁听一天。我征得了黄明宇老师和士林的同意,就通知她过来听课。但她不认识地方找不到,我得去村口接她。所以那天,我跟组长请假。理由多么充分啊。


但我知道真正的原因是我觉得累,不想上了,我抗拒它。其实完全可以让一帆晚一个小时来辛庄,这样就上课和接她两不耽误。但我没那么做。我带着一帆跑到辛庄小馆去吃饭、聊天,小馆的老板是一位华德福家长,还很奇怪地问我们,“这个时间,你们怎么没有去上课?”那一刻,我惭愧了一下下。


到了培训的最后一天,我发现,那些即使遇到了不理解、遇到了困难仍然没有抗拒、仍然拥抱未知的人,他们有了我没有得到的收获。


有人拍掌赞叹:史丹纳真是个天才,他用不到两页的9段话,就写完医生专业书籍中八九十页才能说清楚的内容。


我开始问自己:为什么我知道怎么做才对,但就是不愿意这么做?为什么没有行动力?


米凯拉博士的讲座中提到了:我们行动的力量来源于代谢、消化系统。这个系统弱,则缺乏行动力。


后来我在听中医课和采访中医老师的时候,也会注意老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林杰老师的回答:还没有乐在其中。压力大于动力。

李辛老师的回答:气虚而神散的人,比较容易缺乏行动力。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编人智医学(IPMT)学习笔记之三
凯拉==
温柔的河流(“我与以太按摩”连载之二)
融化米凯拉
跳梁小丑,何足挂齿?
我的母校在吕祖祠,小学老师住在神仙吕洞宾寝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