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运河 看古镇|新仓:盐灶烟火通古今,一条运河话沧海

(点击观看视频)

寻·千年地标

盐船河:新仓人的母亲河

“新仓新仓,好比天堂。南有海塘,北有山塘;西有河墩,东有白漾。蚵蚾山边琵琶池,三寺六街十二坊。一派好风光!”一首悠扬的新仓遥唱出了当地居民的自豪,也生动描绘着这座有着900多年历史的古镇。

翻开嘉兴的运河版图,位于东边的新仓一直以富庶繁荣著称。新仓是平湖出东城门最为兴隆的乡镇,自古就有“东乡十八镇,新仓第一镇”之美誉。古籍里曾记录着“新仓十景”的盛况,昔日街坊也有“三寺六街十二坊二十四桥三十六弄四十八堂”之说,足见其曾经的兴旺发达。

一条盐船河在新仓老街穿行而过,见证了不平凡的水运时光。“新仓就是以贮盐之仓得名,这条河承担了运输的功能。”从新仓走出的文化名人邓中肯对盐船河的感情颇深,他多次参加央视文化栏目的直播与录播,并撰写《芦川漫谈》传播家乡历史。

行走在盐船河边,邓中肯指着河岸向我们介绍,“古时候新仓这一带多为芦沥湿地,本地百姓因地制宜开辟盐田,为了运盐,新仓至广陈还开了盐运河,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条盐船河。”

新仓集镇的兴起正是缘于盐业。古代的制盐业是当时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列入国家强制管理。宋朝时期,芦沥盐场出产的大量食盐由新仓源源不断装船运至广陈出海。

至今,新仓许多的地名也深深刻下了盐业的烙印,如平家潭(团)、盐溪、仓基街等。

盐运河的开挖和疏浚,得到历代地方官府的重视,对于促进发展当时平湖东乡盐业生产和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据明万历年间《嘉兴府志》第五卷和第八卷记载:嘉兴府时有芦沥、海沙、鲍郎3个盐场,其中平湖县的芦沥场面积最大、灶户最多、产量最高。

日升月落,寒来暑往。海塘外雄诨的涛声,苍茫的盐田,蒸腾的煎灶,与海塘内万贯的商贾,熙攘的街道,炊烟袅袅的农舍,形成了一幅独属新仓的动人画卷。于是,在诗人笔下,新仓也常为文人雅士“津津乐道”,前有刘昌诗的《芦浦笔记》、周光瑞的《盐溪渔唱》,后有朱鼎镐和山凤辉的《 芦浦竹枝词》,再有柯培鼎、柯志颐的《芦川竹枝词》和龚侣黄的《芦川八咏》,记录着当年新仓的繁荣和别样的风花雪月。

“我们家以前就在东闸桥头,小时候我们十几个小伙伴最喜欢在盐船河边戏水。”在新仓人盛晓华的记忆中,他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离不开对河、对水的依恋。

新仓衢道通畅,河道密布,境内从秀龙桥到东闸桥,毗接相连的是古朴的民居,样式不同各呈姿态的石埠。在盛晓华幼时,清晨的河埠,是最忙碌最拥挤的场所,阿姨们在河边洗衣洗菜,笑声和捣衣声交织在一起。而到了晚饭时分,盐船河上常有小渔船驶过,随着外出打渔的人们开始收工,河面上飘来了熟悉的叫卖声,“赤虾要哇~赤虾……”沿岸的居民从窗户探出头购买虾蟹。

傍晚时分的盐船河边,劳碌了一天的新仓人欢聚一堂,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一阵阵欢声笑语从农家小院飘出,飘向盐船河面。

盐船河,这条距今900多年的古河道,曾经为新仓乃至嘉兴的盐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见证了当地风云变幻的岁月时光和社会发展历程。

古运河的流量就是由无数的盐船河汇聚而成,当盐运的作用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盐船河作为一条主要水道,仍然是新仓人的“母亲河”,守护着当地百姓的幸福生活。

访·古镇新貌

老街华丽蝶变

唤醒千年文化记忆

盛夏繁茂,走进新仓老街,两岸古居倒映在清澈的河里,呈现一派氤氲静谧的景象。曾经,这里是新仓的中心,银行、学校、工商所、邮政支局、缝纫厂、扎花厂、铁木社、供销社等机关企业一应俱全。

在新仓老街的东小街,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正在风中摇曳着枝条。邹凤秀是新仓老街的老居民,见证着这条老街的蜕变。1987年,东小街83号正式建成,邹凤秀一家搬入新居,一棵代表着幸福的桂花树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2020年, 新仓正式启动老街有机更新运维项目,从安置房到古色古香味的连体建筑,新仓老街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西小街56号改造为民宿,为老街引入新业态,另一边的西林寺、陆宅、金家弄贾宅等古建筑通过重新修缮,焕发出了全新生机。

就在几年前,邹凤秀的新房建成,谈及这些年的变化她的眉眼忍不住弯了起来。“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空下来的时候我就养养花草。”在邹凤秀的手机相册里,自家花草树木的照片占了一大部分。

