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钢琴的三种主要奏法丨非连奏、跳奏、连奏

浅谈钢琴奏法及其触键技术

导读:文章在钢琴奏法和触键上做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与说明,并对不同奏法的功能、技术以及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琴童、钢琴教师提供更清晰的钢琴基本技术训练方式,以及技术进阶之路径。 

01

非连奏

 非连奏即每个音都断开的奏法,属于断奏,在中等难度以上的曲子中,非连音奏法用得不多。但事实上,每根连线下的每一个音和最后一个音合起来就是一个非连音的奏法,即常说的“落、起”,它是三种奏法的基础,琴童初学的半年,主要任务即掌握非连音奏法。

 非连奏的弹法是:手腕放松提起至指尖即将离开键面时随之自由落下(如自由落体),在手指尖弹下琴键的同时,手腕同时自然放松,直至手腕略低于掌指关节,指尖、手腕内侧、小臂处于同一平面上。必需注意的是:手腕提起时,手掌放松下垂,不可往上翘或往上甩,手指不离开键面。当手腕放下时,指尖先按触键面,手腕才随之放松下去。

 非连奏主要是运用手臂的重量,因此,应特别注意音色的控制,并在初学阶段就强调声音的“美”,有控制地下键,不可摔下去,更不可敲击、拍打琴键。  

02

跳奏

 跳奏的要求是声音短促、集中,多数跳音应弹得轻巧、跳跃,不可弹得笨重、生硬。乐理书上对跳音的解释是:

 弹奏音符时值二分之一。但事实上,除了巴赫等极个别作曲家之外,一般的跳音只弹音符时值的四分之一。而每个作曲家不同作品的跳音弹法也不尽相同。

 跳奏主要分为三种:手指跳音、手腕跳音、手臂跳音。需要特别快速(如十六分音符)、轻巧(弱奏)的跳音运用手指跳音,主要通过掌指关节的运动带动手指弹奏;手腕较少上下跳动,手指处于主动地位;需要较为快速、时值中等(如八分音符),音量适中的跳音运用手腕跳音,主要靠手腕的上下运动(如拍皮球,弹奏运用非常广泛);而时值较长的(如四分音符)跳音运用手臂跳音,手腕相对固定但不僵硬,主要靠手臂的上下运动弹奏。三种跳音的共同点和弹奏要点是:手指尽量贴键弹奏,在手指摸到琴键之后,用力往下弹,琴键的反作用力使手臂、手指迅速地“弹”起来,而不可直接“摔”下去,这样才能弹出音色良好、声音集中、有颗粒性和弹性的跳音,避免把跳音弹得笨重、生硬。教师可把弹奏跳音比喻为小青蛙轻巧地跳起,或者让学生站立后跳起,而不可像企鹅或狗熊一样弹跳得笨拙、沉重。

03

连奏

 初级的连奏技术要求声音要连贯、优美,犹如走路,踩下一步时,放开另一只脚,即弹下一个琴键的同时,放开前面的音,连线的第一个音下键时同非连奏一样,之后的连音主要运用手臂的重量弹奏。根据音色的需要,主要分为歌唱性的连奏和颗粒性的连奏。歌唱性的连奏主要靠手臂重量甚至上半身的重量、力量弹奏,此时手指主要起传递重量和力量的作用,下键速度尽量慢,是处于被动状态。用手指的指腹触键,贴键弹奏(手指不抬起),这样产生的声音柔和、优美,富有歌唱性;颗粒性的连奏运用手臂本身的重量加上手指的爆发力,手指略微抬起,用指尖触键,使声音富有颗粒性,适合于快速的经过句;而装饰音的弹法运用手指的力量即可,不必加上手臂的重量,从而使声音更加轻盈、轻巧。

 国内的不少钢琴教师都强调声音的颗粒性,强调高抬指的连奏,这在基本功的训练中,是极为必要的,有助于训练手指的力度和独立性。这是国内外钢琴教学的主要区别。但有些教师片面强调高抬指的颗粒性,而忽视歌唱性的触键训练,忽视歌唱性这一钢琴触键技术、音色追求的最高准则和目标。由于钢琴是最缺乏“歌唱性”的乐器,有很多钢琴家毕生都在追求“歌唱性”。教师及琴童应该从入门阶段就重视声音的质量,不再把钢琴当成“打击乐器”。

