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林宗师蓝瑛“隐身”之谜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剩山图卷 纸本墨笔

 纵31.8厘米 横51.4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剩山图》保存非常考究,平日观众很难一睹真迹。自浙博武林馆区建成后仅三次公开露面:2009年新馆建成后第一个书画展、2011年台湾合璧展、2014年《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如今,《剩山图》真迹第四次公开亮相。

  董其昌倡导学习元人,对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推崇备至。42岁那年得到了期盼已久的《富春山居图卷》,晚年将其转让给同年进士吴之矩,吴又传图幼子吴洪裕。他临终前令人焚图以殉,后幸被其侄以它册从火中易出,至此,此件名作一分为二。经过三百年的辗转流传,相对完整的《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1949年运往台湾。烬余本《富春山居图·剩山图》1956年由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从吴湖帆处征集,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剩山图》尽管曾遭回禄之灾,然图中峰峦苍茫,俨然富春在望,咫尺素楮上,滋润的线条与交叉的墨点中,是历尽沧桑之后的平静与天籁,充分反映出大痴优美洗练的独特风格。

明 蓝瑛 仿黄子久深山图轴 纸本设色 纵196.6厘米 横63.7厘米

 顺治元年甲申(1644) 上海博物馆藏

  受董其昌影响,蓝瑛尤其倾心黄公望,三十年来不倦学习,创作大量“仿黄”作品:“画从黄子久入门而惺悟焉。自晋唐两宋,无不精妙,临仿元人诸家,悉可乱真。中年自立门庭,分别宋元家数,某人皴染法脉,某人蹊径勾点,毫不差谬。”

明 蓝瑛 仿大痴富春山图卷 绢本设色 纵26.1厘米 横165.8厘米

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 上海博物馆藏

  蓝瑛传世最早的一件《仿大痴山水图》卷(上海博物馆藏),作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蓝瑛33岁,从画的年款、构图、笔墨来看,可能是在董其昌家里或董氏书画船上,有幸临摹董其昌收藏的黄子久《富春山居图》真迹,但也不排除临摹的只是董其昌临《富春山居图》仿本。以后漫长岁月中,蓝瑛多次临写《富春山居图》。崇祯四年(1631年,47岁)自题《仿大痴富春山居图》卷(无锡博物院藏):“辛未冬日,放舟醉李,则一峰老人富春山卷之法。时日暖如三月,砚池水活,兴与快笔,竟未夕成此。西湖外史蓝瑛”。另有顺治元年(1644年,60岁)《仿古山水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内有二帧仿大痴富春山图的作品。他曾在另一件仿大痴山水《树墟晚照》(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题写:“一峰道人(黄公望),元人六法之领袖也,人品与画咸服其品,蓝瑛师之”。顺治十三年(1656年,72岁)《仿古山水册》(上海博物馆藏)中有“用一峰老人富春小卷中之法”页。

明 董其昌 昼锦堂图并书记卷(局部) 绢本设色

纵41厘米 画横180厘米 书横1312厘米 吉林省博物院藏

  《昼锦堂图并书记卷》十四余米长,是难得一见的董其昌青绿山水代表作,吉林博物院近年都没有展出过,可借此机会一饱眼福。

  董其昌一生于水墨画究心尤力,但也尝试画过不少青绿重彩,《昼锦堂图并书记》取法董源、黄公望,描绘宋仁宗时宰相韩琦的居所及其周围自然环境。该卷构图意境幽远开阔,远岫近坡,以杂树错落中点以茅屋,独特的没骨技法,石绿石青为主调,兼施赭石或淡墨,整个画面色彩温润,气韵淡雅秀逸。画心有作者自题:“宋人有温公《独乐园图》,仇实甫有摹本,盖画院界画楼台,小有郭恕先、赵伯驹之意,非余所习。兹以董北苑、黄子久法写《昼锦堂图》,欲以真率当彼钜丽耳。董玄宰画并题”。卷后还有董其昌行草书写的欧阳修为韩琦撰写的《昼锦堂记》全文,为书画合璧之佳作。图卷虽无年款,但观其绘画风格,及蓝瑛《溪山秋色图》卷的创作时间(1613年),大致可判断该图卷当属董其昌六十岁前的作品。

明 蓝瑛 溪山秋色图卷 绢本设色 纵23.8厘米 横180厘米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 天津博物馆藏

