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坦卧东床一窥书圣王羲之的精神园地

众所周知,东晋的王羲之被后世誉为“书圣”,于是书法上的成就遮盖了这个人的生平,人们几乎不太会想到他身上有什么别的标签,即使学习书法的人每天写着“右军将军王羲之”,也全然不知这个右军将军究竟有什么政治上的作为。即使《晋书》中的传记,也对此并不提及,好像官职只是个名分而已,书法艺术才是他的灵魂。的确,天才只须显露一面,就可以代替人生的所有面向,成为最耀眼的存在。

生于东晋最大家族之一的王家,这让他从一开始就有了天然优渥的环境。王谢家族,在东晋并称名门,王羲之的父亲王导,伯父王敦都是当朝的权贵,王导还做过宰相,世称“王与马,共天下”,可知王氏之贵重,而谢安被人称作山中宰相,身在山中,而指挥若定,赢了“淝水之战”。但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出身的富家公子,却用自己的一生来追求自我,似乎天下家国,权谋军事,这一切都不在他的眼里。从坦卧东床的那一天起,他似乎就在向世界宣布,我的人生只许“风流”二字填入。

兰亭序

十六岁,正是翩翩少年的王羲之已经显示出一种远离常人的独特风度。父亲本是开国重臣,家族子侄众多,而与郗氏的联姻,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毕竟那个年代最讲究的就是门当户对。当时身为太尉的郗鉴闲中便向王导提起这话茬,说自己家的女儿正当华年,欲觅一婿。王导听了便爽快地回应道,我王家子侄甚多,只要是哪一个能入您的慧眼,但凭君意。于是郗鉴便派了一位门生去王家考察,吩咐他仔细地观察每个人的言谈举止,回来向我报告。

这位门生遵着命令就来到王家,而王家上下二十多位子侄听说前来选婿,都早早地穿戴齐整,恭候大驾了。这门生一个个地作礼拜见,每个人都是那样文质彬彬,谦恭有礼,几乎让他挑花了眼。好不容易一个个记下,便询问是否所有人都在这里了,这时王家子侄互相一看,才发现少了一位,怎么不见他了呢。众人便一起出来在院里找寻,这才见着在东厢的竹床上躺着的那位,衣衫不整,坦腹而卧,嘴里还吃着东西,一副浑若无事的样子。这门生一惊,便问这是哪位公子,才知他叫作羲之,于是暗暗记下。回到府上,门生将所见所闻一一具秉,自然那个风神潇洒的公子就成了他着重的话题,不过他是觉得这位公子有点奇怪而已,别人那样尊重的事,他却如此行为,甚是不解。但郗鉴一听,就明白这正是他要找的女婿了。于是“东床快婿”,便成了千古美谈。

圣教序

这里面本来不过是一场正常的政治联姻,但却成就一段佳话,其重点就在于,择婿的标准似乎超出了常人的见解。这一切都和那个动乱的时代脱不了关系。西晋的覆灭,让司马氏不得不南下迁都于建邺,建立东晋,而战争的威胁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读两晋南北朝的史书,总让人觉得头昏脑胀,皇帝易位,好比家常便饭,各种权力的斗争,地位的转换一刻也不曾停止,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那么一个人处在这样的时代,应该具备些什么样的素质,可能是每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这些身居高位的人比常人更了解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所以郗鉴要找的女婿,一定是那种精神气度都不凡的人,这样他的政治动机才会得到更大的保障。而王羲之的特立独行,恰恰是那个时代每一个出人头地的人最需要的品质,自然一眼就被相中。

但王羲之虽然风度气魄都超常人,而性情却向着另一面偏斜,他是个生性优雅闲逸、散淡自然的人。他是有超然的态度,但并没有用在政治军事之上,他并不因为生于那样一个权力中心就对权力抱有更多的欲望,相反这正好让他“政治早熟”,反而对政治的那一套不怎么来劲。更重要的,是他无法丢掉天性的善良与慈愍。

丧乱帖

《晋书》的传也极其的短小,毕竟他没有出色的政治履历,只是挂了一个又一个的职称,而心里却常常眷恋着山水林野。从年轻的时候他就对修道养生有着特殊的兴趣,如何修养身心才是他所看重的。我们知道两晋之时,五斗米道盛行,书符箓,炼铅丹,成为一代风尚。而江南士子大多都在其列,据说名字里的“之”字就是一种代号,所以王家的子侄中几代人都有“之”字,全无名字避讳。他生性恬淡,又追求自由,那么书法似乎就成了最好的精神出口,又何况他有惊人的天赋呢。

少年的王羲之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悟性极高,而后渡江北上,见过蔡邕、钟繇、张芝、索靖等大家的字迹之后,竟然说出一句“学卫夫人徒费年月耳”的话来,此后心摹手追,遍学前贤,不知不觉,就跻身于时代的巅峰,可不谓为天才乎!

长风帖

然而他不仅有天才的创造力和骄傲,更有一种平易而爱人的性情。那些贫苦之人,总能牵动他的柔肠。他极爱鹅,大约鹅在的自由与憨态能给他一种性灵的启发,所以到哪里都要想法找几只鹅来。有一位老婆子,家里养了一只鹅,善于鸣叫,他听了之后欣然前往,谁知那婆子一听大书法家要来她的家里,居然把鹅烹宰了来招待他,让他大呼可惜。又有一位道士也善养鹅,羲之又忍不住去观摩,心中极喜爱,道士便提出以书换鹅的条件来,请其书写道经,他欣然答应。回家写出一部有名的《黄庭经》,拿来换鹅。又见老婆婆卖竹扇,生意不好,便提笔免费给她写字,让她打着自己的招牌去卖,很快就售罄了。如此类事,也不知他做过多少。

《晋书》所载,多是此类。那么短短的传记,里面记载的却都是这样的小事,和他的父亲伯父全然不是一个风格,这也可以看出他的精神志趣的不俗。他所表现出来的,除了高尚优雅,就是慈愍爱人,而在他的书札中,却常有身体抱恙,病痛缠身的记录。这大约与服食五石散不无关系。据传东晋士子由于信奉丹道,许多都有服丹药的习惯,这也导致了他们身体常怀病痛的情形。然而自古多言道,成仙有几人,对于生命的追求常常也会使人走入歧途。而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性所致。

黄庭经

于是优游林下,饮酒肆书就成了他最可爱乐的事。他常常和许询、谢安等人宴会清斋,或赋诗文,或载酒曲,或弹琴,或作书,乐而忘怀。生在那样的时代本是极容易苦闷的,但人的精神必要寻找出口,他懂得怎样抛下一切,挥洒天真。于是不经意间,兰亭集序横空出世,让多少后人趴在书案前朝夕以对,叹为观止。而他留下的那些信札书帖,成为了千载以来的美学导向标,每个人似乎都不得不去他门前拜访,优游其中,然后再试图走出来,从他身上汲取营养的人究竟有多少也无从计数,大概比那些追逐征战的人加在一起还要多吧。

可见,历史并没有亏待谁,一个人只要有自己的才能,就会在天地间找到自己的位置。而王羲之,从书法里,成就了自己至高的精神位置,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书圣”。

本文作者:鱼生

欢迎评论转发点赞收藏,喜欢就加个关注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圣”王羲之趣事三则
王羲之为何能享誉“书圣”大名——也聊书圣王右军-今日头条
志向培养‖名人轶事-东晋王羲之
书法故事 (一至十章)
晋书 王羲之传及译文
真名士自风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