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丝绸之路 欧洲南道19 补 第戎 阿莱西亚之战,高卢战纪中最著名的战役

 

第戎

(法国城市Dijon)

第戎(Dijon),法国东部城市,勃艮第大区(Région Bourgogne)的首府和科多尔省(Côted'Or,21省)的省会,也是该大区内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距离巴黎东南大约290公里。

第戎历史悠久,其城市建于罗马时代

中世纪时为勃艮第王国(Royaume de Bourgogne)的首府,现市内留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

第戎地势平坦,除武士河(l'Ouche)和勃艮第运河(Canal deBourgogne)外,市内无大型河流。第戎总体上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因其地理位置距离海岸线较远,大陆性特征较为明显,即夏季干燥,冬季较寒冷,气温年差较大。勃艮第也是法国四大美食之都之一,蜗牛菜、芥末、勃艮第牛肉火锅等都是第戎的传统美食,同时第戎附近还是法国勃艮第葡萄酒产区。第戎的是法国东部的重要的经济、文化、交通和教育中心[1],其综合城市规模在法国排大约第18名。

中文名称 第戎

外文名称 Dijon

别    名法国美食之都

方    言法语-勃艮第方言

著名景点 达西广场

机    场第戎勃艮第机场

火车站第戎站、第戎新门站

 

第戎城徽

历史

第戎是法国历史文化名城,自中世纪以来一直为勃艮第地区的行政中心。

高卢-罗马时期

第戎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公元前6世纪(维克斯时期)。

高卢人祖先之一——林贡人(Lingons)在朗格勒高原附近生产活动,其部落范围包括了现有的上马恩省、科多尔省北部、洛林大区西部和奥布省的部分地区,首都为朗格勒(Langres)。

而林贡南部的一个小镇Divio作为连接巴黎、罗马和东欧的交通枢纽,逐渐发展成为林贡南部的商贸大都会,这个小镇便是第戎城市的前身。在同一时期,除了林贡外,第戎附近还有多个类似的部落,其中西侧的埃多温部落(Éduen,首府在Bibracte)是实力最强劲的一支,它横跨了卢瓦尔河和罗讷河两大流域,控制着东西间的交通要塞。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凯尔特人西迁

 

凯尔特人活动范围,就是法国南部和北部,不包括中部。

然而,同样属于高卢人的十几个部落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合作,为后来罗马人的入侵埋下了隐患。

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北上入侵高卢,高卢战争正式爆发。来自西南阿尔维尼部落(Arvergne)的首领Vercingétorix在阿雷西亚(Alésia)战役中不幸败北,被押至罗马处决。此后,罗马人不断北上,于公元275年在Divio修建了罗马军团堡垒,即Castrumde Dijon(这个遗址就在现第戎市中心)。

罗马人手下的科多尔高原在平淡中度过了近一个世纪,直到公元四世纪中期,一支东日耳曼民族——勃艮第人在与哥特人的战斗中败北,被迫迁移。勃艮第人向西跨过莱茵河,一路流浪,最终建立一个新的勃艮第王国(Royaumede Bourgogne),与西罗马帝国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公元411年,勃艮第国王扶持了一个罗马傀儡皇帝乔维努斯,以他的名义侵入莱茵河东岸。

公元436年被罗马军队联合匈奴人击垮,残存的勃艮第人迁移到日内瓦湖畔,向西发展,逐渐控制了罗讷河和索恩河流域,建立了第二个勃艮第王国,此后,王国不断向外扩张,其首都也不断南移,最终定在了日内瓦。

到了公元476年,勃艮第王国的范围已扩大到了杜朗斯河(LaDurance)附近。此时的墨洛温家族正虎视眈眈的盯着勃艮第。公元493年,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克洛维一世与勃艮第公主克洛蒂尔达成婚。公元533年(也有史学家认为是500、501或534年),法兰克王国吞并了勃艮第王国,此后的勃艮第人逐渐被融合。

中世纪

第戎的中世纪历史,与勃艮第的的历史紧紧相连[6] 。法兰克王国吞并勃艮第,使得当今法国的雏形基本形成。公元751年,加洛林王朝取代了墨洛温家族,统治着法兰克王国。然而好景不长,843年,《凡尔登条约》(TraitédeVerdun)使得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原有的勃艮第也被分成两部分,西侧为查理所控制的西法兰克王国,东侧则属于中法兰克王国,依然由洛泰尔控制,其范围包括了第戎。855年,控制中法兰克王国的洛泰尔去逝,他的三个子嗣,再次把中法兰克王国分为三份,分别是北部的洛林和普罗旺斯及南部的意大利,而他们也各自管理自己的领地。可是,管理北部两片领地的儿子相继在863年及869年去逝。公元870年,西法兰克及东法兰克的君主签订《墨尔森条约》,共同把中法兰克王国瓜分。最后,西法兰克及东法兰克分别瓜分了洛林及普罗旺斯两地,而意大利则继续维持现状。至此,第戎以及几乎整个勃艮第都被西法兰克王国收入囊中。

新的西法兰克王国在成立不久后就出现了家族林立的局面。首先是公元870~879年间,维也纳伯爵博松(Boson)先后联合欧坦(Autun)、埃克斯、里昂、阿尔勒、特鲁瓦等地的多个伯爵,建立了普罗旺斯公国。

然而公元880年,奥坦伯国被落入博松的弟弟理查德之手,理查德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先后占领欧塞尔、讷韦尔、特鲁瓦和桑斯(Sens),于898年建立勃艮第侯国(Marquis de Bourgogne),并于921年建立勃艮第公国(Duchéde Bourgogne)。首都即建立在第戎,且之后一直未变。

勃艮第公国不断壮大。到了菲利普二世(FelipeII)执政后期,勃艮第公国已成为一个南北延伸超过1000公里,纵贯北海和地中海的大帝国。第戎最光辉的历史也正是在此期间。

