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尺幅纨扇里的逍遥空间|艺术真相之萧海春



作为当今中国画领域深研传统的领军人物之一,知名画家萧海春一直以雄浑、清润的山水画名世。



2015年,他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九峰三泖——萧海春画展”中,公开展出长达20米的山水画巨作《锦绣石壁》,震撼了每一位观者,气势恢弘、动人心魄!


然而今年夏天在朵云轩展出的“御风逍遥——萧海春扇面画展”却让人颇感意外。



-1-

用扇面的“御风”为大众提供“逍遥”的空间


现场展出了萧海春创作的扇面作品60余件,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不同题材。扇面是萧海春平常较少涉足的创作形式。扇面的独特质地和格局,要求笔墨和构图有新的内涵。


《千壑松风》之沉郁


《时有落花青溪长》之明润


《一汀烟雨杏花寒》之浓郁


《山从雨后妍》之华丽


《潇湘夜雨》


而《潇湘夜雨》中含蓄乡愁,感动了驻足观看的每一位观众。


几个朋友看了那幅画蛮感动的

在昏暗的灯光下又是下着雨

外面一片漆黑

一个人孤零零的就会想家了

所以《潇湘夜雨》里面包含了很含蓄的乡愁

乡愁永远是中国人

精神家园很核心的东西

提升带有乡愁的诗意

使一张画就更有人文的内容


他这么集中通过扇面的形式

来展示山水还是第一次

这么全面的看他在这个形式上做山水创作

收获很大

很想仔细研究研究

看看萧老师在扇面这个天地里面

怎么来拓展他山水画的精神



萧海春将中国人的情感融入尺幅纨扇之中,展现了他精湛的技艺与深厚的功力。这次展出的作品,无不凝聚着他对传承经典的思考与赋予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与时代精神的创作实践。


然而如何传承经典,在萧海春看来是要有传统文化的积累与悟性。



萧海春

中国画讲究要悟

你有没有悟性

我给你讲了半天

你懂吧 我悟到了

我悟不到你还是那样

这棵树还是你搞不定

有些人画了一辈子这棵树就是画不好

这就是一个理解的问题

中国画要有一个基础的积累



-2-

本想成为画家,毕业却从事玉雕工作


萧海春1944年出生于上海,自幼即表现出对绘画的极大热情,擅以线条表现事物。他1961年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接受了系统的传统绘画以及素描训练。本想着毕业后当一名画家,却分配到上海玉石雕刻厂从事自己不喜欢的玉石雕刻工作。


萧海春(左一)创作《万水千山》效果图


萧海春

我的专业就是玉石雕刻

我原来不喜欢这个只想当画家

工艺美术主要就是做雕刻的艺人

首先要跟雕刻结合起来

我恰恰就是不喜欢

到了这个单位以后

首先活要会做

光画画老艺人说你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对我来说我就是不能接受

后来我专门下功夫把玉做好


蔡振华、汪观清、萧海春等参加《万水千山》玉雕泥塑审稿


萧海春在一丝不苟地完成玉石雕刻工作之余,抓紧时间进行绘画创作,这种勤奋踏实对待艺术的精神,让曾与他一起在玉石雕刻厂合作过的汪观清印象深刻。



他和二十个搞工艺的师傅在一起

他最年轻

我到他宿舍里发现

一张双人床

上面堆着都是纸啊 书啊

下面是一个小桌椅 很小

上面一个毡布都发黑了

写的字 画的画地下到处都是

我说这小年轻倒是很用功的


《万水千山》大型玉雕作品


到了不惑之年,萧海春在玉石雕刻已经卓有大成,获得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是当时最年轻的“娃娃大师”。


如果顺着此路走下去,迎接他的不是掌声就是财富,可是在这个时候,萧海春决定舍弃玉石雕刻。


汪观清

他后来玉雕不干了

我说为什么不干了

他不讲我知道

玉雕如果写上他的名字

价钱如果是十块钱

人家雕的东西只卖三块钱

所以他觉得有些人雕的很好

他说我不干这个了

用不了那么多钱

转到中国画上面


-3-

将生命的第二个艺术之春交给大西北



也许是心头始终有着解不开的绘画情节,萧海春最终还是改以绘画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然而那时“85新潮”汹涌袭来,许多声音提出以水墨画的名称来替换中国画,萧海春的创作观念也发生变化。


正逢陈凯歌导演的作品《黄土地》的上映,受此感染,萧海春决定把生命的第二个艺术之春交给大西北。


《峨峨侵天色》


 当他创作的《峨峨侵天色》等山水画赢得广泛赞誉时,他却感到自己的作品缺少中国山水画传统的内涵。从西北归来的萧海春,又该走向何方?


《山水系列·吹暖》


《山水系列·微曦》


萧海春

西北风因为年轻嘛

85新潮搞当代艺术

我们中国画应该怎么表现

我是表现一种很焦虑的

如果这样的话中国画就穷途末路了

没有发展了

变成博物馆的艺术了

在那样一种状况下

我认为中国画的笔墨表现还是有说服力的

九十年代初的时候

有一个“四王”绘画传统的讨论

上海博物馆搞的

我看过一个展览会

这个展览会在朵云轩

我一下子认为中国画应该是这样的

我就慢慢转过来了

我就再不搞西北风了



-4-

由水墨创新的名家,变成回归传统的学子


清初“四王”画派的画作笔笔有致、墨气淡静的韵味涤荡着萧海春的心灵。这一次,萧海春没有向“现代性”迈步,由水墨创新的名家,变成回归传统的学子。他潜读传统名家山水,上起唐宋、下至近现代,遍临历代名家名迹,寻找经典与时代新的契合点。



萧先生是坚守了中国传统山水

这一方宝地 这片热土

这是我们几千年来博大精神

连绵不断的山水文化的传承

回到历史不容易

我认为更不容易的

从历史当中重新再走回来

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

这个更不容易

但是萧先生做到了


《江南半幅图》


汪观清

他把全部的青春

完全投入艺术上面

到现在他还是一个人

没有成家

他和艺术结婚了


《九峰三泖图》


在每一个成熟艺术家的思维宇宙中,都有一部独一无二的艺术辞典,折射着艺术家的人生与艺术思考。萧海春先生独特坚执的艺术理念,在他数十年役心玄微、殚精竭虑的奋迅笔耕中英奇日新,终铸成今日一家之格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由萧海春的人物画所想
山水扇面中,传承海派颜色绘画
文房晨课 | 海上大师 萧海春
萧海春山水作品欣赏
探访:国画家萧海春
当下中国山水画教育的问题何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