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
 从回忆一个小细节开始的。                      某位大仙看见我的一些废纸写的密密麻麻、乱七八糟的。大概是想找个奚落我的由头【因为先前他有过那种行为:我的一个侄女在沈阳上大学,毕业后留在沈阳。快三十了还没对上相。我只是稍微的问了一下。他就调侃“你们爷儿俩走的够近乎的”--一股子阴损劲儿】。问我写什么,我推说写着玩的,他就非要一个给他看。我只好给他看一个“孤星降做水中花,偶于镜屏闪铅华。英年归如驹过隙,空留怀念共喈呀”。当然标题不让他知道,让他猜猜看写的是谁。他沉吟了四五秒钟的样子,说“不是邓丽君,就是梅艳芳”。我让他确定一个,他就拿不准了。我告诉他,是梅艳芳,虽然她两个但是四十来岁,但是这里我用了一个‘闪’字,不光是亮了一下,更强调时间短促的意思---梅艳芳的艺术生命不邓丽君短得多。                  他就向我推荐他的大作【飘摇步入天堂边,大雪已封万重山。银装素裹三月整,春风拭泪犹不干】。    应当承认我的脑筋转的太慢,连读六遍也没读懂。看到我费力的样子,他笑了。解释道:这是一首悼亡诗。我说看着‘步入天堂’字样应该是悼亡,可是后面续了一个‘边’字不好理解,而且大雪封山是形容路难行的、‘银装素裹’是形容雪后山川壮丽的,都不是渲染悲戚气氛的词句。他很得意的告诉我,那个人很平常,所以才说他‘入天堂边’。我继续质疑没入内怎么叫‘入’呢?他说这就是诗不同于平常话的地方。哦!原来如此,我才明白。                          提到中国的诗,公认的源头是《诗经》--诗之经典。但是从前叫诗三百,经过孔子校勘后再没人能动过,只有阅读。其中就像刘三姐的歌儿----出于生活中情绪的波动,吟咏出不同的气氛。所以诗是为宣泄情绪生{雅者诗,俗者闹},而有韵。情是灵魂、句是皮骨、韵是纹饰。                    汉诗复为丰富,诸如十八首等,也有轻巧如《羽林郎》,无不以情真动人。晋时篇幅缩减,唐时更进,尤以八句、四句为盛行。例子毋须赘述,识文之人读本相近,大略如此。          在诗经故事的时代生产力底下,人的社会活动范围小,情绪变化的时候对自身感觉的体会更多,才有物语,悟语即拟人化的手法,有韵而成诗,内美其真,外美其韵。后推而广之【用今天的话说叫灌水】,题材增多使其丰富。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天赋,而出不同的作品,如同“色不过五,五色之调不可尽赏。味不过五,五位之调,不可尽尝”,相去远矣,啻如天渊。       徐志摩比喻道原始社会中,巫师经过类似催眠而来了神儿,,就有私服麻醉剂也弄出了神儿来的造假者,后来爽性连麻醉剂也不用了,直接就翻了白眼装着出了神儿。这些人就是假诗人的祖先,假诗人就是他们的后代。他说诗产生于‘烟士披里纯’【大概是英语罢】即“灵感”。可见徐是反对只追求形式的。进而把诗人分成真诗人 ,假诗人,坏诗人  等等                         巫师工作的目的是向天{大成者}咨询发展方向、具体操作{应该是端庄郑重的},其动机是良性的,其中也许会有失误,出现不好的结果,需要甄别。造假则貌合神离。生存需要勤劳、勇敢,更需要智慧。智慧则有另类--狡猾,以无中生有的手段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祸害一方。发展到诗人就是假诗人。就这假诗人也是三六九等。上者,空言无物,也能写的连篇累牍,诗词、八股文的衰败就是铁证,中者则驴唇不对马嘴,强拉硬扯,比如评书中的英雄关羽、穆桂英之流。下等更是拙劣恶劣,几年前大到鼓吹飞碟、外星人之说,小到谎言被揭穿而咬牙不认者多过蝼蚁。都经不起时间的沉淀和志士的淘洗。中国从有文字记载到今天,可读之诗也不过千八百首,至多到不了三千。而诗的总量则可能超过三千亿。著名的陆游、乾隆皇帝制数都过万,余者不计。现今也有人自称发表过诗词三五千首,后时还远,不测到盖棺之时,他究竟能写多少。                       《大学》说唯情真以动人,换个角度说情绪不可随意外泄【出于自重】,以免遭如《狼来了》中的那个孩子。更不可调侃而显轻浮。今天诸多人等则妄图以诗人自居,制多篇而言之无物,或貌合神离,或云里雾里,或诘屈聱牙、古奥生僻,唯形制合辙押韵,且标注用韵出处之类。          袁枚说韵脚是花架子描摹容易,唯诗心难寻。今人社会活动范围大、项目多,造成单个项目分摊的时间紧只好大略一扫,没工夫细品差不多就行。你再字斟句酌的也没人看。即使所谓的诗歌大奖赛也不过是朋党们互捧弹冠,就如窑姐儿晒票子。不认识的,对不起,看客圈外头站着,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曹雪芹用林黛玉说诗也不过起承转合,若觅得佳句,格律韵出无需计较。唐诗宋词。到宋时诗已经衰败,研究诗的人才总结出平水韵,后更有人将其细化,把中国文字分成若干韵部,似乎找到了作诗的‘理论’,当作“诗教”宝典,拿去随意组合便是诗了。鄙人孤陋,不知这一风何时兴起、何以泛滥,但是秉本性审之,实是歪风,大失偏颇,观叶燮、沈德潜诗论均无提倡,今人的《孤狼诗话》也颇有为此风盛行而哀叹。诸篇乏味,看来今人是难出好诗了,即使有珍珠也被流沙淹没了。                  其实诗多起源于牢骚,少有溢美。细读诗经,其情可窥。汉十八首更为彰显。屈原哭够了自沉、杜甫穷困潦倒、李白韦应物一生沉郁、王昌龄被屈杀,海子卧轨等等等等,诗人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妄图以多而烂博取诗名无异于自找倒楣,李清照就是佐证。                   中国诗词大会特邀嘉宾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郦波说“诗词其实没什么用”。真的没什么用。就是你真的诗人之名,也是虚名。随意的弄几句无妨,真的为之倾力便是不值。            诗人们,醒醒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百宝箱-->[转帖]如何写古体诗
喻在当下诗词创作中的调用问题刍议
【建安别裁】梦也无声:《诗经~大雅~板》——浅说大雅正声之一
孤狼诗话
徐晉如《國詩答疑錄》讀書筆記
[原创] 一爱斋诗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