菲利普家族野心勃勃,与法兰西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由于其靠近英吉利海峡,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勃艮第投靠英国。而直到南锡战役结束,勃艮第公国才宣告破灭,重新回入了法兰西的控制之中。第戎成为了勃艮第行省的首府,法国大革命后,第戎成为了科多尔省的省会,此后再无改变。

工业革命以来

十九世纪中期,PLM铁路(巴黎—里昂—马赛)陆续建成通车,这是法国最重要的南北交通干线,被誉为“皇家铁路”。而这条铁路在第戎连接了前往洛林和贝尔福的另外两条干线,第戎便成为了一个十字大枢纽,人口迅速增长。从1850年到1900年,第戎人口由3万人增长到了7万人。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第戎市区被严重损毁。二战结束后,第戎市长菲利克斯·基尔(FélixKir)先生大兴土木,重新规划街道和建筑,重建第戎火车站,并在市区西侧修建了大型人工湖(即基尔湖,Lac deKir)。第戎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法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阿莱西亚之战

阿利斯圣兰(法语:Alise-Sainte-Reine)是法国科多尔省的一个市镇,属于蒙巴尔区(Montbard)韦纳雷勒洛梅县(Venarey-les-Laumes)。该市镇总面积3.83平方公里。

 

科多尔省(法文:Côte-d'Or)是法国勃艮第大区所辖的省份。

 



阿莱西亚所在的法国勃艮第大区科多尔省,首府第戎

 

阿莱西亚之战发生于公元前52年的九月,高卢地区的阿莱西亚。阿莱西亚是曼杜比伊人居住区里的一座重要城市和筑在山上的要塞。作战的一方是凯撒指挥的罗马共和国军团,他手下的助手有骑兵统领马克·安东尼、提图斯·拉比努斯和盖尤斯·特拨纽斯,另一方则是阿维尔尼人韦森盖托里克斯领导的高卢部落联军。这场战斗是高卢与罗马之间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斗,它标志着罗马赢得高卢战争的决定点。阿莱西亚之战被看作是凯撒最大的军事成就,至今为止被看作是围攻战和包围的典范之一。

阿莱西亚位于今天法国阿利斯圣兰的奥索瓦山(MontAuxois)上,但是也有人认为这个地方的地形与凯撒描写的地形不一样。因此也有其它建议,比如今天法国汝拉省的绍代克罗特奈(Chaux-des-Crotenay),具体地址今天在历史学上依然有争议。

在作战过程中高卢人一度是罗马人的五倍。许多当时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描写了这场战役,包括凯撒本人的《高卢战记》。罗马获胜后高卢成为一个罗马行省。凯撒获胜后罗马元老院拒绝授予他凯旋式的荣誉,这是凯撒于前50年至前45年发动内战的原因之一。

 

 

邮票,公元前52年维钦托利在戈高维亚

 

《维钦托利向凯撒投降》

 

维钦托利

维钦托利(约前82年-前46年)是高卢阿维尔尼人的部落首领,曾领导高卢对罗马统治的最后反抗。在高卢战争末期,他领导高卢人民试图将入侵的凯撒及其军队赶出高卢。其中戈高维亚反击战,是凯撒在高卢遭受的唯一一次失败。维钦托利最终在前52年的阿莱西亚战役中败北,随后被押送罗马关押,并在前46年凯撒庆祝胜利仪式期间处决。

维钦托利是高卢历史上的一个悲剧英雄,他的败亡几乎是注定的。公元前一世纪的罗马帝国已经成型,而他面对的是凯撒这样杰出的对手。维钦托利本可以和凯撒合作,或和凯撒的政敌合作,这样至少能保证荣华富贵。但在他心目中,高卢的自由重于一切。维钦托利选择向命运挑战,在竭尽所能之后,平静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常常让后人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慨。

凯撒在高卢征战八年,造成一百万高卢人丧生,另有一百万被卖作奴隶。凯撒和他的将领们在高卢发足了战争财。高卢战争以后的数十年间,罗马加速了对高卢人的同化,不愿被同化的高卢人投奔英伦三岛的凯尔特部落,留下的高卢人逐渐变成了纯粹的罗马子民,於是高卢人作为一个凯尔特民族彻底消失了。

维钦托利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无人关注,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这时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突然对维钦托利产生浓厚的兴趣。拿破仑三世急于为法兰西民族定位,尤其需要和日尔曼民族的英国德国,以及拉丁民族的意大利西班牙划清界限。他发动法国所有的历史学家投入一场寻根运动,结果维钦托利在一千八百年以后突然走俏,他征战过的地方涌进大批考古学家,到处掘地三尺。拿破仑三世表彰维钦托利为法兰西民族英雄,亲自为他写传记,维钦托利的雕像也在法国各地树立起来。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5274c6267789fefb8b4e83af&fr=qingtian&lemmaId=2670883

阿莱西亚战役,高卢天降伟人与罗马军神的终极对决

 

阿莱西亚之战发生于前52年的九月,高卢地区的阿莱西亚。

作战的一方是凯撒指挥的罗马共和国军团,他手下的助手有骑兵统领马克·安东尼、提图斯·拉比努斯和盖尤斯·特拨纽斯,另一方则是阿维尔尼人维钦托利领导的高卢部落联军。

这场战斗是高卢与罗马之间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斗,它标志着罗马赢得高卢战争的决定点。

公元前52年,凯撒已经统率大军在高卢取得巨大成就。然而,这些功绩是十分脆弱的,很容易被毁于一旦。因为整个高卢只是表面慑服于凯撒的兵威,实际上暗流涌动。恰巧,罗马城传来不和谐的信息,凯撒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将阿尔卑斯山以北的事务匆匆安排后就返回内高卢行省。...详情

名    称阿莱西亚战役

地    点高卢地区的阿莱西亚

时    间公元前52年的九月

参战方 高卢部落联军、罗马共和国军团

结    果罗马赢得高卢战争 主要指挥官维钦托利、凯撒 战役特点 围攻战和反包围

 

公元前1世纪的高卢地区

 