近年来,新仓镇加快提升改造新仓老街,以老街保护开发利用为切入点,修缮老街历史建筑、保留老街居住点,形成景、人、方言等具有辨识度的古韵景观风貌。改造更新后的老镇除了恢复老街原有的茶楼、书屋、药铺、酱园等传统业态外,还规划植入了民宿、餐饮、文创工作室、康养产业、小型博物馆等新型业态。

“以后就能在家门口看话剧啦!”这个夏天,对于新仓人来说,最期待的事莫过于新仓老街粮仓沉浸式剧场对外开放。

在新仓老街盐船河畔,仓库式建筑的内部空间大而开敞,以红色抗战和乡村振兴为主题,打造全域沉浸式戏剧空间、独立艺术家创意合作社、影视戏剧孵化基地等业态,这里将成为新仓新名片、时尚新地标。


“在我们1955艺术园区里,不仅可以在青年互动街区&体验商店从头玩到尾,还可以在市集品尝美食小吃、精酿啤酒,观看乐队演出,购买精美饰品文创手作,在各种各样的品牌主题馆观赏游览。”项目运营方杭州有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编剧何海英表示,他们将把新仓老街地块打造成大型沉浸园区,让古镇文化焕发新活力。

艺创空间-艺术家孵化基地、艺术策展中心、沉浸式演艺空间互动街区、餐饮休闲空间、艺术咖啡馆……以往在大城市才有的文艺配置,如今将在新仓老街上随处可见,古老的新仓老街即将华丽蝶变,成为运河古镇发展的又一美丽缩影。

续·千年文脉

文化熠熠生辉

照耀古镇前行之路

在漫长的岁月里,大运河早已不仅仅是沟通南北的交通动脉,更是一部厚重的“百科全书”。文学、戏曲、民俗、非遗……大运河塑造了丰富多样的璀璨文化。

盐船河静静流淌,芦川文化永焕新彩。

经过近千年的历史积淀,文化古镇新仓孕育形成了以盐船河为代表的盐文化、船文化、河文化,以“平湖派琵琶”“平湖钹子书”等为代表的民间艺术文化,形成了“开放、崇文、融合”的本地文化特色。

走进新仓老街上的刮绒画工作室,中国刮绒画创始人谢伟罡正在凝神创作,只见他拿着一把刮刀,在深色的植绒纸上来回游走,一幅以新仓老街为原型的水乡画作便“跃然纸上”。

“我从小在新仓长大,水乡伴随着我的童年,也是我创作的灵感来源。”《生煤炉》《蝴蝶与小镇》《水桩上的蝴蝶》《香弄的传说》《我的梦里水乡》《天井》《窗外》……谢伟罡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融入画作,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

刮绒画最早流传于明清时期,后逐渐失传。小时候,谢伟罡偶然在新仓西大街看到一位老人用植物种子粘贴成画,“当时就觉得非常感兴趣,便向老先生学习。”之后,谢伟罡更是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突发奇想以刮绒的方式作画,这一刮使得他成功首创出刮绒画。

艺术贵在创新,难在创新,尤其是另辟蹊径的创新,更为艰难。从接触材料到研模工具、再到尺寸定制,谢伟罡花费了数十年的心血。“刮绒画是一种减法艺术,这些画并不是用笔画出来的,而是用刀一刀刀减出来的,这种方式在国内我是独创。'

在他的刮刀下,一幅幅刮绒画以江南水乡为题,通过各种形式不同的线条和图案,营造出立体反差的视觉效果。这种既像素描又像版画的独特艺术风格,很快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刮绒画从新仓一座小镇,不断走向国内外展览,多幅作品被国家级艺术院、馆收藏。

文化如水,浸润新仓的过去,连接新仓的现在与未来。

近年来,新仓镇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民间文化,实现乡村振兴与本土文化的同频共振,创作了具有地标性的《着癞子》《打菜油》《谷雨时节》《踏白船》《东田社鼓》等文艺精品20余个,其中获得国际金奖3个,浙江省级金奖6个,嘉兴市级金奖6个。

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已成为新仓的“金名片”,让传统文化赋能推动文化共富。

此外,新仓镇结合区域文化特色,推出融合千年芦川文化的芦川文化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四届。据了解,今年的文化节期间,新仓总计接待游客超3.6万人次,同比增长36.79%,环比增长43.61%。

新仓镇作为平湖市唯一首批省级文化强镇,随着浙江省民间文艺创作实践基地的永久落户,让新仓的艺术之花绽放的更加绚丽多彩,文化的力量持续照耀小镇走向文化振兴的道路。

大运河串联古韵新貌,运河古镇的今生故事,就像一首首流动的诗篇,不断丰富,传唱着江南水乡独有的韵味。

总策划:沈炳忠 杨志勇 杨洁

编辑:吴方璐

责编:羊丰伟

审核:杨   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心/双廊/四区,迪士尼以西622公顷区域将有一块东方文化品鉴地,期待
天津宁河区:古镇 古街 古景
太浦河的生命历程
台儿庄古城导游词
惠山古镇图记 第二篇 龙头香浜
古民居、古街道、古店铺、古码头、古运河文化胜江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