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保健品”和“药”混战的年代

我患有多种疾病,经常去医院,医生开药,药抑制了一些症状,比如血压降了,血糖稳了,帕金森病的颤抖好些了;但也有吃着药血压升了,血糖不稳,手脚还是乱抖的时候,让人有些糟心。这时出现了保健品,保健品说:是药三分毒,你不怕毒坏了脾胃损坏了肾吗?我们没有毒,还能排除你吃药吃进去的毒,我们能提高你的免疫力,延缓你衰老,一句话,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体的问题,等到问题都解决了,你就不用服药了。

我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路边一家挺温馨的健康体验馆里听到这番话的。很心动,毕竟肠胃和肾是根本啊。

“体验一下?”

“呃,好吧,试试。”

从此和保健品结下难解之缘。

保健品公司的老总出生中医世家,一搭脉就能说出你的三病六痛,不由你不服;公司的员工都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养生的套路话说得十分流利,一张小嘴也很甜,想想小小年纪出来挣钱不容易,于是有了三分怜悯;一百余名顾客成立了自己的协会,有会长,逢年过节公司联合协会搞一些文艺活动,或者外出旅游,貌似有组织关怀的样子;至于保健产品的效果怎么样,有顾客会气昂昂地告诉你:有用,我就是例子!

我想,保健品乃是科学家们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就算老总、员工、会长、顾客都信口雌黄,难道科学家也会骗人?!

于是虔诚地买,虔诚地吃,好像有感觉,又像没效果;

一年过去了,二年过去了,想不吃了,割舍不了的是面子,心里存在的还是希望。

因为身体不好,总被各类保健品公司关注着。终于挣脱了,又掉进新的轮回。换了几个产品,一个比一个高级,然而每次总被过程弄得心里一阵激动一阵茫然,脑子混混沌沌的。

病还是不好。二十多万已经豁出去了。

终于有人的子女看着不对头了,父母亲的钱袋子一天一天瘪下去,家里橱顶上、柜子里能治百病的保健品越叠越高,他们有意见了。起先内部规劝,老人不听,于是闹上了媒体。

官媒很重视,多地电视台做了专辑对此现象进行曝光,予以抨击。

殷殷切切的公益广告词是:老年人啊,千万别上当,有病去医院!

人民日报(据说是网报)也发话了,掷地有声:凡是保健品都是骗人的!

但这时的保健品已经搞大了,各种保健品公司打着健康的旗号遍地开花,当然它们对国家GDP的贡献也已不容忽视了。于是电视上出现这么搞怪的事情,才义正词严地讨伐了某保健品的罪行,下一秒镜头一闪,动听柔美的音乐声起,出来一个名角儿,为另一个保健品做广告!

到底是“是药三分毒”,还是保健品“骗子”,双方各执一词,混战场面一片硝烟,看不见真实面目,搞不清谁是谁非。

那么,吃药还是吃保健品,寻求健康的老人们也在徬徨、在纠结。

前两年,我已经和“保健品”绝交了。我和它绝交,并非因为保健品是骗子。我们先把一些概念搞清楚,然后,慢慢说。

保健品是什么?

顾名思义,应该是对亚健康人群的一种调理、保健,不具有治疗效果。糖尿病是病,胰岛出问题了;帕金森病是病,脑神经系统出问题了。有病应该服药,药才是治病的,让有病的人服用保健品,是不是“文不对题”?

如果保健品的疗效比药还灵,不但能摆脱药物,还能根治疾病,那它为什么不进入医院推广应用,而要凭借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去推销?这个逻辑漏洞很明显,而“当局者迷”的时候竟然会分辨不了。包括我!

国家对药、保健品、食品的划分都有标准的。是药必须有药检准字号,它的问世要经过千锤百炼,所有的副作用都明明白白地写在药品说明书上,包括0.01%的概率,因此药的所谓毒性对人体的损害是极微量的,可以经得起几十年的考验。

达不到药的标准,而有一定保健作用的,只能取得健字号。正宗的标识是一个类似花冠的蓝色图案。

包装上连“蓝帽子”都没有的,是按照食品标准来考核的“食”字号。

因此,保健品或者食品类保健产品本身不骗人,既然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核,说明它具备了立足于世的资格,或者它有存在于世的理由。

骗人的是商家。商家硬要把保健品说成有药的疗效,是骗人;商家挥舞着“是药三分毒”的大棒攻击西药,是包藏了祸心;商家巧舌如簧,软缠硬磨地给老人们灌迷魂汤,是别有用心!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赚钱!为了一个小团体或个人的利益。

商人赚钱,无可厚非。只是君人爱财,取之有道;诚信经营,磊落光明;种种夸大其词的忽悠、唯利是图的做法,无异于掠夺!

至于那句充当打击西药狼牙棒的“是药三分毒”,追根溯源,是我们老祖宗的话,这里的药,当时应该指的是中药,中药是药,为什么一口咬定是西药呢?那时西药还没有进入中国呢。

是药三分毒,如果是指药物的偏性引起人体阴阳失衡,那么食物吃得不对头或者吃多了不也有不适感吗?不信,连吃几顿苦瓜试试!有胆量的吃了螃蟹再吃柿子试试!

药和保健品的互攻互损,说到底是利益集团存心混淆概念而挑起的一场混战。这场混战带来的后果是,老百姓更晕头转向了。明明得了病却拒绝吃(西)药,因为是药三分毒;想养身却不敢买保健品,因为保健品声名狼藉,简直就是骗子的代名词!

人食五谷,孰能无病?但有谁能理解病患的这种纠结?

其实无论是药还是保健品,都只是人们对它的一种称谓,而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它的称谓,是它对人体的作用。比如人参,石槲,既能治疗疾病、也能强身健体,你管它是药还是保健品。同时我仍坚持认为,保健品的研发是生物科学的成就,是科学家辛勤劳动的结果,而且被证实有利于人体提高免疫力,可以延缓衰老步伐。保健品之所以变了味,只因落到了无良商家手里,成了骗取老年人钱财的工具。所以保健品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第一看它掌握在谁手里;第二,看它是否用在需要的时候,需要的地方。用对了,能救人,能健身,能延续生命;不根据自身情况,道听途说,盲目滋补,滥用瞎用,只会适得其反。

我患病多年,走了不少弯路,也收获了不少心得。

1.有病要上医院,该吃药就吃药,切勿讳疾忌医,切勿做驼鸟,切勿用保健品打发自己!

2.对小病不必大动干戈,人体有自愈能力,当机体失衡时,它会启动自愈系统进行调节。如强加干涉,可能会引发另一个问题;如过分“宠爱”,会致使器官因闲置而退化;

3.做个智慧的患者,针对自己的疾病,学习掌握一些预防和康复方面的科普知识;

4.警惕商家屡试不爽的“活动促销、优惠降价、团购套餐、只此一次”等等伎俩,拒绝针对人性弱点的种种引诱,守住自己的底线;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开朗的心情,坚持恰如其分的运动。

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和愚昧。让我们以健康的方式走上健康之路!(2020/7/2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东邪西毒”之药物副作用
浅谈西医、中医与保健品
健康三道防线相辅相成
养生不是乱吃药
养生并非一味恶补 药补应避开中药之毒 | 合肥在线
是药三分毒 不能过份依赖中药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