高卢军队

公元前52年,凯撒已经统率大军在高卢取得巨大成就。他用灵活的手腕争取了许多凯尔特人首领的结盟,残酷镇压了一个又一个桀骜不驯的部族。甚至还渡过莱茵河打击了蠢蠢欲动的日耳曼人,并两次登陆不列颠进行武装考察。

然而,这些功绩是十分脆弱的,很容易被毁于一旦。因为整个高卢只是表面慑服于凯撒的兵威,实际上暗流涌动。恰巧,罗马城传来不和谐的信息,凯撒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将阿尔卑斯山以北的事务匆匆安排后就返回内高卢行省。

为自由而战

凯撒在高卢与不列颠地区的四处开战

得知凯撒离去后,各部族的大酋长们便趁机群聚密林深处,谋划着新的行动。他们祭出了让高卢重获自由的大旗,杀气腾腾地冲向罗马人。这一次,就连过去与罗马经常合作,关系相对友好的部族也跟着发难了。

几年来,随着罗马军团源源不断地开赴高卢各地,凯撒的权威越来越强势。这些残酷的现实使得过去抱有借罗马人之手打击敌对部族想法的首领们幡然醒悟。在不远的将来,他们的权力和利益都会被罗马人攫取,甚至还有可能是人头。

卢瓦尔河畔的卡努特斯人在约定的日期抢先动手。他们在两个疯狂首领的鼓动下,屠戮和劫掠了罗马人的贸易定居点切纳布姆。当地的罗马公民、官员都没逃过此劫。这场突袭行动震惊了整个高卢,同时也坚定了其他意图举事者的决心,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就此揭开帷幕。

如果高卢人仍然像过去一样游移不定、各自为战,那肯定还是会被凯撒各个击破,完全没有成功的希望。因此,他们需要更加统一和协调的行动、更加明确的作战方略,以及一名更加强大的首领来兑现这两个需求。而阿维尔尼部的维钦托利就是最佳人选。

维钦托利的父亲塞尔提鲁斯是阿维尔尼人的首领,曾经在高卢各部族中拥有很高的地位,也许担任过某个联盟的盟主。据说他是一个极具野心的酋长,意欲成为整个高卢的君主。但凯尔特部族一直处于原始军事民主的阶段,组织结构松散,即使被罗马人笼统归为一类,各部落之间的实际差异也非常之大。所以他们对于有人想成为世袭君王的事情非常忌讳。塞尔提鲁斯不仅没能实现梦想,还落得个被本族人弑杀的下场。

维钦托利可能深受父亲影响,也想做高卢新时代的开创者。但幸运的是,他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罗马人在高卢地区的深入拓殖激起了土著们的强烈危机感。大多数人都已经意识到,为了对付强大如罗马的国家,他们唯有牺牲一定的自主权,进行联合战斗才有胜利的希望。

高卢的天降伟人

集结起来反抗罗马统治的高卢武装

紧随卡努特斯人的先声,维钦托利积极行动起来,召集自己的部属。虽然阿维尔尼人的其他头目,包括维钦托利的叔父不想就此跟罗马人翻脸,将他赶出部落。但他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杰出的组织能力重新将族落整合到了自己麾下,并且驱逐了叔父等人。

当然,仅仅是本族人统一起来还远远不够,他迅速向外派出使者,呼吁远近其他部族加入联盟。于是,北至塞纳河流域的赛诺内人、帕里西人,中部卢瓦尔河流域的图洛内斯人。从卢瓦尔河支流向南延伸分布的雷莫维奇斯人、卡杜尔契人、奥尔提斯人。西抵大西洋沿岸的皮克托内斯人、安德斯人等族纷纷响应。几乎整个外高卢的核心地区几乎都成为了维钦托利联盟的势力范围。

各个部族不但需要打造武器,还必须给联盟提供兵力。很快,维钦托利手中就掌握了一支实力可观的队伍,足以使他大展宏图。

 

考古出土的凯尔特长剑

维钦托利的首要工作除了拉拢志气相投的部族外,还必须重点打击凯尔特奸——主要是跟随埃杜伊人为罗马工作的族落。他们是罗马军团在高卢的重要补给来源和向导。如果维钦托利继续削弱埃杜伊人羽翼的话,他们自身对罗马的忠诚也很难保证了。

局面对罗马人相当不利,散居各个冬营的军团还没有集结起来。而重要的补给线、交通线时刻面临着被敌人彻底切断的风险。此时的凯撒无愧于自己的威名,他确认了罗马城的局势重新稳定后,从内高卢行省率领队伍顶着凛冽的寒风急速行军。翻越积雪深厚的切那本山,突然出现在了阿维尔尼人的眼前。

 

左起分别是:凯撒 克拉苏 与小庞贝

得知消息的维钦托利不得不放弃在高卢中北部的行动,返回支援本族。接着,获得喘息之机的凯撒做出了更惊人的举动,留下军队给年轻的布鲁图斯镇守后方,自己带着少量骑兵一路轻装北上。

他的行动包含两个意图:

第一,向还未反水的埃杜伊人等部族宣告自己的到来,稳住对方的军心。

第二,通知各个冬营的军团迅速集中。凯撒的大胆机动暂时缓解了危机,也赢得了主动出击的空间。

维钦托利得知凯撒的动向后决定再次出兵打击埃杜伊人及其附庸,因为他不能将先机就这么拱手让出。在他的带领下,高卢联盟的军队杀向由凯撒安排给埃杜伊人当附属的波伊人据点。这一步棋着实让罗马人进退维谷。凯撒虽然行动迅猛,但要把军团完全收拢,驱使埃杜伊人组织起良好的补给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时间。况且,埃杜伊人的忠诚度是否牢固都很成问题。如果他坐视不理,将会任由联盟蚕食地盘。如果即刻行动,又缺乏足够的兵力、粮草保障,没有必胜的把握。

