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涛画论《氤氲章》 | “一画落纸,众画随之”

原著《氤氲章》。

笔与墨会,是为氤氲。氤氲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

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氤氲之分,作辟混沌手,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得之也。

不可雕凿,不可板腐,不可沉泥,不可牵连,不可脱节,不可无理。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

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盖以运夫墨,非墨运也;操夫笔,非笔操也;脱夫胎,非胎脱也。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氤氲,天下之能事毕矣。

石涛  王原祈  兰竹合作图纸本

尝试翻译一哈:

当笔法与墨法在画中相会之时,便起氤氲之意。如果氤氲的界限却不分,则不是氤氲,而是混沌。能辟开这混沌一片的所思所想与所画所作的,除了“一画论”之外,又还有谁能做到呢?

当画家下笔,画山,则使山灵动了;画水,则使水波光粼粼,画林,则使林木生动了,画人,则使人物情态飘逸。

石涛  渊明诗意册页

只要画家能领会笔与墨交汇交融的特性,便可解决氤氲的分开与贴合之妙。之所以能做这打破混沌的开示之手,传之于古今,自成一派,都是以在笔墨中钻研的才智得到的呀!

作画,不可过分雕饰,失去神采;不可刻板迂腐,毫无灵动之态;不可下笔墨沉而拖沓无骨;不可拖泥带水,含糊不清;不可断顿,笔墨脱节;不可莫名其妙,违背事物的客观情理。

石涛  渊明诗意册页   局部

我们画画,应当在笔墨之中,树立自身的主旨,在笔锋之中,表现出事物的生动活泼;在画法上跳出窠臼,在那一片混沌的画海中,释放出属于笔墨本身的光明。

画画按我的一画论来,就算笔法不是如今他们认同的笔法,墨锋不是他们认同的墨锋,画出来的画也不是他们的标准评定的画,但自有“我”的精神存在。

因为我是以“我”的精神在运墨,而不是笔墨在驱使着我;是我拿着笔在勾画,也不是笔法在操纵着我;是我在跳脱那模式,而不是那模式在拘禁着我;从一意之中而起的“我”,可以分化到万千的事物摹写之中,而万千的技法,都可以这“一画”的口诀而治理之。当各类技法而归于“一画”之道,则氤氲之气在画中成矣,天下万物你便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表现了。

石涛  渊明诗意册页    局部

氤氲,是指天地阴阳二气的聚合状态。指笔墨交汇,可创造多样的变化与形态。

“氤氲”二字,本是出自于《周易》,现在的人们也喜欢用“氤氲”来形容湿热飘荡的云气,形容烟或云气的浓郁。用在笔墨之中,现代的形容词“氤氲”,应是指干涩的笔法与湿润的墨法相遇之后,在画面形成的交融之态。

这“氤氲”态,不理解、不会画,则画面上,脑袋里都可为“混沌”在石涛眼里,只有他的“一画论”可以“辟混沌,解氤氲”。

为何呢?重要的是,这“一画”的理论,可以使画家在“墨海里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

”氤氲“还是指笔与墨的变化与应用,而且技法上的变化,还须得由石涛他自创的”一画“来指导。千变不离其宗,万法归于大同。一化万千,万千归一。

老子《道德经》便阐述过这个观念:”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石涛的理论基础应是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功成名就的董其昌,凭借时机加上自身天赋及努力,是偶然也是必然
揭秘石涛的审美,细品“一画”论——清代石涛绘画美学思想新解
石涛:清初的绘画与现代性
画可从心 法自我立——石涛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读不懂《石涛画语录》,就看看吴冠中怎么读!因为他以前也读不懂!
周锡山:清《石涛画语录》最新诠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