  蓝瑛创作《溪山秋色图》(天津博物馆藏)时29岁,款署:“癸丑新秋日,仿松雪溪山秋色图,兼大痴笔法,蓝瑛”。自题画面构图借鉴元人赵孟頫,笔法来自黄公望,但起伏却更为舒缓,皴法虽是黄子久的长披麻,与子久中锋用笔不同的是,蓝瑛较多侧锋皴写。此图卷与《昼锦堂图》卷中的结构、布局、用笔、敷色相仿佛,蓝瑛隐匿此图出自乃师董其昌,而申明取法自赵孟頫、黄公望,或许是晚明托古时代的风气使然。

  上海博物馆所藏《明五家朱竹墨石图》是首度公开展出,图分五段,创作作者依次为孙克弘、张忠、孙枝、蓝瑛、许仪五家,各段创作时间不一。蓝瑛绘此图时23岁,是其现存年代最早的一件绘画作品。

  此图第一段孙克弘、第二段张忠、第三段孙枝、第四段蓝瑛画并题:“丁未(1607年)夏日画于东皋雪堂,呈上雪居老先生教政。钱塘蓝瑛”。蓝瑛所绘湖石朱竹,坡石用墨深润,墨气氤氲,苔点苍秀,笔致苍茫。竹叶点撇之间亦加皴擦,愈见厚重。第五段许仪。五位作者中蓝瑛最年轻,资历最浅。蓝瑛所绘能跻身前辈画家之列,足以印证孙克弘对青年蓝瑛的器重和赏识。

明 董其昌、蓝瑛等 鲈乡杂画图卷 纸本设色 纵24厘米 横278.7厘米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 首都博物馆藏

  1613年,蓝瑛还与董其昌等人合作长卷《鲈乡杂画图》(首都博物馆藏),卷首董其昌仿张僧繇没骨山水一段,自题“芦乡秋霁”,上有陈继儒题跋一段:“玄宰仿张僧繇没骨山,草草数笔而秋思翁冶,余谓之曰若题鲈乡更佳。玄宰曰:快哉!遂写一大幅赠余,与此而二矣。眉公”,称以“鲈乡”名图更佳。后接庄严、诸念修、李绍箕、陈廉、释蕉幻、蓝瑛、吴振等人画作。李绍箕、蓝瑛署款“癸丑”(万历四十一年,1613),吴振署“壬子”(万历四十年,1612)。这些画家都学习松江派画法,但面貌各有不同。此时蓝瑛的笔墨温和秀雅,与松江画派极为相似。谢稚柳对此画的观感是:“(蓝瑛)骨体大似华亭派,……乃知其早年,亦在董其昌之藩篱中。”从这件合作看来,蓝瑛确实广泛而深刻地受到松江派画家影响,但松江派本身就呈现出南北兼融、吴浙合流的复杂面貌,蓝瑛的许多风格特征正是直接来源于这个“大杂烩”。

  历代画家多喜仿米家山水,董其昌亦不例外。他曾于友人处借临米芾《楚山清晓图》,蓝瑛或在董其昌处见过此图,或临仿过董的临摹本。传世蓝瑛有二个临仿本:《楚山清晓图》扇页仿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27岁),今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是为蓝瑛山水画年代最早的作品。另一本《仿米南宫楚山清晓图》源自故宫博物院典藏的蓝瑛《仿古山水册》之一,作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71岁),二件临仿本的时间前后相距44年。董其昌对蓝瑛濡染之深,从这两件仿米作品再次得到印证。

明 蓝瑛 溪桥话旧图轴 绢本设色 纵172厘米 横61.2厘米

天启二年壬戌(1622) 故宫博物院藏

  天启二年(1622年,38岁)《溪桥话别图》(故宫博物院藏)奇峰入云,山峦走势如龙,气象高古,古松精工细染,山石以披麻皴、荷叶皴为主,用笔劲利秀爽,一丝不苟。显示出蓝瑛早年对传统的孜孜研习和初步的融汇能力,是其早期山水为数不多的佳构之一。

明 蓝瑛 蜀山行旅图轴 绢本设色 纵177厘米 横55.7厘米

崇祯七年甲戌(1634) 上海博物馆藏

  明崇祯七年(1634年,50岁)作《蜀山行旅图》(上海博物馆藏),画幅右上自题:“钩粉为雪,起于张僧繇、范长寿,继王摩诘,北宋诸家,画中丘壑飞雪法不邵。其景偶对春风,仍带冻色;云栈凝寒,峨嵋积素。遂画以法古人意,似嘉臣辞兄正之。甲戌花朝蓝瑛”。由此可知作者尝试运用古人钩粉为雪之飞雪法,描写佛教四大名山普贤道场之峨眉山雪景。图中山体繁复堆叠,山石以颤笔作解索皴,山头点缀小块矾石,线条短碎。树木用笔坚挺,姿态横生,综合各家画法而成。

