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她如同夜空中绽放的烟花,霎那的璀璨过后,终在寂静中归于虚无。

LSO, Sir John Barbirolli -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85 - II. Lento - Allegro molto Jacqueline Du Pre - 杜普蕾-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
LSO, Sir John Barbirolli -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85 - III. Adagio Jacqueline Du Pre - 杜普蕾-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
LSO, Sir John Barbirolli -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85 - IV. Allegro, ma non troppo Jacqueline Du Pre - 杜普蕾-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

杜普蕾演奏贝多芬《第三大提琴奏鸣曲》

写在杜普蕾诞辰七十周年

 假使有两种生命轨迹可以选择,一种平淡而绵长,另一种绚烂而短暂,哪一种会成为人们通常的选择?冗长的平淡必然充斥着差强人意,刹那的绚烂也难免裹挟着切肤之痛。2015年1月26日是英国女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Mary du Pré,1945年1月26日-1987年10月19日)70岁冥诞。这个经历过极致绚烂,亦承受过莫大痛苦的女子,在她短暂而传奇的42载人生历程中,用音乐展现了一种源自生命深处的激情。她的一生太过浓烈、太过戏剧,辉煌与黯淡、喜悦与悲伤都表现得那样极致,一如她的演奏那般不遗余力,亦不留余地。
 选择大提琴对于杜普蕾而言,凭借的是某种异乎寻常的直觉。这直觉让尚处孩提时代的她仅凭一次偶然的聆听便主动做出了影响其一生的决定。杜普蕾生前曾有过这样的回忆:“我记得有一天在家中的厨房里,抬头看那一部老式的收音机。我爬到烫衣板上把它打开,然后就听到介绍管弦乐团乐器的节目……就在大提琴出来那一刻,我立即就爱上了它。”于是,四岁的杜普蕾与对她儿时音乐能力培养起到关键作用的母亲说:“我要制造这个声音。”
Kol nidrei, Op. 47 (1995 - Remaster) Jacqueline Du Pre/Gerald Moore - The Sound of Jacqueline Du Pré

 杜普蕾富于情感的演奏风格注定了她长于表现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事实上,在杜普蕾生前所遗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录音中,浪漫主义作品占据了绝大多数。对这些曲目的演绎也无不打上了杜普蕾个人风格的烙印。她辉煌而短暂的演奏生涯也与这其中的一部作品紧密相连,这便是英国作曲家埃尔加创作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杜普蕾演绎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有两个录音版本传世,均由杜普蕾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完成。其一录制于1965年,由巴比罗利指挥。其二录制于1967年,由杜普蕾的丈夫巴伦勃依姆指挥。也正是在这一年,二人喜结连理。尽管后一个版本因为是伉俪间的合作而不免令人产生更多带有浪漫情怀的期许,但实事求是的说,这一版本尽管洋溢着强烈的情感色彩,但或许是由于当年的巴伦勃依姆在指挥技术及经验方面尚显青涩,故而在对作品结构的整体把握上不免略显松散。相较之下,前一个版本则获得了更多的赞许。
Elégie in C Minor, Op. 24 (佛瑞:第6号C大调挽歌,作品24) (2001 - Remaster) Jacqueline Du Pre/Gerald Moore - The Sound of Jacqueline Du Pré