 初学者在学习连奏时,应特别注意手腕的运用。古钢琴由于机械结构所限,当时的触键技术不需要使用重量弹奏法,有人甚至提出在手腕上方放一枚硬币,在弹奏时不得掉下来。而现代钢琴和现代音乐厅要求钢琴达到足够的音量以满足听众的听觉需要,在协奏曲中,更需要能与大型乐队抗衡,现代钢琴的演奏已经离不开对重量弹奏法的运用。遗憾的是,在有些业余教学,甚至专业院校中,古老的触键技术仍广泛而普遍地存在,有些教师限制学生的手腕运用,僵硬的手腕严重束缚了孩子在钢琴技术上的发展,使其在音色、力度、速度上都未能达到应有的要求。

 钢琴技术的核心即手腕技术,时刻注意手腕的运用,必将减少不必要的障碍,在“4、5”指弹奏时,尤其应该注意手腕的运用,把重量传至指尖。由于“4、5”指的独立性及力量都较弱,那么,在运用这两个手指弹奏时,应适当抬高手腕,使其处于较高的位置,这有助于更好地把手臂重量传递至指尖。也就是说,“4、5”指更多地是运用手臂重量弹奏,这样,演奏者就不再觉得“4、5”指软弱无力了。手指好比“前线”,离不开手臂这个“大后方”的支持,如果尝试着把手放在桌面上并把平置的手腕不断抬高,这时就会感觉到手指的压力逐渐增加。

 在连奏中,同音重复经常被弹得极不连贯,破坏了音乐的歌唱性。正确的弹法是:同音重复的第一个音即将结束时提起手腕,在手指即将离开键面,而止音器未完全止住琴弦振动时,马上弹下一个音,使两个音之间连贯没有空隙。

 钢琴奏法是演奏钢琴最前哨的核心,它体现在指尖与琴键接触瞬间的状态变化,与音乐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钢琴初学者应扎扎实实地掌握每种奏法的触键技术,明确区分钢琴作品中每种奏法的特点并准确弹奏。无论连奏、非连奏还是跳奏,追求音乐的美才是获得良好钢琴音响的最重要奥秘。

纪念作曲家勃拉姆斯

古典音乐放映厅公众号



雪中的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的“交响梦”

聆听勃拉姆斯的“田园交响曲”

倾听勃拉姆斯内心深处的声音

布鲁克纳与勃拉姆斯的交响曲

论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的音乐风格

聆听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Op.73

张昊辰演奏勃拉姆斯三首间奏曲Op.117

勃拉姆斯激起了人们对古典的永久怀念

这首钢琴三重奏是勃拉姆斯室内乐的精华

是什么让勃拉姆斯刻骨铭心爱了四十多年

如何演奏勃拉姆斯《g小调第二狂想曲》?

勃拉姆斯“相隔21年诞生的”奏鸣曲姊妹篇

闷骚极致,聆听勃拉姆斯《第三钢琴三重奏》

因为勃拉姆斯,单簧管染上了秋日的怀旧感觉

勃拉姆斯从小就喜欢圆号,以演奏圆号安慰母亲

古典风格与浪漫情怀碰撞丨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

勃拉姆斯在《第一交响曲》Op.68中的精神表达

“我通过音乐说话”丨典型浪漫主义作曲家勃拉姆斯

这是勃拉姆斯的爱情旋律,为了他20岁就深爱的女性

每晚一张音乐CD公众号


你是喜欢勃拉姆斯还是瓦格纳

勃拉姆斯丨德奥古典主义的晚钟

富特文格勒论勃拉姆斯之受欢迎

富特文格勒论勃拉姆斯之“粗鲁”

你也是因为卡琴喜欢上勃拉姆斯吗?

勃拉姆斯如何运用帕萨卡里亚体裁?

余华谈勃拉姆斯的两首大提琴奏鸣曲

谁说他的钢琴作品是“乔装的交响乐”?

聆听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勋伯格如何让瓦格纳与勃拉姆斯合体?

为何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具有古典品质?

勃拉姆斯与莫扎特,谁的音乐更“克制”?