不过,凯撒的冒险精神再度占据上风。既然补给难以预先组织完备,那就保持高机动性,就地取食。兵力不足没关系,赌的就是罗马军团远超对手的军事素质和日耳曼骑兵的彪悍。

果然,双方军事和组织能力的差距还是难以靠先手优势来敉平。高卢联盟在多处主动进攻罗马人,可惜全都以失败告终。

 

陆续从各冬季营地集结而来的罗马军团

战神强于伟人

 

法国高卢地区出土的凯尔特人浮雕

考虑到正面交战根本无法从罗马人手里讨得一丝便宜,维钦托利马上调整了策略。他指挥高卢联盟展开了残酷的焦土政策,烧毁所有可能落入罗马人手中的市镇,攻击一切遇到的罗马人粮草辎重。

维钦托利的天才让高卢人第一次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凯撒和罗马军团不得不费尽周折地寻找和攻打能提供粮草的市镇,同时要分散注意力保护已有的补给路线和辎重队。军团甚至在围攻阿维尔尼人的重镇日尔戈维亚时惨败,阵亡700多名士兵和46名百夫长。

高卢联盟的再度起势也影响了埃杜伊人的立场。后者放弃与凯撒的合作,加入大联盟,转而攻击罗马人。这意味着高卢全境对罗马人而言,已经几无安全之地。这段时期,唯一能让凯撒感到欣慰的是与部将拉比努斯的会合,终于完成集结的十个军团让他拥有了更多底气。

 

凯撒时代的罗马军团步兵

凯撒是一个敢赌的奇才,更可怕的是连命运之神也总要眷顾他。就在高卢联盟貌似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天才首领维钦托利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断。他估计罗马人已经处在败退的路径上,很快就会撤出高卢,所以他们应该抓住这次机会主动进攻罗马人的行军队列,决定性地消灭敌人。但与罗马军团正面接战,只能换来失利的苦果。在一场规模不小的骑兵战后,维钦托利领着大军仓皇撤入附近的阿莱西亚城。

 

公元前1世纪的凯尔特人骑兵

最初的胶着

 

位于法国中部的阿莱西亚城

阿莱西亚的城址所在曾经众说纷云。后来经过拿破仑三世时代的实地考察和后世考古学家先后长达一百多年的发掘考察,终于将它定位于今天法国科多尔省境内的奥索瓦山。

奥索瓦山高约407米,山脚下有两条小河流经过,山的东、南、北三面都有其他差不多海拔的高地相对,西面则延伸出较为开阔的平原。阿莱西亚就建立在奥索瓦山顶,是一座典型的凯尔特式要塞。围墙将山顶的立足之地几乎全部圈入,堑壕、堡垒一应俱全,以凯撒此时的兵力和处境直接强攻是不现实的。如果围城的话,因为地形的起伏落差大,又有河流穿插其间,罗马人的工事施工效率会大打折扣,各个战斗单元相互间的呼应与支援难度不小。

 

留存至今的凯尔特人要塞遗址

此时的维钦托利同样感到焦虑。之前的正面交战中,维钦托利损失了不少骑兵,又在撤退中被紧随的罗马军队歼灭了3000多人。包围他的罗马军团加上异族辅助部队至多6万人。好在围城工事圈散布在几十公里的范围内,薄弱点不在少数。

刚开始,高卢人并不愿意放任罗马人轻松构筑工事,便派出骑兵主动攻击。他们在兵力稀薄的突破口一度占了上风,但最终无法抵敌增援的日耳曼骑兵和罗马军团,纷纷逃回城中。维钦托利见势不妙,马上收拢守军。守军放弃了外围的防御工事,紧闭城门,准备集中力量守住阿莱西亚主城。

 

罗马人围绕阿莱西亚城建立了漫长的围城工事

维钦托利观察到,罗马人仍零零散散地在各处忙于土木作业,暴露的防线缺口还有很多,可以加以利用。他便把全部骑兵召集起来,命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冲出包围圈。这不仅缓解了城内粮草不足的危机,也可以同时向周围的其他部落寻求支援。

少数被罗马人俘虏的骑兵将计划透给了凯撒,他意识到被敌人从这么多地方突破出去,原有的工程肯定是不合格的。于是罗马人在面城的一方加挖壕沟,并且把河水引入沟内。又在沟的后方立起高墙和壁垒,沟与墙垒之间的衔接处插满了尖木桩。围绕整个工事的,是每隔二十四米就有一座的塔楼。

 

营地内修筑工事的罗马士兵

还不放心的凯撒又设计构筑了若干衔接的深沟,里面用尖木桩和铁钩填满,再进行掩盖伪装,以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敌军大部队突围。

逃离的高卢骑兵肯定会很快引来援军。所以在完成围城工事后,凯撒马不停蹄地带着罗马人在外围修筑了同样的工事,专门用来阻隔高卢援兵。最后,他命令全军收集起三十天的粮草,固守工事,尽量避免零散出营。

 

近代欧洲人所绘的阿莱西亚围城工事

殊死一搏

 

现代人复原的罗马围城工事

 

维钦托利给骑兵的指令是,要求所有高卢首领集结起一切能参战的人,与罗马人做生死决斗。各大酋长们在哄哄闹闹的会议后,终于达成共识,按照议定的人数标准各自派遣勇士出征。

关于这支高卢援军,凯撒在自己战记中同样给出了一个夸张的数字:8000骑兵和250000步兵。但后世的军神拿破仑却从自身经验出发,认为援兵无论从机动情况还是扎营的状态来看都不像是兵力大大超过罗马军队的,反而更有可能数量相当。不过这并不能消除凯撒的危局,援军和守军加起来的力量肯定是要超过他的。罗马人分散在绵亘数十里的工事里,敌人任何成功的里应外合行动都是巨大的威胁。

 

阿莱西亚旧战场的航拍照片

意气风发的高卢联合援军肯定想象不到,他们竟然会同时被敌对双方的统帅热切期盼着。维钦托利自不必说,他囤积的三十天粮草已经快耗光了。人提出将所有没有战斗力的大批老人和妇女儿童清出城去,减轻补给负担。为了全高卢的自由,只能先牺牲一小部分人的自由了。