 创作这部作品时,埃尔加正值暮年。战争的阴影、生活的困窘、友人的离世……为作曲家的内心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忧伤惆怅之情。这样的情绪也奠定了该部作品苍凉、伤感的情感基调。聆听当年仅有20岁的杜普蕾演奏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录音,讶异这位妙龄少女竟能将一部饱含沧桑、深沉凝重的作品演绎得如此细腻而不失大气。对作品情感与形式的把握恰到好处,显示出惊人的驾驭能力。可以说,杜普蕾在对这部作品的理解与诠释中,展现出一种超越其自身年龄的成熟。尽管数十年来亦有不少大提琴家演奏、录制过这部作品,但至今无出其右者。以至于当人们谈到这部作品时,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杜普蕾。反之亦然。而作品悲剧性的基调也仿佛宿命般地隐隐预示着杜普蕾的人生归途。
 如果说杜普蕾是在用“心”演奏的话显然不足以形容她在演奏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全情投入。从某种程度而言,她几乎是在用“生命”演绎音乐的情感。每一次都是如此费尽心力。去年离世的美籍匈牙利大提琴家斯塔克生前曾偶然在车里的广播中听到了时年20多岁的杜普蕾的演奏录音。可以想见,单就演奏风格而言,一向以严谨理性著称的斯塔克在心中恐怕并不赞许杜普蕾这种极为感性的演奏方式。当同车友人请斯塔克对这位年轻人的演奏做出评价时,斯塔克直言不讳:“像这样演奏,她肯定活不长久。”这大概不过是一种并无恶意的夸张表示。却不想,一语成谶。
Cello Concerto No. 2 in D, Hob. VIIb:2 (1998 Remastered Version): I. Allegro moderato - Cadenza Jacqueline Du Pre/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Sir John Barbirolli - Haydn: Cello Concertos - Boccherini: Cello Concerto

 杜普蕾年少成名。16岁在维格莫尔音乐厅的登台演出标志着其职业演奏生涯的开始,精湛的技艺震惊四座,评论界更是对这位少女演奏家不吝溢美之词。自此之后,各地的演出邀约纷至沓来。在随后几年中,杜普蕾的演奏舞台从英国本土扩展至欧洲、北美。在事业一帆风顺的同时,杜普蕾也迎来了爱情的降临。与极富才情的青年钢琴家、指挥家巴伦勃依姆的婚姻羡煞旁人,被视作是金童玉女的结合。二人既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事业上的搭档。一时间,杜普蕾登上了人生的巅峰,一切都是如此完美。
 然而命运却在此时悄然发生了转变。忙碌的演出生活令杜普蕾时常感到疲惫不堪。她并不知道,多发性硬化症正在逐渐侵蚀她的身体。今天,我们依旧无法断言,常年的奔波,加之全情投入的演奏方式所导致的心力交瘁,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与杜普蕾的患病相关。快速发展的病症最终使杜普蕾在28岁――这个对很多演奏家而言事业刚刚起步的年龄,告别了舞台。她如同夜空中绽放的烟花,霎那的璀璨过后,终在寂静中归于虚无。
Song without Words, Op.109 (2001 - Remaster) Jacqueline Du Pre/Gerald Moore - The Sound of Jacqueline Du Pré

 杜普蕾离世后,几部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纪录片及影片相继问世。其中,一部根据杜普蕾姐姐及弟弟合著书籍《Jacqueline du Pré》(中文译名《狂恋大提琴》)改编、以杜普蕾为人物原型拍摄的名为《Hilary and Jackie》(中文译名《她比烟花寂寞》)的影片最为人所熟知。影片问世后,曾受到来自杜普蕾生前好友的强烈驳斥。他们一致认为杜普蕾的形象在片中遭到了扭曲。书和电影所反映内容的真实与否无从考证,其折射的至多也仅是杜普蕾在家人眼中的一个侧影。或许,没有人能够真正走入杜普蕾的灵魂深处。天才多寂寞,而对于一个内心饱含丰富情感的天才而言,那份寂寞恐怕来得更要刻骨铭心吧。
 斯人已逝。今人也只能从杜普蕾遗世的录音中依稀触碰她通过音乐所传达的不为世人所了解的内心世界。假使伊人尚在,已是古稀之年的杜普蕾不知是否依旧会以年轻时那饱含丰沛情感的方式奏响心底的旋律,抑或是在经历了沧桑人生后以更加含蓄淡然的心境演绎沉淀的音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杜普蕾《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 让她倾尽一生的“千古绝唱”
杰奎琳.杜普蕾大提琴专辑
【音乐】Jacqueline du Pré:大提琴.05(47S)
极荐收藏 | 杜普蕾最全录音整理
天鹅绝唱,凝结泪珠的遗世琴韵——杜普蕾逝世35周年纪念辑(23CD)
杜普雷《最佳演奏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