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育儿学问:适当的关爱是给孩子最好的心理营养

家长的关爱是孩子健康成长中需要的维生素,但家长应当牢记,孩子需要正常剂量的维生素,缺它不可,过多无益。只爱孩子,不培养他爱亲人、爱周围的人,孩子的情感也不会健康发展。

现代的孩子,父母都给他们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最好的,这种行为是溺爱并非关爱。面对现代儿童,父母首先要了解你要给孩子的是他所需要的,而不是他所要求的全部。家长对孩子“爱”的尺度上要把握准确。必须是科学而理性的,这个尺度就是:关爱而非溺爱。

虽然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这并不代表你得帮他做完所有的事,在父母对孩子有无限的期望和等待的同时,我们希望的是肯定生命的价值,只须提供给他良好、具启发性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环境,使他发展健全、完善人格,而不是时时盯着孩子,表现出你那无微不致、无处不在的关注,一味地将孩子塑造成你心目中的模样。

概括起来说,中国有些家庭对儿童使用的是溺爱式的“摇篮教育策略”。儿童在生活上是放在摇篮里竭力呵护,比如吃饭、穿衣服,甚至洗脸都要父母或者祖父母包办。而这正是儿童正常成长必须学会的基本能力,如果这些不会,学习其他社会生存技能就无从谈起。

儿童生来具有的各种本能和反射,能被环境发展成多种多样的习惯。如果父母有意识地“减少点”对他们的关注,他们将更容易适应未来生活的变化,走得更快、更好。当然,这里讲的“收回”或“减少”,并不是说我们今后将不关注孩子了,而是要减少那些表面的、外显的关注行为,而转向增加对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关注,这种内在的关注将有力地支持着孩子的成长。

父母应对子女爱而不娇,严格而民主,才能使儿童养成热诚、活泼、端庄、独立、协作,善于与别人相处,社会适应力良好的性格。生活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和品德的重要途径。从出生开始,从点点滴滴小事入手,坚持下去,日积月累,才能形成孩子自身良好的、稳定的性格品质。

我们对待孩子要宽严并济、严中显爱、爱中有严,要严之有理、爱之有度。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不仅仅关心孩子的生活需要,更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要给予孩子深沉的、广博的爱,关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如把孩子的照片按日期、内容进行排列,装订成册,建立成长档案,使孩子能经常翻阅,从中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要创造一个适合孩子的环境,那就是充分尊重儿童的天性,尽量促进儿童的自发性,给孩子一个自由自在的生活空间。要消除成年人对孩子的过分影响,成人不要束缚他们的手脚,不要事事包办代替,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做一定的家务劳动,学会自我服务。要想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父母的心理也需要“一同成长”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很多事都可以等待,陪伴孩子成长和为父母养老等不得,对吗?
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李玫瑾谈成长心理发展
家庭文化影响孩子成长
罗清军 |读不懂孩子怎么想的?这篇文章讲的很全面
情感智力:培养孩子的新方法 、做高情商的父母 、 怎样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