明 蓝瑛 仿马远水图扇页 金笺设色 纵16.3厘米 横51.6厘米

 顺治三年丙戌(1646) 上海博物馆藏

  《仿马远水图》扇页(上海博物馆藏)上有作者自题:“马远有画□□,赏于王季重家,余于□□阁,每观则惊澎湃奔腾,波□如□之思。坐松风堂与子□社兄话及,随法一则于箑上博笑。丙戌仲夏,弟蓝瑛。”部分内容已疲破难辨,但从残存的文字信息看,图中的水波形态借鉴马远所作之《水图》,“每观则惊澎湃奔腾”。蓝瑛此扇得马远画激浪之法,后浪推前浪,汹涌澎湃,使观者犹如身临其境。蓝瑛虽非典型的遗民,但也不无故国之思,蓝瑛画此扇时值仲夏,王思任正遁迹山林,拒不剃发降清,属于被清军通缉的要犯。蓝瑛在此图的题跋中,并没有流露出对王思任有忌讳避嫌,寄托了蓝瑛对忠臣节士深厚的敬意。

明 蓝瑛 仿王蒙秋山高逸图轴 纸本设色 纵120厘米 横54厘米

 顺治六年己丑(1649) 故宫博物院藏

  蓝瑛山水喜画秋天景致,清顺治六年(1649年,65岁)在杭州西溪之渊妙阁作《仿王蒙秋山高逸图》(故宫博物院藏),以浅绛设色描绘秋景山水。图绘重峦峭壁,丹黄丛树,溪流顺山势而下,营造出深秋温暖而略显萧瑟的意境。而《秋山观瀑图》轴(浙江省博物馆藏)则运北宋画家李成(919—967)之法,绘山林秋景,红树苍松。山中瀑布高悬直下,水流飞溅,两逸士相背坐于松下岩边观瀑听泉。山石结构繁复堆叠,皴笔短碎,染以赭色,用笔缜密而不失轻快,清润中有苍郁之意。画面明净,含蓄隽雅,虽无具属年款,但从笔墨判断,应属蓝瑛60岁左右时的作品。

明 蓝瑛 春山水阁图轴 绢本设色

纵176厘米 横64厘米 顺治八年辛卯(1651) 安徽博物院藏

  蓝瑛晚年定居于杭州城东寓所,榜所居曰“城曲茅堂”。顺治八年(1651年,67岁)在浙江嘉兴作《春山水阁图》(安徽博物院藏),笔墨清新雅致,线条爽利劲健,整幅作品兼具南宗文人画与北宗职业画的特色,是为蓝瑛晚年精品力作之一。

  清顺治九年(1653年,68岁)蓝瑛创作了一套仿古山水《澄观图》册(故宫博物院藏),全册共十二开,每页对开有清顺治朝进士韩理的题咏,称颂蓝瑛的画艺,道出其取法晋唐宋元名家张僧繇、荆浩、董源、李成、范宽、李唐、马远、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的画风。蓝瑛对山川草木细察入微,感同身受,图中他以深厚的艺术功底,表现江南水乡之秀美,北方山岳之壮丽。董其昌“始当以古人为师,后当以造化为师”的创作理念已经深入蓝瑛之心。蓝瑛在师法自然的基础上,对自然山水的某些形式结构及色彩进行了分解和重新组合,使之化作自己的胸中丘壑再加以表现。其行笔瘦硬,干笔浓墨皴擦,细碎而形整;设色穠丽明亮,点苔灵动,形成“雄奇苍劲”与“清逸萧散”兼融的独特面貌。此套仿古山水图册堪称蓝瑛画风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明 蓝瑛 万壑清声图轴 绢本设色 纵184.2厘米 横71.3厘米

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 浙江省博物馆藏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74岁),蓝瑛在杭州寓所之城曲茅堂,创作精品力作《万壑清声图》(浙江省博物馆藏),图绘千山万壑,重岭叠嶂,九曲飞瀑依势而下,水榭可听飞溅轰鸣,幽径有高士相聚。长线勾勒山石轮廓,山石多用作者擅长的荷叶皴间以骷髅皴画成,树石人物以石青、石绿、朱砂、赭石诸色点染。树木萧森,笔墨苍劲老辣。

