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我想陪你体会自然农耕教育的乐趣!

       “最近听吕叔湘先生说了个比喻,他说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工业是把原料按照规定的工序,制造成为符合设计的产品。农业可不是这样。农业是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叶圣陶《吕叔湘先生说的比喻》)


   中国许多古旧住宅的匾额上,很容易见到“耕读传家”这四个字。“耕读传家”在老百姓中可谓流传深广,深入民心。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这里所说的“读”,当然是读圣贤书,为的可不是做官,是学点“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因为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在耕作之余,或念几句《四书》,或读几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或听老人讲讲历史演义。人们就在这样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着礼教的熏陶和圣哲先贤的教化。

   如此看来中国古代的教育似乎很放松,竟是潜移默化中就达到了目的。再看今日的教育,学校过分重视分数,致使学生们终日埋头书本,疲于应付考试。由于过度用脑,缺乏户外运动,许多学生身体孱弱,面色苍白,学习也没有目标和动力,就像是给家长学的,精神空虚压抑。许多独生子女,父母给他的照顾无微不至,成年后依然无法照顾自己。

   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是顺应老子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就像种养一棵小树要将种子埋在土里,要发芽、破土、枝叶长成后还有落叶越冬,有的第二年就会开花结果,有的每年都要重复叶绿叶落而后很多年后成为参天大树。一棵小树,一年四季呈现着不一样的姿态,而每一年都有不一样的变化。这便是万物生长的规律,孩子的成长一样有其规律,作为家长万不可随自己的心意而打破了这种自然生长的规律。

    作物的成长需要我们辛勤耕种每日除草经过一季才能使得果实成熟,而使用农药、化肥、激素就可以不足一季、也不需日日除草便能轻松使果实硕大光鲜,产量和效益增加。虽然这样催熟的果子却不及我们辛勤收获得来的果子能量高,甚至催熟的果子可能有毒。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过多地期待、过早地开发,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就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不利于他的成长。

    现在市场流行着许多的观点,0岁要学游泳,3岁要学语言表演,好像过了3岁没有学,孩子就完蛋了。除了睡觉外,孩子24小时全部安排满,包括周末。学了钢琴有舞蹈,学了舞蹈有美术,孩子弄得吃不消。家庭教育中这种保姆式的喂养,外表光鲜,腹内草莽,满腹经纶,实则缺乏独立思考过程。

    培养孩子和自然农耕应该是一样的,不能“催熟”,不能“反季节”不能“工厂化生产”,不能让孩子过早地失去童真和快乐。不然这些孩子就像工厂里的标准件,都具有同样的功能,毫无创新,甚至没有自己的思想。就像巨大的标准化养鸡车间,灯光一打开,合成的饲料一放,鸡就去吃,吃饱,灯关掉,睡觉。过两个小时,继续开灯,让它们继续去吃,吃完再睡觉,几十天就养成熟了,但这样成熟的鸡却连飞都忘记了。如果我们的孩子也是这样,关在屋里长大,不到地上跑,不让阳光晒,不去农田玩,也不让在野地里撒欢,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也会逐渐丧失了自主能力,甚至失掉了许多技巧。

    现在大城市里大多数孩子是怎样过日子的?曾有一位摄影记者抓拍了100张“中国式童年”照片,照片中的所有儿童,几乎都是房间里一堆玩具,但只能“自己和自己玩”,物质丰富,却不快乐。为什么美国的孩子、欧洲的孩子那么快乐,中国的孩子那么不快乐?看看我们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整日忙碌的孩子吧,小小年纪每天做作业到深夜,成人尚且觉得上班苦,何况是几岁的孩子!

    中国的许多家长总是要求孩子与别人竞争但却从来不给孩子磨炼意志的机会,过早地让他们承受了太多压力。可怜的孩子们!他们不知道童年的无忧无虑,天真的笑容早早就从他们脸上消逝。 他们幼嫩敏感的心灵,在种种的束缚和管制下变得刚硬麻木,在城市狭窄嘈杂和不见天日的环境中变得焦躁不宁。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孩子的教育需要自然农耕文化的融入,特别是孩子的启蒙教育。亲近自然是孩子的天性,在田野中他们能够收获更多,在大自然中成长,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也只有如此广博的农耕文化才能成为让孩子幸福成长的养分

农耕教育的几点体现:

1、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2、锻炼孩子的身体,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

3、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变得心灵手巧;

4、让孩子体会大自然的博爱和生命的力量,让孩子明白感恩;

5、让孩子发觉自己的兴趣,丰富孩子自己的生活;

6、开拓孩子的思维,让孩子成为不桎梏的人。

也许我们都曾狭义的将农耕理解成种地收粮,却不知古代农耕的范畴如此广泛,我国古代农耕,几乎包含了生活的每个方面,打猎、捕鱼、养蚕、放牧、伐木盖房、逛山采药,种地收粮只是其中最基本的内容。而我国古代农耕文化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璀璨的文化。

农耕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感受力、体力、智力和社会生活能力。以一些农耕体验活动为主扩大孩子的视野,来平衡、补充学校的教育,当然这些可以是堆肥、种菜、收割、捕鱼、放蚕、伐木做车、盖草房子等等,使之成为他们的知识的源泉。用一种最贴近自然的形式,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更全面、更健康、更完整的人。  

孩子们有着充沛的精力,需要在户外运动中得到发泄,他们有着无限的好奇心,只有在大自然不竭的奥秘中探索才能得以满足,天性使然,这就是孩子都热衷在田野里奔跑的原因。

    孩子们多么需要到乡间去,回到大自然自由广阔的怀抱中啊!在那里他们可以无拘无束的尽情奔跑;在那里,每一天,树林中、鱼塘边,到处都有新鲜而有趣的东西等待他们去发现;在那里,大自然展开最优美的图画供他们描绘,奏起最美妙的音乐让他们聆听;在那里,一切都显得那样简单、可爱和生动,书上那些曾让他们绞尽脑汁也弄不懂的知识和道理,在这里也许很容易就领悟了。

    那时,不必大人强迫他们去劳动、学习,因为他们自己喜爱在田地里种菜种花,看着他们长大;他们有着问不完的问题,我们只要引导他们去探险、去发现,孩子便能从中学到他们需要的知识。他们的想象力像天空中的云彩那样任意驰聘,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无限的发展。孩子,春天了,我要陪你一起体会自然农耕的乐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花溪农场——崇尚自然教育的森林学校
孩子,我想给你“有机教育”(一)
自然教育意味着什么?
案例解析:森林学校——农庄亲子活动升级改造的新思路!
这个亲子农庄占地1200亩,年收入可达1200W,其独特之处在哪里?
“朴门永续”与“自然教育”强强联合,这是农庄的一场绿色革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