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死亡,是可以早早谈论的话题

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一直是很避讳的话题。小时候,赖在床上说:“我起不来了。”大人们都会“呸呸呸”,让我们别胡说。

可是,正如欧文.亚隆在《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中说的一样,“死亡就像刺眼的阳光,直视骄阳不免带来痛楚,但躲避并不能让它自动消失;相反,即使不看它,它也笼罩着你的时时刻刻,甚至或明或暗地驱使着你的行为、选择。”

无法逃避,何不勇敢面对,谈论死亡,不是为了“去死”,而是为了更好的“把握生”。

刘墉的书中写过这样的故事:一位老人得了绝症,可是医生还有他的家属都没有告诉他,只是跟他说,没关系,会好起来的。而这位老人相信了他们的话,也认为自己会好起来。期待着有一天可以出院,可是终究也没有好起来,最终也没有给家人留下只言片语。

曾经一起学习的朋友讲述她母亲得绝症之后,她一直没有告诉母亲实情,采用了各种治疗方式,花了很多钱,最终将房子也卖掉了。在母亲最后要离去的时候,她很痛苦,却又说不出话来,她依然没有告诉母亲实情,而是给予母亲希望。自己竭尽了全力医治母亲,却未曾好好与母亲话别,去了解她的感受与想法,倾听她的愿望。

古典老师曾谈起他的外婆:

外婆八十多岁的时候常对他说:“典典,假如我死了…”。

可每次刚开头他就立即打断外婆的话,说道:“呸呸呸…,你不要乱想,你能活到一百岁”。

外婆在一个冬天的晚上突然去世,外婆去世后,他很想听听外婆当年没有讲完的话,可现在谁也不知道那天的话是什么。

这也成了他最后悔的一件事。

当有人患了绝症后,是应该实情告知,还是善意欺骗?这是一个问题。可是即使你口头上未曾说什么,你的身体语言是否已经告诉对方了呢?病人已经怀疑,却又害怕开口问,那份迷惑怀疑的恐惧与知道实情的恐惧哪个更严重呢?不告诉实情,就只能欺骗自己,欺骗对方,到最后,可能连告别说再见的机会都没有。

上个月,父亲心脏不适入院,我到医院照顾他。看到另一病床上一位90高龄的老人由两位护理照顾,生活不能自理,呼吸都很困难,心里颇为难受,也让我下定决心与父亲谈论“死亡”这个话题。

事实上,这个话题父亲主动提起过很多次,可是自己总是以各种理由回避了,不愿谈论。

回家后,我主动和父亲谈论了这个话题,我问他,如果有一天他病得很严重,无法救治的时候,就像那位90岁的老人一样时,他是希望保有生活质量的活着,还是希望尽可能延长活着的时间?

父亲希望不要过度救治,希望自己的生活尽量能够自理,不给人制造太多负担。他也希望死后可以简简单单,不需要葬礼。

后来,我也针对这个问题与先生进行了交流,我告诉他,如果有一天我生了重病或者出了意外,已经不能自理,只能靠医疗设备活着的时候,希望不要过度救治,要让我在生命的最后可以多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疾病或者衰老甚至死亡早晚会来袭,就像落日一样不可避免。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光,应该怎样度过?是躺在病床上,接受着各种治疗,失去自理,失去意识靠着各种管子活着?还是选择姑息治疗,即在接受着基本帮助的同时充分的享受当下的生活?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一书给了我们答案。

在身患绝症之后,患者除了希望延长生命之外,还有更多的优先考虑事项,他们更加关切避免痛苦、加强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意识清醒、不成为他人的负担。

那么,面对无法治愈的疾病,在生命的最后,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们呢?

在这时,主要任务是帮助他们应对各种汹涌而来的焦虑——对死亡的焦虑,对痛苦的焦虑,对所爱的人们的焦虑,对资金的焦虑。去了解清楚在他们现有状态下,什么对他们最重要,并就此提供信息和方法,使他们有最好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个过程既要求表达,也要求倾听。

可以去问:“如果时间不多了,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对于前景有什么担忧?”,“如果自己不能做决定,希望谁来做决定?”。

死亡,是可以早早的谈论的话题,不要等到一切都来不及的时候,发现未曾好好道过别,未曾了解对方的心愿。

人是为活而生,不是为死而生!

即使死神敲门,叫我们明天走,今天也要好好活下去!

——刘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上最疼爱你的人
每一对夫妻都是生死之交
过年了,一年又一年,又从春天出发
《-哲学课》 作者:安然
看着你走
我的外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