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书的神韵、个性与审美
userphoto

2023.11.23 河南

关注

一、书法的神韵

王羲之的草书,灵动的线条,鲜活的笔势,让你感到了生命的飘逸。进而让你感到王羲之也是一个飘逸的人。这就是有神韵的书法,让你感受到了生命感。

我们只注重外在的点画,不注重内在流动的笔势。写出的字就是僵硬的,僵硬就是无生命感,无生命感就不会有神韵。

以为“熟”,才能出神韵。很多老书法家都栽在这个“熟”字上!

以为不停地临帖,熟到可以用下意识写字,就能写出书法的神韵。

结果走入了另一条死胡同,从“熟”到“俗”。

打个比方,王羲之的《兰亭序》并不俗,但是你也临,我也临,大家都写出一样的书体,这就是俗。

千篇一律就是俗,千篇一律就会僵硬。所以神韵也就没了。

书法写得太熟,一抬手就写自己习惯的那种笔势。结果就是雷同。

雷同的笔势,就会僵硬,没有生命感,也就写不出书法的神韵。

“生”是变的意思。你一抬手想写自己最熟悉的那种笔势,这时就要稍微变一下笔势,行笔路线稍微变化一下。

新意就出来了,那种僵硬的笔势就活了,神韵就出来了。

再简单地说,你可以抄王羲之的笔势,但是不要原封不动地照抄,而是要稍微变化一下笔势,写出新意。

书法有了新意就不俗,神韵自然而然就写出来了。

草书是时代精神的承载者,是最具艺术性和抒情性的书体。草书最开放、最放达,最能将书法艺术的本体精神发挥到极致。因此也最难写和更可贵,没有十年以上的临池工夫,难以为之。

二、草书的标准亿、个性与审美

草书入门教难,首先要识草,草书经过千年的发展,有一套固定的草法标准,不是随意潦草 ,一字之内,多一点少一点,便会截然不同。例如:即与恐。即字下为一点,恐字下为一横。

恐​

古人写月仪帖,急就章、千字文,于右任写标准草书,都是为了标准化。标准化是认识草书的必经之道,固定程式,死记硬背,达到滚瓜烂熟之后就能“百炼钢为绕指柔”。

​西晋 索靖 《月仪帖》

​隋 智永《千字文》

现代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

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操作与传播。陌生化的目的是为了个性与审美。

面对一成不变的固定写法,往往激不起艺术家的想象,也不能给欣赏者提供想象的意象。陌生化能给人们能带来新鲜感,美来源于想象,来源于距离。甲骨文、金文在某种程度上说已经脱离了当代的社会,完全陌生化,正因为远离,就带来神秘感,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草书也一样。陌生感能提供新的意象,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标准化小草和章草可以实现。陌生化则需要依赖大草。大草的变化空间大,重组的可能性多,能发挥毛笔的性能到极致。

王羲之论草书云:“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及。”表明点画所包含的意思,可以超出字外。草书的核心如张怀瓘所云:'拔毛连茹,上下牵连……奇形离合,数意兼包。”“奇形离合,数意兼包”正是超越可读的内容限制,达到陌生化的审美,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陌生化会让人眼前一亮,会让人拍大腿叫绝,原来字还可以这样写。

​唐 怀素《大草千字文》

张旭怀素追求陌生化,利用情感的跌宕起伏对汉字就行了解构与重组。有意识的追求个性化。但无论如何变,都符合艺术的矛盾统一规律。

陌生化不是丑化,不是随意捏造,任笔为体,是建立在高度的标准化之后的升华。陌生化来源于作者独特的审美,不是忸怩作态出来的。需要不同于常人的独到的视觉组合方式。与时人拉开差距。

陌生化有多种形式,内容陌生化、形式陌生化、材料陌生化、字形陌生化、章法陌生化。

中国美院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有一项作业就是自己造字,用笔画拼出没有的字,体会结构的重组。

当代书家徐冰用毛笔按照书法笔画运笔的方式写英文字母组合成方块字,也是陌生化的实验。至于邵岩的针管射墨表演,就有点哗众取宠了。

​当代 徐冰书法

当代书家张旭光认为,“草书只对情感负责。情感是生命。草书是生命之歌的领唱。”“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历代书家喜欢草书者众,当代更多,但能出现颠张醉素,傅山王铎那样的大草书家,还需要当代人不断努力。

放开思维,自由翱翔,抛弃逻辑,随性而生,就能产生很多感性的奇妙的美好的东西出来。让人体验到思维逍遥的美感。为什么人们爱吹牛,就是为了让灵魂出窍,让想象放飞,带来精神快感。吹牛也是一项技术活,既要丰富的想象力,还有高超的表达技巧。草书一样,既要敢于突破常规的想象,还要有卓越的在高速挥运中驾驭毛笔的技巧。只有陌生化才能进入自己营造的想象空间中去,才会专注、聚精会神,享受其中。达到物我两忘,与天地精神相往还。

结束语:

人都是有审美疲劳的,再好的书法,写的人多了,也就写俗了。

比如王羲之的书法,如果你第一次见,那种扑面而来的活力,让你流连忘返。

但是写的人多了,而且都用不变的笔势写,那种活力劲就消失了,神韵也就没了。

董其昌让你在熟悉王羲之笔势的基础上,稍微“生”一下(变一下),新的新意又来了,活力劲又有了,神韵就写出来了。

写出神韵确实很难,但是方法对了,还是能做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谱》的原文与释文
白砥教授————《书法空间论》 二
世上最精准孙过庭《书谱》释文、译文及其他
王羲之的今草使转灵动,点画放纵,笔势流畅...
书法得势,方臻妙境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 (第46-51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