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战中的家园
       我家祖屋位于界首南前进街(民国时称玉皇街,抗战时改为富强路)刘家巷,为清朝末年用土坯建造的三间堂屋和临街三间门面。堂屋正中是两扇老榆木栓拉门。老榆木门纹理暴突,厚实坚固,朱红的门漆早已褪去本色,门框被磨得油光可鉴,生铁门钉被岁月染成了黑亮色。我小时候调皮,在门前玩耍,竟将一个手指探入门上的小洞中,一时不能拔出,无计可施,急得哇哇大叫,邻家大哥赶忙前来救助,事后又被嘲笑了一番。
       祖母说大门上的洞是日本飞机炸弹迸的,那一年(注1940年4月)日本飞机扔炸弹,一个街坊在东坑(离我家50米一池塘)挖沟泥时被炸死了,身子没有了,剩下一只胳膊还攥着铁锹。他爹看见了说,瞧俺儿多爱干活,人都没有了,手还不离锹把,一路好走!祖母叙述时面容平静而安详,像讲述一个久远的故事。我听了却非常震惊,甚至有点害怕,一整天那只血淋淋的胳膊都在我眼前晃动。老辈人面对死亡怎么表现得那么淡然呢?若干年后我终于明白,那是对日寇血腥屠杀的极端蔑视,平静的背后是刻骨的仇恨和不屈的抗争。日寇的屠杀政策只能激起更激烈的反抗,而不能征服他们。
       1938年武汉会战后,日军无力再集中大规模兵力进攻,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界首一带获得了暂时的喘息。从徐州战场上撤下来的中国军队在界首、临泉、沈丘一带驻扎,战线渐趋稳定。界首也成了抗战后方的前沿地带。由于常住人口的增加,战时集市贸易十分红火,一时商贾云集,热闹异常。我家到祖父时已家道中落,只能以推磨卖面为生,临街的三间草房既是门店又是磨坊,生活虽然清苦,但比起战火中四处逃难的同胞,仍可勉强度日。界首百姓在纷乱的战局中似乎得到了一片安稳之地。然而不久宁静再次被打破,随着日军进攻阜阳、亳州等地,界首一带日趋紧张。1941年2月,日伪军3000余人进犯界首,原东北军何柱国部在界首城北张大桥英勇抵抗,但界首城仍陷于敌手。城中百姓纷纷躲避,祖父带着全家躲到家族菜园的庵棚里逃过一劫。等回到家中,拉磨的毛驴已不知去向,想必已被日军抢走。家中最重要的财产失去了,生活陷入了困境。
       我的初中老师陈家栋一家也遭遇了突变。据陈老师回忆,日本兵半夜砸开他家开的杂货铺,抢劫货物,殴打其父,并用刺刀戳了他祖父一刀,因所穿棉袍宽大厚实,幸免于难。日军将陈公馆(与我家相邻)作为司令部,并在院中架起大炮,准备长期固守,因惮于界首周边有三个军的中国军队,担心被包围,旋即退去,界首回归平静。
       1987年老屋被拆除,原址上重建了二层小楼,老榆木门也送给了农村的亲戚当柴烧了。因我当时在外求学,失去了这一见证日寇无差别屠杀的物证。界首的抗战遗迹如同记忆中的老屋一样,早已荡然无存。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只知道后来重建的“七七抗战纪念碑”。然而曾经发生的事情后辈是不能忘记的,绝不能面对过去的灾难背过身去。中华民族的苦难是每个遭遇苦难的家庭累加在一起的。我们回忆过去不仅是为了咀嚼苦难或忆苦思甜,更是为了提醒人们绝不能让悲惨的历史重演!
文/刘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英勇的抗日女刀客奇袭日军指挥部,斩杀日军数百人,令日军胆寒
界首史话丨一家市民的遭遇——日军侵犯界首纪实
日军在雁门口一带暴行录
安徽这座最小的城市,为什么抗战期间未受日军侵犯,反而日渐繁荣
铭记民族之殇:日军安徽合肥大屠杀
公祭日过后,也请回忆一下云南人民的苦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