明 蓝瑛 丹枫红树图轴 绢本设色

纵184.3厘米 横50.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蓝瑛山水画多以浅绛勾勒为主,其没骨重彩画自成一格,在绘画史上也占一席之地。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58岁)蓝瑛来到扬州,创作了大量山水画精品,包括没骨重彩画。若说早期《溪山秋色图》仅学步于董其昌《昼锦堂图》,那么中期《丹枫红树图》(上海博物馆藏),则标志着他的没骨重彩技法已完全成熟。图上自题:“仿张僧繇画於邗上草堂,西湖外史蓝瑛”。与此图创作背景、构图、敷设、题款相仿的还有浙博所藏《仿张僧繇红树青山图》。虽这二件作品都没有书写具体年款,但从作者落款“邗上草堂”,及绘画的笔墨语汇,似乎可确定它们是蓝瑛客居扬州时期所作,扬州古代称作“邗”,意为长江岸边的城市。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74岁)所作《白云红树》(故宫博物院藏),代表了蓝瑛没骨重彩画的高峰。此图以浓艳的石青、石绿没骨敷染山石,以朱砂撇出遒劲的水草,树的枝杆以墨勾皴,树叶以朱砂、白粉点攒。山腰白云以花青与白粉晕染,表现白云缭绕,变幻莫测,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装饰趣味。设色绚烂明丽,用笔朴拙劲健的重彩力作,尽管他在这类图中如董其昌那样一再强调“仿张僧繇”,其实全是个人面貌。蓝瑛的没骨重彩山水设色鲜明醒目,色彩对比强烈,朱砂点染的树叶,红的耀眼,石青、石绿的山石、峰峦,与白粉勾染的白云,竞相斗艳,相映成趣。匠心独运的重彩运用,所画红树青山白云,点染别致,成为当时富有变化的山水作品。

明 蓝瑛 清朝柱石图轴 绢本设色 纵147.1厘米 横43.8厘米

崇祯十一年戊寅(1638)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中国文人素有赏石传统,明代是赏石之风的第二个高潮。蓝瑛善与文人士夫相交游,具有相同审美爱好。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54岁)受好友之托,为卓翁祝寿绘《清朝柱石图》(浙江省博物馆藏),以石绿、石青、藤黄三色,画巨石柱立于汹涌波涛之中,款识:“清朝柱石,戊寅蒲月之吉夏,元卿属画,奉崑海寿长尊大人卓翁老先生。西湖外史蓝瑛。”

  蓝瑛交游广泛,与孙杕关系最为密切,常一起合作绘画,互为对方的画题跋。如二人合作《山水花鸟》册(广西省博物馆藏),蓝瑛写山水,孙杕画花鸟,其中蓝瑛仿梅花道人吴镇山水二帧,孙杕设色花鸟四帧。册页分别有陈继儒、杨文骢、蓝瑛、范允临、刘士鏻、沈行远的诗文对题。作品融入了二位画家以古人为宗,又以自然为师的文人画精髓,使画面既古拙遒整,又不失温润鲜活。 

  陈洪绶早年曾向蓝瑛学习绘画,山水花鸟俱佳,后以人物画为主。陈洪绶《杨升庵簪花图》(故宫博物院藏)描写明代文学家杨慎(1488—1559)因直谏触怒皇上被贬云南,行为举止怪诞,时常醉后男扮女装,粉面簪花,招摇过市的故事。杨升庵身后老树遒曲斑驳,红叶枯枝,苍劲而挺立,图中树石画法与蓝瑛如出一辙。

清 刘度 雷峰夕照图轴 绢本设色

纵182.7厘米 横45.9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蓝瑛嫡传弟子中,数刘度(生卒不详)成就最高,其作品细密工致,以摹古宋人为主,深得画理,尤善界画楼台。刘度《雷峰夕照图》(浙江省博物馆藏),据作者自题:“雷峰夕照,癸巳秋日仿李营邱画法,刘度。”可知笔墨仿自李成(919—967),山水布局则是宋代画家所喜爱描绘的理想化的景致。作品构图精当,笔法细腻,接近蓝瑛中期画风转变前的细笔风格。

  蓝瑛绘画影响所及,除了浙江,江苏地区也不乏蓝瑛画派传人。吴宏《仿李成寒泉疏树图》页(南京博物院藏)用笔干淡,墨色清润,树的画法明显有蓝瑛的影子,但作者巧妙地以淡墨烘染,苍中见润。吴宏受蓝瑛“武林画派”影响,还表现在题识中:“高涧落寒泉,穷岩带疏林。山深无车马,独有幽人度。幽人何所从,白云最深处。出山不知遥,顾见云间路。李咸熙笔意。”此图完全是作者自家面貌,却自称仿李成,于此可见一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山水主要代表画家及作品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
以竹为题材的绘画【珍品】
中国绘画之诗书入画篇 [90P]
[图集]中国明代绘画名作精选(上)
绝世馆藏古画鉴赏[50P]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