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9中国十大科学新锐(其中四项与心理学有关)
《北京科技报》评出了“2009中国十大科学新锐”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0578711.html 其中有四项是和心理学有关的: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罗非
安慰剂镇痛机制的研究
安慰剂的镇痛效应一直都很神秘,人们常常用“心理暗示”去解释安慰剂的作用。4月24日,《心理药理学》杂志介绍了科学家罗非和他同事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彻底颠覆了关于安慰剂的传统理论。
通过实验罗非发现,不同类型的安慰剂对小鼠都产生了镇痛效应,但是小鼠没有像人一样的认知能力,这就说明安慰剂的镇痛效果并不是通过“心理暗示”达到的。通过进一步实验,罗非发现,安慰剂发生作用的真正原因是它调动了小鼠体内一种类似吗啡原理的止痛机制,从而起到止痛的作用。因此他推断,安慰剂在人体发生作用是因为人体自身就带有止痛的机制,安慰剂有没有作用要看这种机制能否被“动员”起来。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施建农
天才儿童异常脑电波的研究
神童为什么天生就聪明?科学家施建农及其研究小组在对两组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进行研究后发现,“神童”的大脑对注意力之外的信息有着更好的处理能力。他们的成果也发表在了该领域的权威杂志《高能力研究》上。
人类的大脑具备自动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当人们专著于一件事情时,对其他发生的事情也会注意到,同时对这些非注意的信息进行加工。这种能力表现在脑电波上,是以一种慢波的方式来反应的,而慢波活动也被看成是智力和认知功能的基础。在实验中,施建农发现,神童大脑中出现慢波的概率比普通儿童更高,这说明,他们的大脑对非注意信息的处理能力更好,也更聪明。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周欣悦
金钱对疼痛抵御作用的研究
金钱不仅有它的货币价值,凝视或触摸金钱还可以减轻疼痛。5月14日,《自然》在线报道了周欣悦与她的团队的研究,与此同时,著名心理学刊物《心理科学》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此前的研究已发现,当人挨骂或挨打时大脑中的反应都来自同一个区域,人的感觉都是“疼痛”。周欣悦通过两组实验发现,人们在感受到社会排斥或生理疼痛时,会增加对金钱的追求。当人们在数钱或触摸钱时,会减轻社会排斥或生理伤害带来的疼痛,而在失去金钱时,这两种疼痛都在加剧。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蒋田仔
得失决策的脑成像研究
当你权衡得失,做出决定的时候脑神经的反应会有怎样的差异?科学家蒋田仔首次在世界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人们选择时存在的非理性偏差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他的相关研究报告也在线发表在著名学术杂志《脑研究》上。
蒋田仔和他的研究团队借助脑成像技术,记录了被试在面对“得到钱”和“失去钱”两种选择时的大脑活动。研究人员发现,当“失去钱”时,被试大脑中的理性区域比“得到钱”时激活更强。同时,脑中和厌恶、害怕等负性情绪相关的区域也显著被激活。这说明,人类的大脑对“失去”比对“获得”更加敏感。而当面临“现在得到钱”和“将来得到更多钱”的选择时,被试大脑中的感性区域在“现在得到钱”时被激活了。这说明很多人在做抉择时都会受感情影响,人们更倾向于从现在的短期行为中获取暂时利益。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冲动行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PNAS:情侣牵手可以同步脑电波,缓解疼痛
最新科学研究进展:关于慢性病的新发现(下)
安慰剂研究带来的灾难:一场对弱势群体的围猎
中科院以科学方式验证传统中药冰片镇痛作用
针灸小传(18)——安慰
利多卡因静脉输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