凯撒称不上什么大魔王,但也绝非妇人之仁者。罗马人这边的粮草同样只够三十天的用量,他们还眼巴巴地等着援军到来一举收拾局面呢,哪里还有余力接纳难民。扶老携幼的当地人就这么在两军阵前活活饿死。

当援军出现在双方视野时,阿莱西亚陷入狂欢的氛围。他们迫不及待地走出城墙,列阵填沟,做好一切突围的准备。在以前的骑兵战中吃了很多亏之后,他们采取了新的战术,在骑兵队伍中混入轻装步兵和弓箭手。一旦己方骑兵被击退,这些轻步兵就冲出来提供防护。罗马人顶着数量占优的高卢联军,从中午一直鏖战到日落。最后出来决定结果的还是剽悍的日耳曼骑兵。他们不但打退了力战的高卢骑兵,还杀光了保护骑兵的弓箭手。失利的高卢人只得撤回城中,策划接下来的战斗。

 

公元前1世纪的日耳曼人已经是让凯尔特人非常忌惮的对象

援军见白天的战况不利,便寄望于夜间突袭。半夜时分,他们带着攀爬工具靠近罗马人的工事,并用喊叫声向城内示意。于是,城内的人也即刻行动起来,与援军夹攻罗马人的壁垒。可能喊叫呼应的方式过于原始,罗马人也会容易得悉,并且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军团士兵们很快奔赴自己的岗位,使用投射机械与袭击者交战。虽然多处防线遇警,马克安东尼都能从容调度各个部分和预备队相互支援。

高卢人利用人数优势努力接近工事,但一次次的被投射机械逼退,丢下了许多尸体。快到天亮时分,他们担心侧翼彻底暴露给罗马人,便撤离了战场。另一边的维钦托利还正在带人使劲填沟。结果他们拖得实在太久,还没怎么完成的情况下就发现援军已经跑了,只能又徒劳无功地回城。

 

徒劳攻击罗马镇压的凯尔特援军

最后的突袭

 

正在勘查地形的凯尔特人

日夜强攻都撼动不了罗马人的防线,高卢联军只得另辟蹊径。他们经过对附近地形的查探和研究,发现了罗马防线最薄弱的一个点。这里是阿莱西亚北面的山地,因为范围过大,罗马人的防御工事无法将其全部围住,只能在平坦一点的坡面上扎营。而且这一带是三股水流的汇合点,地形相对破碎,罗马人的营寨之间难以迅速地实现互相支援。高卢大军把这看成是最佳的战机,他们召集起最精锐的大部队,准备一口气从此处冲进罗马防线的内部,直接联合到城内的盟军。

中午时分,他们摆好阵势快速向阵地推进。一直在城内高处密切注视战局的维钦托利看到援军的新动向后再次振奋不已。他马上召集人马,带着突围用的各种工具杀出城墙。罗马人终于感受到了真正的危机。他们稀薄地分散在绵长的工事上,眼睁睁看着高卢联军如潮水般从内外同时涌向最脆弱的地段。高卢人的行动非常突然,并且几乎是致命性的,罗马士兵们夹在两支狂吼的敌军中惴惴不安。眼下,战无不胜的罗马人不敢贸然行动,只能小心翼翼的守在自己的位置,等候统帅的指令。

 

拼死抗击凯尔特人冲锋的罗马士兵

凯撒这个时候也没有太多的办法,他寻找到视野开阔的地点,指挥调度各个部分的战斗,其实也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了。高卢联军战斗方式勇猛而有序。前方的武士在盾牌和盾车的掩护下步步推进,一边向罗马人投掷矛矢,一边用泥土填平壕堑。如果顶在最前面的人体力耗尽,后面的生力军就会马上前来替换。罗马人外围的桩刺壕沟被全部填平,大军全面进入的道路被打通了。

 

阿莱西亚战役高潮阶段的形式

幸好,当外围战场的高卢援军一鼓作气之时,城内出来的维钦托利和他的队伍提供不了实质的支援。他自己的兵力太少,里面的罗马工事又几乎没什么弱点,他根本没法像援军一样形成泰山压顶的攻势。在很多次不成功的尝试后,维钦托利带着一筹莫展的部下又撤出战场。

 

杀出城的凯尔特轻步兵根本撼动不了罗马人的工事

由于他的退出,罗马人也就不用两面应战了。凯撒赶紧从围城防线中抽调部队,增援在外面苦苦支撑的拉比努斯。拉比努斯看到死守工事无望,便将兵力全部抽离,绕到高卢人的后方去。同时凯撒也带着援军直扑高卢人的侧后,他穿着标志性的罩袍高调奔驰在战场,这无异于为苦战的士兵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罗马人也释放着战吼杀向高卢援军。由于他们突然出现在后方,同阵的又是多次让凯尔特人丧胆的日耳曼骑兵,联军彻底放弃战斗,四散奔逃。溃军大部分被杀于乱军中,剩下的都狂奔回了族落的领地。

 

在战场上鼓舞士气的凯撒

第二天,大势已去的维钦托利从阿莱西亚走出,向凯撒投降。他自己则沦为了凯撒凯旋仪式的战利品,六年之后死于囚禁中。

 

向凯撒投降的维钦托利

阿莱西亚战役的失败,扑灭了高卢人最后的希望火种,他们大部分人的乐土、财富和生命都被罗马人欣慰地收入囊中。这一战同样也使凯撒的军事生涯步入了巅峰。 

 

阿莱西亚

阿莱西亚是曼杜比伊人居住区里的一座重要城市和筑在山上的要塞。作战的一方是凯撒指挥的罗马共和国军团,他手下的助手有骑兵统领马克·安东尼、提图斯·拉比努斯和盖尤斯·特拨纽斯,另一方则是阿维尔尼人的部落首领维钦托利领导的高卢部落联军。这场战斗是高卢与罗马之间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斗,它标志着罗马赢得高卢战争的决定点。阿莱西亚战役被看作是凯撒最大的军事成就,至今为止被看作是围攻战和反包围的典范之一。

