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辉光日新1415】《论语》拾遗:(子由)“人不可貌相”与“不走歪门邪道”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天天读经典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论语.雍也篇》

注释:

子游、偃: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孔门十哲”第九人,“孔门七十二贤”中唯一的南方弟子,人称“南方夫子,为孔子所称赞“吾门有偃,吾道其南”。

武城:鲁国的城邑,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 

澹台灭明:人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后来也是孔子的学生。据说他去向孔子求学,孔老夫子看这个人长得太难看,并没太在意他,结果他没过多久就走了。后来他回到南方,他和他的弟子们名动诸侯,无论走到哪里,各国元首都欢迎他。所以孔子感叹:“人不可貌相”,承认自己看走了眼。“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指的就是这个人。至于“澹台”是人姓还是地名?是人因地贵?还是地因人显?待考,争执下去也没多大意义,随便吧!

参考资料的解释:

子游担任武城的地方官。孔子说:“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优秀人才了吗?”子游回答说:“有个名叫澹台灭明的人,行路时从不抄小道、不走捷径,不是公事,从不到我家里来。”

理解延伸:

“行不由径”,“径”原义是指小路,所以有人理解为“不走小路”;有人凭生活经验,觉得小路可能比大路更近,所以理解为“不走捷径”;有人引申理解为“不走邪路”......南怀瑾先生觉得不妥,我也觉得不妥。

南先生认为澹台灭明“有时不依常规,不循常道,有点满不在乎的味道......所以孔子对他也看走了眼。”
我觉得澹台灭明行事光明磊落,不搞歪门邪道。径,小道儿,引申为“捷径”、“后门儿”,如果没有公事,从来不到子游家里来,更不用说来“送礼”、“走后门儿”了。
通过本段文字可以看出,一,孔子比较重视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所以才有此问。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才能,不仅在于个人的能力有多大,而且还在于善于团结带领其他人一起共事,能够调动更多的人的积极性。
二,澹台灭明是个正派且自律的人,不去搞拉帮结派、小团团伙伙等歪门邪道,很注重生活中的小细节,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没有公事,从不往领导办公室甚至家里跑。由此可见,他在南方能受到各诸侯国元首的礼遇,完全是因为他的才能和个人魅力,有真才实学的人,走到哪里都会遇到识才惜才的人。
三,子游举荐贤者,是重才,出于公心,不会因为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而有偏心。子游在举荐别人的时候,也彰显出自己的个性;我们在评价别人的时候,其实也在告诉别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因此,我们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能看到别人的好处,说明我们也是一个好人;说人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因以貌取人差点错失一个大弟子,孔子为此深感内疚!
“人不可貌相”说的是谁
《读论语.雍也篇》知人之明
论语日课134:走大路,不找捷径
#每日学论语#6.13【2016-11-17】
“人不可貌相″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