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绝·游浮梁古县衙 (癸卯年三月杂吟之二十一~二十五)
七绝·游浮梁古县衙
(癸卯年三月杂吟之二十一~二十五)

二十一、衙院
黑瓦白墙庭已空三堂犹见旧威风。
最为那块高悬匾,物是人非意不同
二十二、大堂
书案横陈堂正中,不闻衙役抖威风。
当年桌案今虽在,只惜已无惩恶功。
二十三、警联
四院三堂虽已空,依旧气如虹
至今品读仍惊魄,多少人闻会耳聋。
二十四、历史文化青花瓷长廊
青花块块说浮梁,历史然非百丈长。
天下奇观犹可论,瓷都伟绩岂须量。
二十五、千年红塔
古塔巍峨倚碧空,千秋故事隐其中。
有谁欲问兴亡事,此处应该遗有踪。
                                        2023.5.2
注:1、浮梁古县衙: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浮梁镇旧城村,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一年(816年),距今有一千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古县衙为江南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县衙,也是全国仅存的几处古县衙之一,被誉为"江南第一衙"。浮梁古县衙与东侧按察院配套,可全面反映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灿烂的茶瓷文化和封建社会统治治体制状况。
      浮梁县衙历经唐、宋、元、明、清诸代至民国四年,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为促进浮梁以瓷茶互利、农工商并举的经济格局在各个时代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代朝廷都重视浮梁县,从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开始将新昌改名为浮梁,多次被钦点为五品县衙。县衙内存有一块乾隆33年的"奉旨碑"--- "特调浮梁正堂加五级";明间背檀坊下书有"钦加同知衔,赏戴花翎权知浮梁事张,毛公建" ,钦赐五品,为中国品位最高的县衙。现保留中轴线上的照壁、头门、仪门、衙院、大堂、二堂及三堂,基本保持了县衙原有风貌。整座建筑坐北朝南,错落有致,廊道相接,浑然一体,衙署内陈列了古代官服、刑具、十八般兵器、讯杖、官轿、夹棍等,尽显古代衙府的风貌。
2、千年红塔:佛名"大圣宝塔",始建于公元961年,塔高40.47米,六面九层,距今有1045年的历史,是融合中国古塔特殊风格和江南建筑特色的佛塔,素有浮梁"古代城徽"之誉,是古老浮梁的象征、历史的见证。素有"江西第一塔"之称,和浮梁"古代城徽"之誉。
3、历史文化长廊:以贴地瓷砖建设的历史文化长廊,长312米,由216块青花瓷板铺就而成,综述了浮梁的概况以及悠远流长的官文化、瓷文化和茶文化,记载了浮梁一千三百多年要事珍闻和浮梁作为瓷都之源的发展历程。
4、浮梁古县衙的楹联:这座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衙署,是全国唯一的五品县衙,有“中国第一县衙”之美称。尤其是现存县衙里有70多幅楹联,其丰富的内容,涵盖了封建社会地方官处事方法和原则,对今天的官员们来说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70多幅楹联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如何对待百姓、对待国家的。“爱邑民”、“不欺民”、“忧民”、“视民如子”、“爱国”等,体现了封建时代朴素的民本意识及忠君爱国思想。摘选一部分如下:
既来穿吏服,心要爱民爱国;纵然卖红薯,秤须足斤足两。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独立苍茫自忧民,侧身天地更怀君。
法合理与情,倘能三字兼收广无冤狱;情须勤且慎,莫谓一钱不要便是好官。
治浮梁,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半文钱。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唯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自问何能,只不着一丝假;有事即办,怎肯偷半日闲。
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察近知远,寓德于实。
天下大利必归农,务须红积千仓,歌兴鱼梦;朝廷重禄以养吏,切莫素餐一派,坐听鸿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瓷都掠影
浮梁古县衙导游词
祖国风光(4098)浮梁县浮梁镇
千年瓷都景德镇(七)浮梁古县衙景区
长见识!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五品县衙”,写满了廉政与劝戒!
走进景德镇浮梁古县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