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 李公年《冬景山水图》

李公年,北宋画家,生卒年代不详,哲宗赵煦朝(1085—1100)尝为提点江浙刑狱公事。即大名鼎鼎的“大宋提刑官”,执理江浙刑务善画山水,师法李成,运笔立意,不下前辈。选取题材颇有诗意。写四时之图,甚有水云余思,至于写朝暮景趣,作长江日出,疎林晚照,真若物像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画迹有《日出长江》、《疏林晚照》、《秋江静钓》等17件,著录于《宣和画谱》。《桃溪春色图》著录于《宋中兴馆阁藏画》,元至元十三年(1276)征入内库,今已不存。流传至今的,仅有此幅《冬景山水图》。

《宣和画谱》中评价其“运笔立意,风格不下前辈,写四时之图,绘春为桃源,夏为欲雨,秋为归棹,冬为松雪,而所布置者,甚有山水云烟余思。至于写朝暮趣,作长江日出、疏林晚照,真若物象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正和诗人骚客之赋咏,若'山明望松雪’、'寒日出雾迟’之类也。”因此可知,李公年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极尽造境之能事,更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赋予他笔下的四季山水浓浓的诗意,进而形成较之李、郭山水更为虚灵、简括的自家风貌。


普林斯顿大学藏《冬景山水图》

《冬景山水图》以竖式构图描绘了北方冬日荒郊萧索惨淡的山水景象。画的上端,山峦在浮云中层层叠起,山脚也隐约于漠漠的雾霭中。画的下端,一条寒溪由远及近曲折而行,河岸的浅滩处布置有岩石、崖冈及枯树。全画除近处的崖冈以重墨皴染之外,几乎通幅都是用淡墨晕染,用笔之稳健,用墨之明润,使山光景物在沉凝的大气中显得更加端庄、冷峻,尽显冬季的北方山林“萧条淡漠”的气象。这种意境的营造,大概即是宋代后期文人士大夫崇尚绘画诗意性的一种物化,抑或是李公年山水画审美精神的写照。

这幅画我们看到的不是画家的情绪、思想、笔墨,而是一个空灵的世界,所以能使人短暂地放下现实,走入一片虚幻之中。


山影伫立于淡薄的烟霭,不可知其高远;溪水似乎在流淌、又似乎陷于静止。画面看似取法宋初李成的“寒林平野”之景,例如树木、坡岸与远山,但更多则来自画家自己的创造,尤其是对于“虚实”的高妙表现——山水仿佛随时将要“隐去”,又随时“显现”。


更重要的是,画中对云烟的绝妙把控、将细节集中于几处焦点、以溪流与山谷暗示深无涯际的空间等等特点,在南宋时期成为山水画的主要追求,然而它表现出的高远气魄又是整个南宋所未见的。所以,这幅画亦成为连接南北宋绘画的关键节点。

同时,在这幅崇高、冲融、近于凝固的画面中,其实也活跃着几个人物,其一是近景处,泊舟溪畔的渔父,他独坐船尾、抱棹思忖,可能象征“渔隐”之意,也可能是为另一处人物埋下伏笔——



——画面的中段,蜿蜒的山溪旁,高士坐在初冬的山中,遥望迷蒙山色,似乎在等待一场漂流。童仆侍候一旁,他一时还不能体会风景的妙趣,百无聊赖地望着溪水。不知不觉,两人隐没在雾霭之中,成为画面的一抹趣味。

宏伟的山川、绵长的水流、虚无的幻境、渺小的人物,《冬景山水图》带来的,是一种“出世”的意境;而人物的抱棹与待渡,却又隐含对“入世”的期许。中国文人用以安心立命的根本——怀“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仕,凝结于这幅山水之中,虽历经千年,依旧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北宋李公年《冬景山水图》(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李公年 ·​ 在初冬的山中,等待一场漂流
画 事 | 李公年的身份与《冬景山水图》
《长安十二时辰》里闪过 5 秒的画,大有来头
北宋李公年《冬景山水图》细节欣赏
南宋 刘松年绘画作品汇集(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