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子:万物无定无常,圣人无执无为

文/道诚



《文子》:“老子曰:山生金、石生玉,反相剥;木生虫,还自食;人生事,还自贼。夫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所好,反自为祸


得在时不在争,治在道不在圣。土处下不争高,故安而不危;水流下不争疾,故去而不迟。是以圣人无执故无失,无为故无败。

山生金、石生玉,反相剥(资料图)


老子说:“山中有金,石中有玉,反遭挖掘破坏。树木生虫,虫反食其树;人若生事,还会自我伤害。好事者往往事与愿违,而争夺利益者往往转而穷困。善游水者易溺水,善骑马者易坠马,各因所长,反自为祸。”

“得成功者在于瞅准时机,不在于争夺;治理天下在于循道,不在于所谓圣贤。土地处于下位不争高,故安稳而无危;水往下流不争快,去江海而不迟。圣人深通辩证法,不想控制谁,故无失;顺其自然而为,故无败。”

这一段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揭示事物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告诉人们必须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关系,不可片面、机械地看待。

木生虫,还自食(资料图)


第一是相生相害的关系。山与金、石与玉本是相生的关系,然而山、石却因为有金、玉而遭到挖掘破坏。树与虫、人与事,也是相生的关系,然而虫会反过来食树,事会反过来害人。


山为金、石为玉提供了存在环境,并促进了金、玉的形成,结果金、玉引来了挖掘者,导致山、石自身被破坏。树给虫提供了生存环境,这却导致了树自身被啃食。人乱为妄为而生事,结果自我反被残害。



山、石是因为自己所生之事物而间接遭到外来的破坏,树、人是直接遭到自己所生之事物的破坏。事物之间由相生转为相害的关系让人不禁深思。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资料图)


第二是相愿相害的关系。喜欢多事的人未尝不以为是恰好,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喜欢争利的人未尝不穷尽手段,结果却是陷入了穷困潦倒。


人自认为想法很好是不行的,因为主观愿望不切合实际,所以反而被自认为合乎度的做法、自认为正确的做法所害,达不到预期目的。


第三是相恃相害的关系。善于游泳的人,反而容易溺水;善于骑马的人,反而容易坠马。不善于游泳和骑马的人,能够保持高度的警觉和谨慎,所以不容易溺水和坠马。


善于游泳和骑马的人因为自恃其长处,反而丧失了应有的警觉和谨慎,所以他们容易被自己倚恃的长处所害。

得在时不在争,治在道不在圣(资料图)

由此,老子引申出“得在时不在争,治在道不在圣”。得成功者不在于争不争夺,那而在于是否瞅准了时机;治理好天下不在于是不是圣人,而在于是否循道。这一段指出了成功的关键在于看准时机,循道而为。


接着他赞美了大地和流水,因为二者均顺应自然和形势,符合道的精神。土地处于下位不争高,故安稳而无危。作者借土地而告诫人不要奢望过高,要去除不切实际的思想,谦虚处下,才能保持安全平稳。


水往下流不争快,去江海而不迟。作者借流水告诫人不要急于求成,要去除贪多求快的思想,顺势而流,这样做抵达目的地反而不慢。

是以圣人无执故无失,无为故无败(资料图)

最后得出结论“是以圣人无执故无失,无为故无败”。从而表明这段话也是对《道德经》经文的论证。《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谁(不遵循以上规律)勉强人为,谁就会失败;谁勉强把持,谁就会有损失。所以圣人遵循规律而为从不勉强人为,因而不会失败;不勉强把持,因而没有损失。


(编辑:柯恩)


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杂篇·庚桑楚译文
老子经典警世格言20条 喜欢的分享收藏
道德经-连载380:行自己所讲,讲自己所行,就是修行
(6)无为而无不为
文子卷六 上德
为什么晚年的老子还要出走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