阿莱西亚位于今天法国阿利兹-圣-莱纳的奥索瓦山(MontAuxois)上,但是也有人认为这个地方的地形与凯撒描写的地形不一样。因此也有其它建议,比如今天法国汝拉省的Chaux-des-Crotenay,具体地址今天在历史学上依然有争议。

在作战过程中高卢人一度是罗马人的五倍。许多当时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描写了这场战役,包括凯撒本人的《高卢战记》。罗马获胜后高卢成为一个罗马行省。凯撒获胜后罗马元老院拒绝授予他凯旋式的荣誉,这是凯撒于前50年至前45年发动内战的原因之一。

阿莱西亚战役前奏

凯撒于前58年来到高卢。当时罗马的习俗是最高的被选举的官员执政官在其执政期满后被指定为资深执政官,并被元老院指命为行省长官。前59年恺撒任执政官,任满后他促使元老院指命他为山南高卢的长官。虽然一般资深执政官的任期只有一年,但是恺撒得以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为期十年的任期。他获得了一个资深统治大权,在他的行省内拥有绝对最高权。

凯撒逐一击败了赫尔维蒂人、比利其人和内尔维人等高卢部落,并与许多其它部落塑造了一个联盟。高卢战争中的步步胜利为罗马共和国赢得了许多财富:战利品和纳税的地盘。凯撒本人作为军队统领通过贩卖战俘而赚了大钱。但是他的胜利和名望也给他带来了敌人。前54年凯撒与格奈乌斯·庞培和克拉苏组成的前三头同盟在恺撒的女儿和庞培的妻子朱莉娅死后和克拉苏在卡莱战役阵亡后结束。由于凯撒丧失了与庞培的政治同盟,共和国的拥护者如小卡托等人开始敌对恺撒,猜疑和指责他要推翻共和国,做罗马王。

前54年至前53年冬安毕欧瑞克带领的本来已经臣服罗马的厄勃隆尼斯人起义反抗罗马人,他们使用一个精心布置的埋伏消灭了第十四军团。对于凯撒的高卢政策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为他丧失了四分之一的军队,而罗马本土的政治状况使他无法获得支援。安毕欧瑞克的起义是罗马在高卢第一次明显的败仗。它激发了高卢的民族情绪和其它的起义。凯撒用了几乎一年的时间来重新控制当地状况,再次抚慰各部落。但是高卢的起义没有结束。高卢各部落认识到它们只有团结统一才能获得独立。在凯撒原盟者埃杜维人的建议下高卢人在比布拉克特召开集会。只有雷米人和林贡斯人决定维持他们对罗马的同盟。大会推举阿维尔尼人首领维钦托利(Vercingetorix)为高卢同盟军的指挥官。

当时凯撒本人在山南高卢,他不知道这个反抗他的同盟的成立。最早的反罗马迹象是卡尔努特人把凯纳布姆(Cenabum,今奥尔良)的所有罗马人杀了。此后在其它重要高卢城市中也爆发了杀害罗马公民、商人和移民的事件。凯撒获得这个消息后立刻整顿他的兵马,跨过依然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脉,开入高卢中部。凯撒行动迅速,出乎高卢部落的意料。他分兵而动,让提图斯·拉比努斯带领四个兵团向北征服塞农人和巴黎西人。他本人则带六个兵团和日耳曼盟军的骑兵追逐维钦托利。两军在阿维尔尼人部落首府戈高维亚相遇,维钦托利的军队驻扎在一座难以攻克的要塞中,凯撒蒙受巨大损失后不得不撤军来避免大败。前52年夏双方的骑兵发生了多次战斗,凯撒军得以不断击败敌军,分散高卢军。维钦托利决定此时正面对击罗马军队的时间还不成熟,因此他在阿莱西亚重组他的军队。

阿莱西亚战役经过

阿莱西亚是一座建在一个山头的要塞,周围被河谷围绕,防御性能非常好。由于强攻没有胜利的指望,凯撒决定包围阿莱西亚,迫使对方粮绝后投降。阿莱西亚内估计有八万士兵,再加上当地的居民,因此这个包围为时不会太长。为了保障彻底隔绝要塞与外部的补给,凯撒下令环绕要塞修筑了一堵围墙。凯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详细描写了围墙的结构。在三个星期内他的工程师和士兵建造了一道长18罗里,高四米的围墙。围墙的内部(既朝被包围的要塞的一面)还有一道四米半宽、约一米半深的沟。离要塞最近的沟里引用周围河流的水灌了水。沟前还设置了陷阱等全套,围墙上的瞭望台上布置了罗马弓箭手。

维钦托利的骑兵经常袭击工地来防止被完全包围,但是凯撒的日耳曼人辅助骑兵得以低档对方的袭击。围墙开工约两个星期后一队高卢骑兵能够从还未完工的段落突围。凯撒知道对方或派遣援兵,因此下令在内围墙的外面建造一座外围墙,让他的军队能够处于这两道围墙之间。外围墙的设计与内围墙完全一样,全长21罗里,还包括四座骑兵营。罗马的包围军为自己被包围做准备。

此时阿莱西亚内的情况不断恶化。八万人的士兵加上当地居民,而城内的粮食储备又不多。维钦托利决定把妇女儿童驱逐出城外来省粮,此外他还希望凯撒会打开一段围墙把这些平民放出去,而他则可以乘机打破罗马人的包围(这也是维钦托利在反抗运动中唯一个人名誉上的污点)。但是凯撒下令不许放平民、妇女儿童出墙,因此这些人处于内围墙和城墙之间的无人之地里,处境绝望。这些人是城内士兵的亲戚,他们这样的状况大大地打击了城内守兵的士气。虽然维钦托利不断鼓舞他的士兵的士气,但是他面临着自己人投降的危险。就在这个即将绝望的关头援兵到达,给城内的士兵带来了新的希望。

