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竞红斋珍藏清代徐鉽山水画小品解析
userphoto

2022.08.01 北京

关注

徐鉽(1767—1825 )清代,浙江仁和人,字彦常,号鹿崖,更号西涧。诸生。画山水学四王,奚冈后可称巨手。间作花卉,师陈道复。有《竹光楼稿》。

《绘事微言》曰:“凡画山水,大幅与小幅迥乎不同。小幅卧看不得塞满,大幅竖看不得落空。小幅宜用虚,愈虚愈妙。大幅则须实中带虚,若亦如小幅之用虚,则神气索然也。”相由心生,画之好坏,何人能定?《庄子》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一切唯心造,心能造天堂,心能造地狱。画中之境,源于画者之心,与其说是画者画出了画,不如说是绘画显出了心。故《庄子》言:“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所以孔子云“信而不作,述而好古。”盖为圣人之心,本然如此。《孟子》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何为不虑而知?喜怒哀乐之未发。未发为何?问已发。画亦如此,《道德经》言“大象无形”,无形,非无形象。只此无形象,已有个“无形”的形象。不虑而知,未发之中,如此不虑而知,是谓“良知”。由此可知,良知,当为“未发之中”。即言未发之中,又何来有个“中”可言,有个“良知”可得。即无个“良知”之实体可得,当处处“致”良知。由是可知,画亦然,大象无形,既无形,乃至无形都不可得。无为而为,所以能显一切形,能造一切相。良知良能如是,画之中和亦如是。

《绘事微言》曰:“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得其性情,山便得环抱起伏之势,如跳如坐,如俯仰,如掛脚,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而落笔不生软矣,水便得涛浪潆洄之势,如绮、如云,如奔、如怒,如鬼面,自然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而落笔不板呆矣。”山水即我,无二无别。盖因体性一如,空无自性。无自性故,能生万法。是故《易经》言“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乃言其德。山水之用,即我心之用。庄子《说剑》言“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庶民之剑。”亦言其德用。此在圣不增凡不减之至理,非由述作,天然之道也。

《绘事微言》曰:“山水之妙,苍古奇峭,圆浑韵动则亦知,唯逸之一字最难分解。”所谓“逸”者,无过不及,不偏不易。《论语》“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因何谈如也,盖言其逸,此妙难思。水无山不定,山无水不活。山不离水,水不离山,正如秤不离铊。当思秤砣之谓,以明山水之变,方知圣贤超逸处。秤若离砣,不可量。砣若离秤,不可使。秤砣齐运,称量自如。此中“量性”也无,乃至“无”亦当无,有物自可称量。山水超逸之妙亦如此,画中山水,常言“留影”。盖因“无实性”,为后来人留影尔。

《绘事微言》曰:“凡文人学画山水,易入松江派头,到底不能入画家三昧。盖画非易事,非童而习之,其转折处必不能周匝,大抵以明理为主。”画家三昧,画禅也。心住一处是三昧相,盖佛家常修,奢摩他与毗婆舍那。此言心住一处,盖亦无处可处,故一切处一处。《文殊般若经》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故于山水,当明此理为主,理即行。既入画中,笔笔灵妙。石涛言“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子曰:“吾道一以贯之。”

—2022年6月7日夜,王九晨于画玄楼。

卧松云茶艺社,取自李白诗句:“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致力于对香道、茶道、书道、画道的文化推广,已有社会各年龄段的爱好者相聚探讨学习,欢迎更多的爱好者加入。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举拂子,僧曰:“不会。”师曰:“吃茶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当代名家:佃介眉册页精品欣赏(下)
【传统文化】 阳明心学(一百四十一)
画中'墨戏':日本和尚雪舟跨海来到明朝,整整跨越了一个时代
云山独向画中寻——髡残及其绘画
张新民:王阳明的良知与致良知学说及其现代意义 (二)
三般卦断应期真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