勃拉姆斯钢琴音乐概述及其时代精神分析

克拉拉说勃拉姆斯这部作品是“森林的牧歌”

“自由―然而―孤独”丨探析勃拉姆斯的音乐人生

勃拉姆斯:“研究巴赫,你将在那里找到一切!”

富特文格勒论勃拉姆斯丨他是“客观主义”作曲家

听巴克豪斯弹勃拉姆斯《六首小品》(Op.118)

勃拉姆斯是面向过去的,布鲁克纳是面向未来的

为什么勃拉姆斯后,西方音乐突然出现一个断档

我们回顾勃拉姆斯命运时,有一件事令我们震惊

你能用Op.118终曲的神秘境界超越克拉拉之死吗

西方音乐评论公众号



有一种光棍叫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甚至胜过贝多芬!”

尼采是如何评价勃拉姆斯的”

勃拉姆斯音乐创作的艺术特色

勃拉姆斯钢琴变奏曲艺术指南

斯义桂演唱勃拉姆斯和中国歌曲

你喜欢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吗

勃拉姆斯继承了舒曼的音乐而非妻子

浅析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伟大作曲家的生活》之勃拉姆斯(一)

《伟大作曲家的生活》之勃拉姆斯(二)

《伟大作曲家的生活》之勃拉姆斯(三)

《伟大作曲家的生活》之勃拉姆斯(四)

浅谈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的音乐风格

论勃拉姆斯音乐中的速度选择和处理方式

解读勃拉姆斯《C大调第一钢琴奏鸣曲》

什么是这段爱情给予勃拉姆斯的最好回报?

这四部作品可以看作勃拉姆斯的音乐回忆录。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分析与演奏

简评米凯兰杰利演奏勃拉姆斯《d小调叙事曲》

当勃拉姆斯爱上舒曼的妻子,他是怎么做的呢

以勃拉姆斯为例丨论钢琴音响的细节力度形态

辛劳的人愿你在勃拉姆斯《摇篮曲》中得到休息

晚年勃拉姆斯内心独白丨《间奏曲》的风格特点


温度古典音乐公众号



勃拉姆斯的两首摇篮曲

孤独的勃拉姆斯不“孤独”

克拉拉说:勃拉姆斯出现了

勃拉姆斯的音乐适合秋天听?

聆听勃拉姆斯《钢琴五重奏》

“从此再也没人懂得古典音乐”

聆听勃拉姆斯《钢琴五重奏》

我们如何触摸勃拉姆斯的灵魂?

走进勃拉姆斯心中最美丽的居所

勃拉姆斯与克拉拉的“爱情”故事

你弹过勃拉姆斯的钢琴练习曲吗?

你曾问过别人:“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情到深处人孤独丨听勃拉姆斯钢琴小品

“勃拉姆斯的脸,是沉思的脸,发脾气的脸”

关于舒曼与勃拉姆斯你应该知道的八个要点

心中纵然浪高千尺,却总有办法系之于'无形'

古典音乐里讲了些什么,我推荐他听勃拉姆斯


每晚古典音乐会公众号


我们聊聊勃拉姆斯吧

永远的勃拉姆斯(1)

永远的勃拉姆斯(2)

永远的勃拉姆斯(3)

永远的勃拉姆斯(4)

永远的勃拉姆斯(5)

永远的勃拉姆斯(6)

永远的勃拉姆斯(7)

永远的勃拉姆斯(13)

永远的勃拉姆斯(14)

勃拉姆斯第四的交响境界

勃拉姆斯如何膜贝多芬的?

勃拉姆斯丨克服贝多芬情结

今夜陶醉在勃拉姆斯的“柔板“中

第一交响曲雄伟,第二交响曲抒情

第三交响曲浪漫,第四交响曲沧桑……

古典音乐的守护者丨勃拉姆斯的音乐人生

克拉拉优雅得像钢琴,勃拉姆斯则是深沉大提琴

勃拉姆斯丨我心中的天堂,早已被克拉拉占满……

纪念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

纪念拉赫

拉赫论演奏

聆听拉赫《死之岛》

倾听拉赫的自我救赎

拉赫的音乐何以浪漫?