九月末科米乌斯指挥的高卢人攻击凯撒的外围墙,同时维钦托利下令攻击内围墙,但是日落时这两次个进攻都被击退。次日高卢人夜袭。他们攻入了数段凯撒的围墙,但是马克·安东尼和盖尤斯·特拨纽斯率领的骑兵迅速反应击退了高卢人。与此同时维钦托利下令进攻内围墙,但是因为他的人必须先填沟因此他的进攻未能与攻击外围墙的进攻同时进行,而且罗马人这次有了准备。但是此时罗马士兵的情况也相当糟糕。他们自己被包围,粮食殆尽,已经开始定量,而且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精疲力尽。

次日,10月2日,维钦托利的一个表兄弟维卡西维尔老努斯(Vercassivellaunos)带领六万人进行总攻,他们尤其针对围墙的弱点。凯撒企图隐藏这个弱点,但是它还是被高卢人发现了。这个地方由于自然条件因此无法建造一座完整的墙。与此同时维钦托利的人则从各个方向向内围墙冲击。凯撒信任他的人的纪律和勇气,下令不准后退。他本人在前线不断鼓励他的士兵。拉比努斯的骑兵增援围墙被突破的地方。但是罗马人的状况越来越急迫。凯撒因此决定对进攻内围墙的人进行反攻,来击退维钦托利的人。就在拉比努斯的防线即将崩溃的时候凯撒决定采取绝望措施,他带领13个骑兵队(约六千人)从后方进攻增援的六万人。这个行动出乎进攻者和守卫者的意料。拉比努斯的人看到自己的指挥官身先士卒,冒险冲锋立刻士气大作,而高卢人则仓皇退逃。在古代作战中一个阵营溃逃立刻就一发而不可收,成为罗马追击者的牺牲品。凯撒自己在他的《高卢战记》中说只是因为他的士兵精疲力竭了,所以才使得高卢人没有全军覆没。

维钦托利认识到他的增援部队被击退,决定投降。第二天他向恺撒交出了他的武器,结束了阿莱西亚之战。

阿莱西亚战役后事

阿莱西亚是高卢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和有组织性的抵抗罗马的入侵。此后高卢被罗马征服,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行省下又分数个比较小的行政区域。直到3世纪这里才重新出现独立运动。阿莱西亚的守兵以及他们的援兵中的幸存者被俘。他们被卖为奴隶或者被送给凯撒的士兵作为战利品,但是埃杜维人和阿维尔尼人这两个部落的俘虏被特赦和释放来保证这两个重要部落对罗马的衷心。

对凯撒来说阿莱西亚是一次重大的军事和政治胜利。由卡托和庞培操作的元老院下令为期20天的庆祝,但是拒绝让凯撒获得凯旋的荣誉,这是罗马战将最高的荣誉。双方的政治敌对不断升高。两年后,前50年,凯撒跨越卢比肯河,开始了从前49年至前45年的罗马内战。他赢得了这场内战,在内战期间每年都被选为执政官,此后又数次被指命为临时独裁官,最后于前44年被元老院授命为终身独裁官。他的权利和荣誉的增长与罗马共和国的基础和传统越来越冲突,最后这个过程导致了罗马共和国的灭亡和罗马帝国的开始。

凯撒的骑兵将领的下场各不相同。拉比努斯在内战中支持代表保守贵族阶层利益的贵人派,于前45年在孟达战役中阵亡。凯撒最信任的副官之一特雷伯纽斯于前45年被凯撒命名为执政官,他是前44年3月5日密谋刺杀凯撒的元老之一。一年后他本人被谋杀。安东尼始终追随凯撒,他成为凯撒的骑士统领,既二把手。在内战中他提凯撒守护意大利。前44年他被选为凯撒的同任执政官。凯撒遇刺后他迫害凯撒的刺手并与屋大维和雷必达一起组成后三头同盟,达到了其权力的顶峰。前31年他在亚克兴角战役中被屋大维击败,与他的爱人和同盟者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一起逃到埃及,次年两人双双自杀。

维钦托利被俘,此后五年中被关在监狱里等候凯撒庆祝他的凯旋。按照传统在凯旋游行中敌人首领被拉着展示,在游行结束后被压往马梅尔蒂尼地下监狱绞死。

阿莱西亚战役历史评价

关于阿莱西亚战役的地点长年来一直有争议。其中有两座城市的可能性最大:其一是弗朗什孔泰的Alaise,另一是科多尔省的阿利兹-圣-莱纳。拿破仑三世支持后者的说法。1860年代里他出钱进行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似乎说明当地曾经有过一座罗马兵营。他在发现的历史遗址上建造了一座维钦托利像。

虽然如此争论始终未绝,始终有人怀疑阿利兹-圣-莱纳的确是战役地点。比如有人说当地的地形不符合凯撒的描写。此外这个地方太小了,不可能容纳八万人的高卢步兵,而且还要加上骑兵和其他人员。

另一理论则认为战役爆发在侏罗山山口的Chaux-des-Crotenay。在当地的初步研究发现了一座与凯撒的描写相符的结构复杂的罗马要塞。但是要证明这里的确是阿莱西亚战役的地点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在《阿斯泰利克斯历险记》的一集中作者幽默地处理阿莱西亚战役地点的不明之处。阿斯泰利克斯和奥贝利克斯一起碰到参加过这场战役的亲戚,这些亲戚都愿意谈戈高维亚战役中维钦托利的胜利,但是不肯对阿莱西亚战役发表任何意见并说没有人知道它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

关于作战双方兵力和伤亡数据的具体数字也不清楚。由于这些数字是非常强有力的宣传工具,因此它们始终要被怀疑。凯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称高卢的援军有25万人,这可能是一个夸大来夸张他的胜利。不幸的是唯一的当时纪录是罗马人写的,因此这些数据可能均不准确。现代历史学家一般估计其人数在八万到十万间。唯一可信的事实是凯撒军团中每人获得了一名高卢俘虏作为奴隶,这说明至少有四万人被俘,其中大多数是被围攻的要塞内的人。援军可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一般在丧失阵容溃败被罗马骑兵追击的军队均蒙受巨大损失。

