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仅三件 惊爆拍卖界!石渠著录《云岩萧寺图》重现市场,价值狂飙!
userphoto

2023.06.11 上海

关注

今年上海嘉禾2023春拍隆重推出一件《石渠宝笈(续编)》著录神品——明代大儒陈继儒山水立轴《云岩萧寺图》。《石渠宝笈》著录清代皇家内廷收藏珍品,目前所知陈继儒石渠宝笈著录作品共有三件,这是唯一一幅在市场可见的石渠宝笈著录大尺幅山水作品,如今这样一件珍品现身嘉禾拍场,我们感到极为荣幸!

陈 继 儒

(1558-1639年)

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朝文学家。诸生出身,二十九岁开始,隐居在小昆山,后居东佘山,关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学习苏轼和米芾,兼能绘事,屡次皇诏征用,皆以疾辞。擅长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

拍 品 赏 析

《云岩萧寺图》

陈继儒(1558~1639)

水墨纸本 立轴 1622年作

142×57cm

题识:壬戌秋日拟廉山阳笔意于苕帚庵之东轩,眉道人陈继儒。

钤印:陈继儒印、眉公

鉴藏印: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重华宫鉴藏宝、石渠宝笈、宝笈重编、石渠定鉴、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

著录:

1.《历代著录画目》(美)福开森,P307页,中国文化研究所丛刊,1934年出版。

2.《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5册《石渠宝笈续编》P1642,上海书店,1988年出版。

3.徐邦达《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P124,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出版。

出版:

1.《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二)》P251-25,保利艺术博物馆编。

2.《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展览图录》(贰)P66-67。

3.《明清书画集粹》P37,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出版。

4.《中国山水画通鉴·南画北渐》第19本P66,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5.《石渠宝笈—嘉德经眼录·卷一》P306-307,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年5月。

展览:

1.《明清书画集粹特展》,2006年9月26日至11月26日,扬州博物馆。

2.“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二)”,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10月。

3.“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主办单位: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电视台。

估价: RMB 25,000,000-35,000,000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5册《石渠宝笈续编》P1642

▲徐邦达《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

▲《历代著录画目》(美)福开森

欲出不出云山巅

——赏陈继儒《云岩萧寺图》

《云岩萧寺图》轴作于壬戌(1622年)秋日。是年,陈继儒65岁,此作为其晚年所作。此时陈氏隐居松江东畲山(今上海市郊)多年,其精心设计的东畲山居已颇具规模。为了招待更多到此隐居、游玩的友人,陈继儒晚年继续营造庭院,创作《云岩萧寺图》的处所——苕帚庵即是其中之一。苕帚庵落成后,成为陈氏晚年钟爱之所,不少书画作品皆过目于此,并邀请友人董其昌、陈裸为其作《苕帚庵图》、《苕帚庵种芝图》等。

传世名作

此作在清乾隆年间进入宫廷,收贮于重华宫,画作上钤有“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重华宫鉴藏宝”、“石渠宝笈”、“宝笈重编”、“石渠定鉴”、“嘉庆御览之宝”清宫常用的鉴藏印玺,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

▲《云岩萧寺图》钤印

纵观中国古代书画的拍卖,《石渠宝笈》俨然称为拍场中的金字招牌,其中著录的作品,因由清代皇家鉴藏,往往成为市场中的高价宠儿。然而,这样的作品在市场中极难得见,大多被国有博物馆收入囊中,可谓有市无价,因此,一旦有来源有序的重量级拍品释出,顶级藏家便会争相出手购藏。

目前所知陈继儒石渠宝笈著录作品共有三件,这是唯一一幅在市场可见的石渠宝笈著录大尺幅山水作品,这件拍品十余年前曾在拍卖行以高价释出,如今再次现身拍场,因此备受瞩目!

因心造境

陈继儒是明代极负盛名的学者,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二十一岁补诸生(即考取秀才),二十九岁时却放弃仕途,归隐山林,他文采非凡,与明代大儒董其昌齐名,得到当时士大夫领袖王锡爵、王世贞等人的推重,江南一代的文士皆争相与之为友,他多次被引荐做官,皆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朝廷的征召,由此被称为“山中宰相”。陈继儒毅然谢去青襟,隐居山林,我们由此亦可见,他的质朴旷达的人生追求,而其画面,便是其心境的外化。

▲《云岩萧寺图》局部

《云岩萧寺图》轴描绘了“高山丛树,中结茅庵”的画境,布局精心,气韵天成,充满了文人隐士追求的萧散简远、恬淡自然之感。画家以率性的笔墨勾勒出曲折的山峰,采用大面积留白的处理手法营造出云烟茫茫的效果。从点景树木和题跋“壬戌秋日”可知此乃秋景,宋代郭熙言:“秋山如妆”,恬静淡冶之气,由画面源源而出。近景中以浓墨点出林木,远景愈加朦胧,一楹小屋藏身山后,正是题目中的“萧寺”。这间茅庵或许是山中的寺庙抑或是陈继儒在画自己理想中的隐居之所。

