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辉光日新1327】天天读经典:道之以政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天天读经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篇》


直解: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就会钻法律的空子,想方设法逃避制裁,还会以此为荣,不以为耻;用道德教化来引导他们,使用礼制来规范百姓的言行,老百姓有了正确的评判标准,有了良好的道德规范,有不合规矩的言行时就会有羞耻之心,遇到事的时候也就会自觉地按照规矩办了。

注释:

道:有人理解为“引导”,有人理解为“治理”,感觉都有道理。我又参看了上上篇的“为政以德”,在想这两处的“政”和“以德”是不是一个意思?我觉得,此处的“道”可不可以理解为“说道、告诉”?或许与“说”有关的才离它的本义更近些。如果理解为“说”的意思的话,那么,此篇的“政”和“以德”就可以理解为是跟“为政以德”的“政”和“德”是同样的意思了。
齐:整齐,引申为“约束”,“让......保持一致”。
耻:羞耻心。所以无耻是没有羞耻心,有耻就是有羞耻心。
格:有人解释为“正”,有人解释为“至”,我一直想弄懂古代的“格”的原义,因为在“格物致知”中,有些人解释的“格”我也不太理解、不太认同。此处,我觉得理解为“正”也就是“标准”,进而引申为“守标准、守规矩”或许更贴切些。


我的理解:

孔子说:“告诉(引导)人们要安分守己,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偏不斜。光说不行,还要有所约束。用什么来约束呢?用刑罚来约束、处罚不正的。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呢?有些老百姓不做不恰当的事,不是因为有羞耻心、觉得不好才不做,而是为了不被惩罚; 有些老百姓也会钻法律的空子,规避处罚,或者在不被发现的时候、地方偷偷去做,他们不会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感到羞耻。
告诉(引导)人们要守规矩,要按照正确的法则做事才会有好结果。用什么来约束呢?用礼制,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老百姓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有不当言行的时候才会有羞耻心,才会认错改错,自觉守规矩不再犯错。

现实意义:

以闯红灯为例,不开车的时候,遇到路上车辆行人较少、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我很可能会闯灯通行。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会告诉自己“又闯红灯了”,有一丢丢羞耻心,时间长了、次数多了,现在几乎不会再去想该不该闯了,几乎当成了天经地义,毫无羞耻之心。

开车的时候,路口有抓拍监控或者有警察蜀黍在那里,即使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也会自觉地按照信号灯指示通行,我不是知道闯红灯不对,而是惧怕被抓拍、处罚。

我想,我原本也是一个知礼守礼的人,我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刚开始的时候,我静静地等红灯变绿再通行,那些闯红灯的人会嘲笑我:“这么死板干什么?又没有人。仅管过就是了!”看着那些闯红灯的人大摇大摆的走过去,听着他们的嘲讽,我也慢慢地变得“灵活”起来,次数渐渐地多了,羞耻心也就不知不觉地丢失了。

但愿,缺德、失德的像我这样的人越来越少,缺德、失德的行为越来越少,社会风气越来越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羞耻心不能丢】
【经】《孟子》 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八德:什么叫“耻”?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管人、用人、育人、留人之道(十分经典!老板必看!)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