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什么都不要开咖啡店

文|安柏

  家门口有几间小有名气的咖啡馆。

  有一家叫做“咖啡工房”,开了十几年。没搬过来时,闺蜜约我聚会聊天,就在这里。

  这里有木篱笆的院门,里面的房间小小的,就像普通人家的客厅,摆放着因为岁月而磨损的木质家具,简朴,却仍然扎实,老老实实,没有花哨之处。

  


  门右手的书架上方挂着一幅油画,画的就是店里的情形,色调温暖。

  


  闺蜜认识这家店的老板,她偷偷对我说,

  这是杭州、或者说是全国,那10%没在赔钱的咖啡馆。

  但是,一年的利润,也还不如我小区门口开包子铺的大妈。

  我一直劝阻朋友不要开咖啡店。

  前两年,有一位朋友不听我劝,在庆春路开了一家。

  我特地跑到他店里。

  地段很好,人来人往。店里装修得很有点调调,放着爵士乐,意大利咖啡机做出的浓缩很香,配的简餐也算好味兼实惠。

  


  但是,这又有什么用?

  40多平米的门面,一年租金100万。

  我拿着计算机,给他算——

  算收入:每天的上座率、翻台数、人均消费

  算成本:租金、人工

  算费用:咖啡豆、食品。装修折旧。咖啡机、烤箱、冷柜等固定资产折旧或摊销。

  算来算去,能打平已经是高度乐观。

  朋友还是很乐观,他不同意我估计的上座率和翻台数,不然他也不会开这个店。

  1年过去,中间没和朋友再联系,有一次偶尔路过庆春路后,那家店已经变成卖牛肉粉的,后面又租给了卖彩票的。

  开什么都不要开咖啡店。

  


  星巴克为什么能生存下去?因为它是卖咖啡的,不是卖座位的。能赚钱的星巴克,靠的是外卖,还有卖它的杯子和外围。

  实在还有朋友想开店,我就带他们去看鼓楼的生煎店:

  15平米的店铺两家人承包,一家一早卖生煎包、煎饺、馄饨、面条,下午2点后换了另一家做餐馆,晚上有夜宵小龙虾。

  如果你不怕辛苦,早上4、5点起来,开始做生煎卖生煎,当然包子也行,我觉得比开咖啡馆靠谱。店面可以再小点,干脆就一个外卖窗口加后面一个小厨房,这样我觉得更好。

  我那些文艺气息浓厚的朋友,看到如此大妈大伯的生意,一点儿兴趣都没有。还是心心念念他们的咖啡馆、书店、花店、还有民宿。

  


  人家都以为我是文艺青年,当然,现在是文艺中年。但是,我从来没有像很多文艺青年那样,把开咖啡馆啦、书店啊、花店啊当成理想。

  因为我幸运地学习了经济学和管理学,做生意首先要赚钱,这是一门生意的首要前提。人要学会不忘初衷,把情怀和生意分开。

  


  从个人喜好来说,我更喜欢轻资产的生意胜过重资产的,比如开公众号、设计师事务所、律所什么的,一开始都不用租办公室,也不用添置设备,只要几个人、几台电脑就开工了,没什么成本。

  当然,这并不代表一些重资产的生意就不好,如果有绝活,开工厂也是门好生意。

  在互联网时代,有形的店都不如无形的,你想,线上可以没有规模限制,线下就是开连锁店,接待能力也是有限的。

  如果实在要开实体店,再好看再有情调却亏钱的店,也比不上再难看再简陋却挣钱的店。

  开咖啡馆,经常是一种小资情怀在作怪,这是所有小资或文艺青年需要克制的。也经常是一种占有欲,去了咖啡馆还不够,还想自己拥有一家,可以时不时请朋友们来坐坐——记住!千万要让朋友买单。

  


  一切不能赚钱的生意都不是好生意,除非你就是想烧钱。浪费钱、精力和时间,就是为了赢得拥有一家咖啡馆的感觉,不值当。除非你真的不是为了做生意。

  再说,喜欢咖啡馆的环境,干嘛一定非得自己开一家,有这么几百万,全城、甚至全中国、全世界漂亮的咖啡馆你都能去了。

  


  在这种意义上,虽然民宿不像咖啡馆那样是个赔钱货,但我也不会自己去开民宿,虽然我喜欢住民宿,也喜欢装修房子。

  我不开民宿,全世界的民宿我都可以翻牌子轮流住,我开了民宿,却变成我只能守着一间民宿发呆。

  真正热爱民宿的人,不应该让自己在一棵树上吊死。

  但让我矛盾的是,我还真挺喜欢咖啡馆的,还有书店,看到它们一家家倒闭我也很心疼。

  好在,现在很多书店和咖啡店结合起来,或者在书店里买文创用品,也算是一种混业经营,虽然利润也很薄,好歹还能挺上一阵子。

  


  我们所在的城市一直处在快速变化中,一些淳朴耐看的街道和景物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看上去光鲜靓丽,适合大家打卡作秀的网红店,火个一两年就马上被新的网红店取代。它们是用来拍照到此一游的,而不是用来体验和沉浸的。

  在互联网时代,坚守记忆和传统只能被嘲讽为顽固守旧,只有不断的变化,才是这个时代的标志。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像我们这样的一代人,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刷新和遗忘。

  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每次去自己喜欢的餐馆、书店,如果它们还没关门,幸好幸好。去理发店、洗脚屋,如果熟悉的师傅还在,谢天谢地。

  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的话来说:'人生也许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都没能好好地与他们道别。'

  


  我在巴黎街头看到很多开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咖啡馆。它们都是小小的,座位和座位挤在一起,一直延伸到街头。

  


  在日本京都也拜访过很多老店,或者卖着饭团,或者卖着金属厨房制品,或者卖着布包,大多是属于自己的物业,这才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地做成百年老店。

  我们喜欢旧店旧物,因为那上面有“人”的存在,有往日的时光,有我们用过去过的痕迹,它们如果安好,那我们的岁月也安好,这是一份万物皆有来处,也有归属的安心。

  


  急流冲击的旅程中,我也贪看沿途变幻的风景,但如果能保持几个熟悉的座标,即使再微不足道,也可以定一定神,不至于在飞逝的岁月里,眼中耳中热闹无比,却心里空空,灵魂失重。

  从父母那一辈,我曾感受到中国人克难、乐观、简朴的生活态度,和现在快速消费的方式截然相反。

  关键是,那其中,有一种如今稀有的情感。这种情感,叫做“珍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i黑马。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咖啡与温州街 -
上海16个区的咖啡,哪一杯最妖娆?哪一杯最奇幻? | 睡前分享
珍档 | 老上海书店与咖啡的情意结
【沪语悦读】老上海书店搭咖啡个情意结
拥有「款待之心」的咖啡店六选
深圳各区最有味道咖啡馆大搜罗!星巴克什么的弱爆了! | 生活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