革命洪流中“多余的人”

刘小枫谈拉赫玛尼诺夫

聆听拉赫《第二交响曲》

霍洛维茨演绎拉赫玛尼诺夫

诗人王家新谈拉赫玛尼诺夫

我心中的拉赫《幻想小品集》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

音乐感染的忧郁丨拉赫玛尼诺夫

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的忧郁和悲伤

音乐感染的忧郁丨拉赫玛尼诺夫

讲解拉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跟拉赫玛尼诺夫的孙子聊拉赫玛尼诺夫

拉赫与斯克里亚宾的24首前奏曲之比较

拉赫玛尼诺夫,更加偏爱对小调式的运用

你是否了解拉赫83首浪漫曲的美学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钢琴前奏曲》指南

BBC纪录片丨拉赫玛尼诺夫回忆录《悲歌》

如何欣赏拉赫玛尼诺夫的六首《音乐瞬间》

你听过拉赫的两首《悲歌》钢琴三重奏吗?

1917年圣诞前夕,拉赫从圣彼德堡逃往西方。

秘境愁歌丨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纪念拉赫玛尼诺夫丨艺术歌曲《丁香花》赏析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创新之处

拉赫玛尼诺夫,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

用音乐表达的绝望丨聆听拉赫《悲歌三重奏》

拉赫用浪漫的旋律安慰处于黑暗里的敏感心灵

别只听拉赫的器乐曲,他的声乐浪漫曲也很美!

黑暗中对破晓的渴望丨拉赫《第三钢琴协奏曲》

我的忧郁,我的拉赫丨聆听《第二钢琴协奏曲》

拉赫音乐是在“没有胜利希望的地方开始的斗争”

傅聪:拉赫的音乐我听都不要听,看都不要看。

热爱春天的作曲家丨拉赫艺术歌曲中的春天形象

拉赫的音乐世界丨“我的音乐是性情的心血结晶”

拉赫音乐不能靠耳朵来听,必须用全身细胞感受

纪念作曲家海顿

朱晓玫谈海顿

听海顿,战台风

海顿就是这样幽默

幽默风趣的海顿老爹

杨燕迪丨海顿二百年祭

海顿钢琴作品欣赏指南

莫扎特“调戏”海顿的故事

海顿与贝多芬交响曲风格比较

聆听海顿《临终七言四重奏》

海顿到底有多少首钢琴奏鸣曲

海顿的音乐人生给我们哪些启发?

谈谈如何欣赏海顿的钢琴音乐作品

海顿,海顿,我们该拿海顿怎么办?

海顿和莫扎特,各写了多少交响曲?

感受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特征

海顿的作品像阳春一般流露着温暖的光

海顿最后一首也是其最伟大钢琴奏鸣曲

演奏海顿钢琴奏鸣曲应掌握的几个要点

海顿爸爸的钢琴作品像父亲一样温暖!

是时候听懂海顿爸爸的钢琴音乐精神了

因为聆听不全面,所以我们不了解海顿

海顿的几个故事丨剃刀换来的弦乐四重奏

这个音乐体裁,海顿从18岁到77岁写不停歇

这部钢琴协奏曲体现了海顿音乐的独特美感

以海顿作品为例谈大提琴乐曲的理解与表演

纪念海顿丨钢琴奏鸣曲早期与晚期的音乐风格

“海顿知道斯卡拉蒂,而莫扎特不知道斯卡拉蒂”

海顿《f小调钢琴变奏曲》作品结构及演奏处理

他给人“一种超越快乐与忧伤的不可思议的优美”

隽永的海顿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为何能够经久不衰


欢迎申请古典音乐读书会微信群

1、为乐迷创造欣赏与互动家园

2、为专业音乐学习者提供资料

3、每天导赏古典音乐研究文章

4、让入门者感受古典音乐魅力

5、定期推荐各类经典图书电影

 扫描微信即可申请入群

01

免费加入巴赫音乐读书会微信群

一天不听巴赫,便觉面目可憎

02

免费加入《钢琴大师谈艺录》读书会

通过钢琴大师自己的话感悟钢琴艺术

03

免费加入《西方音乐文明》读书会微信群

让音乐回归人文,用人文理解西方音乐

·温度古典音乐读书计划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析钢琴的三种奏法(断,跳,连)
钢琴演奏的基本触键法
断奏连奏跳奏钢琴的三种基本演奏法
哈农练习的五种触键方法,一定要看看!
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连奏
孩子学钢琴习惯颠腕?为什么会颠腕,3个技巧帮你改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