▲《云岩萧寺图》局部

董其昌在《容台集》中说:“眉公胸中素具一丘壑,虽草草泼墨,而一种苍老之气,岂落吴下画师甜俗魔境。”实在是智者之言,知己之论。陈继儒虽“外师造化”,但不拘泥于对物象形态的具体描绘,而只是将前人所长之山水图式加以符号化、抽象化,成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山水”,显示出强烈的文人画倾向,传达出简远清逸的内在意趣,也是“南北宗论”的实践之作。

▲《云岩萧寺图》局部

拟廉山阳笔意

陈继儒所处的嘉靖、万历年代是官僚集团竞争最为激烈、复杂的年代,为避免加入这种斗争,陈继儒绝意仕途,终身隐居。他独特的个人经历,于其绘画中,显示出与整个晚明时代格格不入的气质,他的作品清新脱俗,静中不显荒疏,上追董、巨,承接宋、元,学宋之“意”,得元之“逸”。

作为明代著名的书画鉴藏家,陈继儒善于鉴赏,富于收藏,同时撰写了多部书画著录。饱读历代名迹,融汇于作品之中。在《云岩萧寺图》题识中,陈继儒提到,此画为拟廉山阳之笔意所作。

▲《云岩萧寺图》局部

廉山阳为宋代宋代宰相张邦昌的女婿廉布,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人,因此又名廉山阳。他才华非凡,诗词不凡,在绘画方面亦富盛名,宋陈郁在《藏一话腴外编》 卷下云:

“本朝士大夫游戏笔墨者,自坡仙、叔党、文与可、杨补之、米元章、廉宣仲而次,遗妙皆为世宝。”

可见,其对廉布绘画的肯定。廉布乐于表现山水,尤工枯木丛竹、奇石松柏等,绘画风格精细、雅致,充满趣味,笔墨运用自在飘逸而不落尘俗,极具中国式的简单平静。

▲ 廉布 《秋山图》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廉布存世作品不多,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其《秋山图》,美国弗里尔美术馆藏《胡人相马图》。对廉布画风的记载,在《松斋梅谱》曾记载廉布作墨梅赠云门云泉庵僧广勤,广勤能诗,答以诗云:“笔端造化如东君,着物不简亦不繁。”由存世作品及典籍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廉布“不简亦不繁”的绘画特点,而这种恰到好处从陈继儒的《云岩萧寺图》中亦可得见。

陈继儒的美学思想

17世纪可以说是董其昌的时代,然而,陈继儒是松江派堪与董其昌比肩的另一位巨擘。二人自幼一起读书,是相伴一生的至交,一位居于庙堂之高,一位身在江湖之远,他们虽然走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是在艺术上的见解十分相似,共同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终身践行,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画坛的走向与风潮,清初“四王”画派及后继者,凡受到董其昌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陈继儒的影响。正如王时敏《国朝画征录》记其“少时即为董宗伯(其昌),陈征君(继儒)所深赏而过之”。

▲《云岩萧寺图》局部

陈继儒喜画云山,这与他长居深山所见有关,亦与他推崇的南宗诗意文脉有关。他曾有诗云:

“米虎儿云山在似山非山之间,赵文度云山在似米非米之间,余曾和玄宰一绝:欲出不出云山巅,欲断不断村树烟,欲见不见林中僧,欲渡不渡林外川。可谓与云山传神矣。”

▲陈继儒《云山幽趣图轴》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岚拂动,山脉绵连却只看到微微峦头;炊烟袅袅,似断非断;僧人何在?只能遥望藏身于山深处的寺庙……所谓画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陈继儒此诗,正指出其绘画所着重突出的“令人思”的艺术特征。陈继儒虽谢去青襟,隐居山林,但深入骨髓的南宗意境、儒家思想和文人的人格理想仍然深切的影响着陈继儒的绘画表达语言。

董其昌有诗《为眉公作苕帚庵图并题》:“仲举无心除一室,卢鸿有句写千峰。欲参苕帚闲中意,九点秋山雨后容。”仲举与卢鸿都是当时有名的高士,博学善书,董其昌以二人喻指陈继儒。秋山雨后,陈继儒与董其昌闲坐苕帚庵,心境正如是这样澄明娴静,洁净如洗,陈继儒此云山轴卷,正传达出安然从容、淡然洒脱的文人情怀和园林之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 陈继儒《云岩萧寺图》(石渠宝笈)
陈继儒《云岩萧寺图》
【春拍预览】心追手摹 已臻化境:董其昌《仿大痴山水》
陈继儒《云岩萧图》
观董邦达画作
65幅过亿的书画作品,大饱眼福!0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