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八小时史诗剧《静静的顿河》前,先了解下这部诺贝尔奖巨著

《静静的顿河》剧照

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巨著的戏剧史诗,8小时时长的鸿篇巨制《静静的顿河》今年4月在哈尔滨大剧院上演,引发了巨大反响。相隔4个月,这部作品再度来到中国,将于8月23号、25号在北京天桥剧场,8月30、9月1日在上海上文化广场分别上演两场。据悉,上海的两场演出已几近售罄。

这部剧由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演出,首演于2013年5月,在俄罗斯获奖无数,成为剧院镇院之作在北京首演前夕,该剧的导演、俄罗斯联邦功勋艺术家格里高利·科兹洛夫带领剧组的全体演员,和北京媒体及观众分享了他们眼中的《静静的顿河》。

作为一部前苏联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静静的顿河》和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曾经影响过一代中国读者。但对于年轻一代的观众而言,这部小说的名字是如此熟悉,对其内容却又如此陌生。

为此,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学会的会长刘文飞在北京演出前也分享了这部俄罗斯文学史诗巨著背后的很多故事,对观赏这部八小时的巨制,也有很多背景性的帮助。

《静静的顿河》剧照

话剧《静静的顿河》改编自前苏联作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历时14年创作的同名长篇小说,故事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结束的动荡年代,顿河地区哥萨克民族历经波折的生活、顽强的斗争及苦难历程。

四幕8小时的剧情以战争为背景,以1912到1922年间梅列霍夫家和科尔舒诺夫两个哥萨克族好友家庭间发生的故事展开。

主人公格里高利是生长在顿河岸边的哥萨克,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阿克西妮亚之间,徘徊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他既是英雄,又是受难者,他有着哥萨克的一切美好品质——勇敢、正直、不畏强暴,而同时,格里高利身上又带有哥萨克的种种偏见和局限,在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

《静静的顿河》剧照

初生的世界大战和随之而来的悲惨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剧中每个角色的生活。俄罗斯哥萨克人数百年的生活方式被摧毁,看似牢固的家庭纽带被打破,意识形态的差异让一家之亲的人们站在“不同的队列”……

这部作品的抒情性和史诗性紧密交织在一起。作品中,格里高利·梅列霍夫的个人悲剧征途是一个得到和失去的征途,是一个错误与失败的征途,也是整个俄罗斯人民在上个世纪初所经历的征途。

《静静的顿河》剧照

肖洛霍夫凭借《静静的顿河》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而这部史诗性的鸿篇巨制也决定了话剧的体量,导演格里高利·科兹洛夫说:“《静静的顿河》最初是24个小时,包括演员幕间休息时间,现在8个小时的版本已经是最精华的部分了。”

巧合的是,由于今年是俄罗斯文学年,俄罗斯航空的一些飞机会以俄罗斯文学大家命名,而剧组此次从俄罗斯飞往北京的飞机,恰巧就是“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号”。

《静静的顿河》剧照

以下是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学会的会长刘文飞在北京演出前关于肖洛霍夫、关于《静静的顿河》及其在中国的分享发言,略有删节。

《静静的顿河》剧照

刘文飞:这部话剧我还没看过,我想我主要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谈谈这部作品。

第一个我要谈的,在座的都知道肖洛霍夫作为一个俄国作家,或者我们以前叫苏联作家,在中国肯定是没有人不知道的,他已经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他家喻户晓的原因有几个:

原因一:他在中苏友好的时候,他是官方苏联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之一,那个时候引进文学作品一定要引进当时最有名的作家之一。

原因二:肖洛霍夫是得诺贝尔奖到目前为止六个用俄语写作的作家中间唯一一个得到苏联官方承认的作家。但在苏联时期得到官方承认的就是得到我们的官方承认,我是指在友好的时候。

