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叔叔于勒》课后谈谈

《我的叔叔于勒》课后谈谈


我总觉得我的课堂没有底蕴。分析文本赏析文本的时候我所发现的语言点和教学参考书上的没什么两样,甚至我还要借用参考书上的话来分析语言;理解文章主旨的时候,我不是囿于成见就是照搬参考,所以我曾经迷恋孙玉振教授的文本解读和文本细读之法,可能是我修行浅终究像看别人家的花园似的,空留赞叹无多少收获。我很不喜欢自己的课堂蜻蜓点水似的总结个文章主旨或者概括下作者的情感。所以每每听课,遇上有自己想法的老师,我都有种叹为观止的感觉,边记听课笔记边自惭形秽,同时暗下决心我遇上这篇课文也这么讲。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有真正的自己的想法。

包括今天讲的《我的叔叔于勒》,我备课之初停留在脑海的竟然是五年前,陈毅佃老师一堂教学公开课的创意。那时听这节课的时候,陈老师用一个问句引发的学生的思考和回答令人耳目一新:“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你会认回于勒吗?”学生的回答回与不回都有,且都在文中找到了理由。而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学生发言结束,陈老师的一番总结:环境只是人选择的外因,真正影响一个人选择的是内心的坚守。你内心坚守的是什么?

我想这次讲课我最后的总结肯定是跳不出这个陈氏圈了,这么一来心里反倒有底了,这篇课文最后我的结语一定是光明的有深度的。那么前面我该怎么进行?我得让我前面的设计对得起最后的结语。我就想到从大家对于勒的称呼入手,有个主线,课堂就好进行了,事实证明我做的不错。

课堂的大问题有三个:首先,请学生找出文中大家都于勒不同时间的称呼,并按照时间顺序给这些称呼归类。这样就理顺了文章的思路。其次请大家按照不同的人对于勒的称呼进行分类。学生就把眼光转移到文章中人物的身上:菲利普夫妇和“我”。再次请大家分析这两类人物有什么形象特征。其实这个问题是我最忐忑的,因为这个问题的概括会直接影响到我最后的总结呢。结果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菲利普夫妇用的是冷漠的、爱慕虚荣等全负面的评价;但两个班各有一个学生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时候用到了“小人物”和“辛酸”。只这么一个学生的回答就足矣让其他同学思考。他们和我上学时候不同,不再是老师说资本主义黑暗捡钱万恶,我们不懂也会背过。眼前的学生超过了他们的老师,他们学了《故乡》里底层挣扎小市民杨二嫂,就会迁移到这里分析小人物的悲哀。另外他们分析“我”的形象的时候当一个学生提到“我的亲叔叔”和给“十个铜子”小费的时候,体现“我”与父母的冷漠不同,很善良也很重视亲情。子正同学一个问题成就了我如履薄冰的课堂——“老师,我觉得若瑟夫和于勒之间也谈不上什么亲情,他们从没有一起生活过,只有叔侄的名分罢了,亲叔叔,更应该体现的是一个孩子的善良而不是亲情,不能绑架呀”。真得感谢这么一个回答。这样借着学生对于人物多角度的分析,借力打力,多角度分析文章的主旨就容易多了。其中一个班还没有等我问他们的选择,他们已经在分析人物的时候由窘迫境遇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谈论到了贫穷不能六亲不认的理由,最后还说到儿童心地单纯是大人的镜子。此时我再问作为镜子的约瑟夫长大了是不是就和他的父母一样了?学生就关注到了课后题上的开头和结尾的内容。莫泊桑在黑暗中给我们留了一线光明在绝望中留了一丝温情。这个时候再借用陈老师的总结陈词,水到渠成呀!朱老师也算有节勉强算的上有底蕴的课了。

或许我理解的课堂底蕴还是太浅薄,但至少我借着巨人的肩膀看见了些光明。我也明白教语文是要靠读书修行的,我正在砥砺前行。

(作者系山东师大二附中语文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课堂有效问题的设计_初中语文教学改革_CSSCI学术论文网
巧立课眼,打造精品课堂
阅读教学中细节探幽的三重境界—《我的叔叔于勒》中细节描写的教学
写,指尖上的智慧
第95期【华平专栏】让语文教学回归正道 ——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老王》教学课例
这有一份阅读理解教学指南:国外老师们常用哪些Anchor Charts?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