 

 

第戎风景

 

第戎勃艮第宫palais des ducs et des Étatsde Bourg

 

18世纪,勃艮第公爵宫

现景

勃艮第公爵宫(palais des ducs et des États deBourgogne)位于法国勃艮第大区第戎市,是法国城市第戎一组保存非常完好的建筑群。其中,最古老的部分是14和15世纪哥特式公爵宫及勃艮第公爵驻地,巴尔庭院的公爵御膳房,菲利浦勒邦尖塔和巴尔庭院。不过今天可以看到的大部分建筑,是建于17世纪,特别是18世纪,为古典主义风格。

1450至1455年菲利浦三世委任里昂建筑师珍·彭赛列(JeanPoncelet)设计建造了公爵宫的主楼和菲利浦勒邦尖塔,该塔高46米,气势非凡。自公元1681年起,勃艮第三级会议殿开始在公爵宫的所在地起建,建筑时间长达一世纪之多,前后并经过不少名师之手。1685年起,则由凡尔赛宫建造者曼萨尔接手,他以皇家广场为中心,想象出宫殿整体的建筑形式,但自此之后直到公元1786年,“三级会议殿”才总告落成。

宫殿东翼现为美术馆,创建于1799年,是法国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收藏着许多佛兰德艺术珍品。其中,历代勃艮第公爵的陵墓是珍贵的文物,特别是“勇敢的飞利浦”的石棺是参观重点之一,送葬者的表情雕刻得极为生动。另一个值得一看的展览是出生于第戎的动物雕刻家佛朗索瓦·彭蓬的作品展,全部是黑白两色的动物,非常有趣。宫殿的西边部分现为市政府行政中心办公室。

最古老的部分是14和15世纪哥特式公爵宫及勃艮第公爵驻地,巴尔庭院的公爵御膳房,好人菲利普塔(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和巴尔庭院。不过今天可以看到的大部分建筑,是建于17世纪,特别是18世纪,为古典主义风格。这座大楼还是勃艮第议会所在地。最后,在1802年拆毁的圣礼拜堂宫遗址所在的圣礼拜堂广场,在19世纪增建了美术馆。今天公爵宫内设有市政厅和美术馆。

 

内院

 

宫门

 

宫门

 

 

 

 

 

附属的教堂

 

 

第戎特产

第戎蛋糕

 

第戎蛋糕( Dijon Cake ) 以世界美食天堂法国的“第戎小镇”命名。[1] 甄选欧洲甜品配方和工艺,秉承欧洲贵族甜品的品质,拥有欧洲的烘焙技术,其沿袭百年的经典产品“红丝绒”蛋糕是欧洲新贵、中产阶级下午茶、晚餐后的必备甜品。[1]

第戎理念

 

第戎蛋糕

第戎蛋糕拥有与欧洲同步的烘焙技术和一流的烘焙团队,游历欧洲各国,甄选欧洲皇室配方和工艺[2] ,深谙欧洲贵族甜品的品质、文化,并以世界美食天堂第戎命名,藉此在中国拉开欧洲皇室贵族蛋糕的帷幕,期待让国人享受到与欧洲同步的甜品美味。[2]

第戎蛋糕尊重传统欧式甜品的制作工艺,满足现代人对于甜品的需求和创新[2] ,继承与现代结合,沉淀与时尚结合,打造独树一帜的蛋糕品牌。[2]

制作工艺

原料选取

第戎蛋糕坚持原料的自然天成,为美味的诞生奠定天然的基础。新西兰乳脂奶油最懂如何表达乳香[1] ,法国人所制成的法芙娜巧克力最适合烘焙,还有更多新鲜食材分别进口于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确保每一种食材地道纯正。[2]

工艺制造

10万级卫生标准的出口产品生产车间,国际出口级的质量管理规范(GMP);全面净化制作环境[1] ,从原料入库到成品销售全过程,实现纯净环境,冷链运输无缝对接。[2]

品牌文化

醇正的贵族血统

第戎拥有醇正的贵族血统,显赫的身份,高雅的品位以及非凡的气质,每一款第戎蛋糕都是一个动辄百年的经典。从原料到口感、从选购到服务,第戎蛋糕在每一个细节里都让顾客感受到源自贵族的尊崇。

贵族的礼遇

Silk ribbon香槟丝带

香槟丝带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由于做工繁复、价格昂贵,使得香槟丝带成为了皇室贵族的专属。他常被使用于衣服、头饰以及贵族间馈赠礼物的包装上,以此来显示身份的尊贵。

第戎精心准备了这条香槟丝带——您可以依据需要将丝带系于蛋糕盒上,方便提取,尊贵立显。

 

Lily candle百合天烛:

古摩纳哥王国为新生王子举行庆生宴会,一个主宰生命的女神手捧点燃的‘百合天烛’前来道贺:“国王陛下,这支‘百合天烛’象征与天合,与日共远。”话未落,女神却吹熄了烛火,言道“蜡烛由此不会燃尽,王子也将永远与日月同辉!”国王听后大喜不已。

从此,国王将生命女神的“灭烛庆生”奉为圣仪,在每个新生贵族的生日庆典上都隆重举行“吹熄蜡烛,永远天命”的仪式,以期护佑每个人青春永驻,生命永恒。

这个仪式在西方世界已经流传了多少个世纪,至今仍然盛行。大家竟相祝福,虔诚效仿,成为生日庆典上必须的仪式。人们们相信:在生日时点燃1支‘百合烛台’,并在燃尽之前将它吹熄,不仅可以达成愿望,还可以获得灵魂和生命的永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莱西亚之战:高卢天降伟人与罗马军神的终极对决
法兰西往事05——第一位法兰西英雄(下篇)
两千年前,凯撒大帝与维钦托利的博弈
不服罗马,死磕凯撒,被称为蛮族王者,高卢武士之王——维钦托利
征服《高卢战记》
罗马共和国的兴衰第三期:阿莱西亚战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