比如第一个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国人是蒲宁,但是蒲宁得奖的时候是作为一个流亡者,他生活在巴黎,他得了诺贝尔奖。第二个得奖的是帕斯捷尔纳克,他在莫斯科,但是他得了奖以后居然不允许他去受奖,你要是去领奖就不要再回来了,也就是很反对他。然后得奖的就是肖洛霍夫,他获奖以后苏联人非常高兴,说你看我们伟大的苏联文学终于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可。他得奖不久以后诺奖又颁给了索尔仁尼琴,索尔仁尼琴得奖之后,又开始了苏联跟西方的斗争。第五个得奖的是布罗茨基,他是白俄罗斯人。

也就是说在所有诺贝尔奖作家中间,实际上只有一个作家受到了西方、俄国和中国三方一致的认同。

原因三:肖洛霍夫在中国有名还有一个原因,是“文革”时期他变成了最大的批判对象。前几天都对他恭敬有加,突然后来发现他是我们的最大的仇敌,这是肖洛霍夫“文革”时期在中国的记忆,在批判的时候也在扩大、保持他的知名度。

最后说一句,肖洛霍夫在中国是非常有名的。

《静静的顿河》剧照

第二个问题我谈谈《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是俄国作家中间非常走运的作家,他在刚刚写作的时候,他的作品就被介绍到中国来,而且他是一个只有二十几岁的作家。第一个注意到他创作的人是中国的鲁迅,不是每个外国作家都有这样的幸运。

《静静的顿河》1928年在俄国一个叫《十月》的杂志上开始连载。鲁迅不懂俄文,但看到这个杂志以后,他知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品,就请了他的一个朋友叫贺非,请他从德语把这个作品翻译成中文。他后来编了一个书,就把《静静的顿河》列到他这个书里面,但是只是《静静的顿河》的第一部,所以真正的肖洛霍夫发现者实际上是鲁迅。

鲁迅编的这个《静静的顿河》实际上就是第一种译文,《静静的顿河》到目前为止至少有五个译本。第二个译本就是我们以前一个俄语界的老前辈叫赵洵,他在看到贺非从德语译过来的版本,他对照俄文发现不完全像,就从俄文把第二部印出来。出版的时候是1936年,就是肖洛霍夫写的前两部。

到了1940年中国有一个著名的翻译家叫金人,他翻译了全本的《静静的顿河》,从1941年开始出,到了1953年的时候就开始出齐了,40年代到50年代就出齐了《静静的顿河》四部的全文。

我想大家可能会感受到,我们出齐《静静的顿河》是在1941年,1941年是什么时候大家是知道的,抗日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所以当时《静静的顿河》在上海出版了以后,有一个作家叫巴人,他就说这是在上海文学界最大的一个事件。

我想他说这个事情的时候,俄国的朋友会有感觉,就像在列宁格勒围困时期依然要听肖斯塔科维奇的《围困》一样。我们在上海的孤岛里面,中国的一些作家、翻译家躲在租界里面,外面都是日本,我们还在做我们的文学翻译,这个实际上也是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一种体现。所以《静静的顿河》在中国还是起到这样的作用的。

第四个译本就是在金人去世以后,198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找了金人的一个朋友,叫贾刚,这个人是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俄语教授,后来他把这个重新校了一遍,从1988年到1998年出了七次,印刷了七次,印数约有45万。其实当时的五六十年代,金人的译本就有40万。再说第五个译本,1986年作为诺贝尔奖获奖丛书出了新的译本,这个译者叫力冈,我们一般认为这个译本是最新,也是比较好的一本。

在《静静的顿河》中国的流传史中间一共出了五种译本,总的发行量我觉得,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数字,但是我觉得光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两个版本就有将近100万册,我想全国加起来将近200万册的可能性是有的。

《静静的顿河》是一个150万字的巨大的作品,这样一个作品能够在中国出到200万,其能量大家可以想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俄罗斯文学:影响与印象之八——静静的顿河波澜壮阔
俄罗斯文学:影响与印象之九——哥萨克之子诺奖得主 来自顿河的世界级文学家
肖洛霍夫:从哥萨克村落到诺贝尔文学奖
肖洛霍夫:爱情的顿河并不平静
每日荐书20210221
如何评价苏联作家的肖洛霍夫的诺贝尔奖作品《静静的顿河》——之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