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了14年的王立群,却因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被质疑,其实很冤

2006年开始,王立群登上了《百家讲坛》,从此开始了走红之路,这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此后的10多年,王立群连续任《百家讲坛》主讲人,他把《史记》讲得深入浅出,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持人”。

笔者还记得当年王老师说过:“《史记》中很多原文我都能背”,一个能把《史记》讲得这么精彩的学者,显然是有水平的。他得精通历史,有很好的文学修养,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还要有自己观点。也正因为如此,后来哪怕没有《百家讲坛》,王立群也照样人气不减,先后参加了《中国诗词大会》等多档节目。也就是说从2006年开始,至今他已经红了14年了。

人红了一言一行自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近几年王立群也因为一些小事受到了质疑。爱好诗词的朋友,应该都读过杜牧的《山行》,是一首入选小学课本的古诗,全诗如下: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的是作者在秋天登上寒山看到的美景。这28个字向来为后世所称道,正如《唐人绝句精华》中所言:读此可见诗人高怀逸致。

读这首诗一般大家有两个关注点,一个是“白云生处有人家”到底是“深处”还是“生处”,这个明清版本不同,明代诗集一般写的是“生”,而清朝的一般写的是“深”。无法考究哪一版是原作,所以两种写法现在都算对。另一个关注点在于“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在一般认为,“坐”是因为的意思,一如《乐府诗集·陌上桑》中的“但坐观罗敷”。

这两点弄清楚了,理解这首诗按道理是没有难度的。王立群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赏析这首诗时表示:“古代诗歌中关于节序的诗往往分两类,一类是伤春,一类是悲秋,看到秋天,特别是晚秋感叹特别深。这首诗是作者本人对生命这个过程的一个触动,要热爱生命的每一个过程,善待生命的每一个过程,春夏秋冬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因为这样一番赏析,王立群受到了不小的质疑。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的大教授孙绍振就撰文表示王立群理解错了,这不是一首悲秋诗,相反是一首赞秋诗。诗中已经写了“霜叶红于二月花”了,都觉得秋天比二月早春时还要美了,诗人也说了是因为爱秋天的枫林,所以才会停下马车来看,以致忘了归期。

孙绍振教授的理解确实是没有问题的,杜牧这首诗确实并不是悲秋,所以他的这一看法,也得到了不少网友的支持。这一点并不只是他这样认为,从明、清众多文人的点评来看,大家基本都是这样理解的。那么这样就能认为王立群理解错了吗?笔者个人认为不能!

咱们认真理解王立群的话,他的观点其实是两个层次:第一层,一般写秋天的诗多为悲秋之作;第二层,但杜牧这首诗却充满了对人生的哲思,由悲秋变成了劝大家热爱生命。事实上,王立群这种理解方法是非常有水平的。

诗的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从远、寒、斜等字眼,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杜牧初见寒山秋景时,确实是有悲秋之意的。真正让他感受到秋寒之处还有温暖,是从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开始。本来伤怀的诗人,看到山中人家,便觉得这寒山有了人间烟火气,心中扬起一丝暖意。心境变了,赏秋的心也就变了,看到红叶也觉得比春花还绚烂了。

所以诗人前后的心情,其实是有一个转折的,通篇来说它并不是悲秋,而是对生命的思考,得到的结论就是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过程。 王立群并没有定义此诗是悲秋,反而理解出了杜牧这一心境的变化,从对生命的理解上赏析这首写景诗,这个深度显然比单纯理解成赞秋要更高明。

孙绍振教授及一些网友,听到王立群说“悲秋”二字,就断章取义地认为他理解错了,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王立群此次被质疑其实很冤,他并没有错。

很多人都说,对一首诗的理解,应该是见仁见智的事,所以没什么正确答案。对此,笔者不能完全认同。对大多数作品来说,水平的高低或许见仁见智,但诗的基调是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出来的。对于王立群老师的这次被质疑,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牧这首诗第二句古人就有分歧超越了悲秋境界,细细品读不同寻常
火了多年的康震,因“停车坐爱枫林晚”被专家质疑,其实他不算错
“停车坐爱枫林晚”何意?专家指出诗词大会康震王立群都理解错了
诗词日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笔下这首最具诗意的秋诗,我们这些年竟然都背错了!
郦波解读杜牧《山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