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利时信条的由来


比利时信条(Belgic Confession)的英文是来自于十七世纪的拉丁名称Confessio Belgica”。“Belgica”是指包括南北地区的整个尼德兰,即是今日的荷兰和比利时。本信条的主要作者是吉多·德布利Guido deBres)正是出生于这里的一位改教者。


德布利1522年出生在尼德兰的南部地区,比利时的贝根(Bergen)城,一个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家庭中。他出生时正值宗教改革的开始。马丁·路德于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在威登堡的教堂门口贴上了他的九十五条,宗教改革运动正式拉开序幕。当时的宗教改革运动也影响到了尼德兰的低地地区,包括贝根。年仅24岁的德布利成为了新教徒,并投入到在贝根的宗教改革运动中。


罗马天主教会与支持者当局残酷地逼迫那些改教者们,改教者前仆后继,广场上不断有被送往火刑柱和绞刑架的改教勇士。德布利面对这样的逼迫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反而,他离开自己的家乡前往了伦敦,一直住到1552年。在伦敦的时间里,他接触到一些其他的宗教改革领导者,并在那里接受训练成为一位传道者。

    

   接着,德布利离开伦敦回到了尼德兰的惹赛尔Rijssel),一个靠近贝根的城镇。那里的逼迫一直在继续,惹赛尔的前任牧者皮埃尔·布罗利(Pierre Brully)已经在火刑柱上殉道。但德布利在惹赛尔宣扬福音,而且一待就是四年,残酷的逼迫使他的事工不得不转为秘密进行。


 在尼德兰的逼迫影响下,德布利在1556年去了日内瓦,他见到了约翰·加尔文牧师,并在他的指导下度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可以说,他为了将来的工作完成了所要接受的训练。


 三年后,德布利与凯瑟琳(Catherine Ramon)结婚并再次返回到了尼德兰,并在一个被称作都利克(Doornik)的小镇定居下来。在此期间,他将福音带给了他的会众,不过不是在主日以传统讲道的方式,而是在夜幕的掩护下,前往各家进行教导,他将信徒分成6到12人一组。

    

   后来,一些镇中的新教徒自认为他们的数目完全有能力进行公共敬拜了,他们还在街上公开的唱诗。这举动惹怒了当局政府,军队开始介入。1561年,德布利牧师预备了一份在过去几个月里所完成的信仰告白。他把信仰告白的复制本连请愿书交给镇上的执政者,再由他们转交给国王腓力二世。德布利的目的是想要清楚表明改革宗信仰的追随者不是叛乱分子,而是相信纯正教义的守法市民。但国王并没有被说服,而是继续进行逼迫。德布利不得不再次逃离过流亡者的生活。他在1567年的三月被逮捕并与其他改教信徒关押在一起,后虽设法逃离,却在一家旅馆被认出而逮捕。他被带回都利克关押起来,并于当年五月末被处以绞刑。


德布利虽然已为信仰而殉道,但他所作的《比利时信条》先被安特卫普大会修订并采纳,后被1618年召开的多特大会(Synod of Dort)再次修订并采纳作为改革宗教会的官方信仰标准。可以说,这份信仰告白是作为加尔文主义信仰最好的象征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是一家人,比利时为什么要脱离荷兰独立?
荷兰首都,为什么会有两个?
愤恨与正义!信仰与信条!
“尼德兰”国名背后的故事——惨痛的兄弟阋墙
你知道吗?统治过“日不落国”的欧洲皇帝
荷兰为什么有“荷兰”和“尼德兰”两个称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