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辉光日新1428】《论语》拾疑:(南子)三人成虎 流言可畏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原文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篇》
注释

南子:卫灵公夫人。据传她当时把持着卫国的朝政,行为不端。

说(yuè):通“悦''。

矢:通“誓"。

所一一者:相当于“假如……的话",用于誓词中。

厌:“压”的古字,本义为覆压。此应为以诅咒镇服、驱避可能出现的灾祸,或者招致灾祸于人。


直解

孔子应召去见了南子,子路知道后很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假若做错了什么,就让上天降祸给我吧!让老天爷惩罚我吧!”

延伸
先简单介绍一下孔子见南子的背景:
南子是卫国的美女、国君卫灵公的宠妃,据说把持着卫国朝政,在朝野中口碑并不好。
孔子周游列国刚到卫国的时候,南子就曾托人告诉孔子,要召见他,当时孔子并没有答应。后来有人告诉孔子,要想在卫国有所作为,必须要得到南子的帮助。终于有一天,孔子去见了南子。
孔子在周游列国过程中,停留在卫国的时间相当长,据传卫国本来有意要留孔子,要把国政交给他;孔子的学生中也有很多人怀疑孔子想要在卫国取得君权。
孔子见过南子之后,子路知道了为什么很不高兴?因为南子的名声本来就不好,孔子本来不想去见她,最终却还是见了,或许子路是认为孔子言行(表里)不一;另一方面,或许在孔子去见过之后,社会上关于孔子与南子的传言很多,或许子路也认为孔子有野心,想要在卫车取得君权。
子路不高兴,孔子为什么发那么重的誓?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子路的个性。子路是一个“性鄙,好勇力,志伉直”的性情中人,从前文书中也可以看出,他近乎迂腐、性耿直、认死理,很可能是当面质问孔子,弄得孔子下不来台;另一方面,则是三人成虎、人言可畏。各种流言蜚语不仅使孔子的人设崩塌,使他不断遭受外人的攻击;更使他的团队内部出现分化,弟子们也开始质疑他的为人和理论。
被人误解了,陷入流言蜚语怎么办?通过孔子的事例不难看出,面对流言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正像有些人说的:相信你的人不用解释他也懂你,相信你;不信你的人再怎么解释他也怀疑你,解释等于掩饰,掩饰就是讲故事、编瞎话儿。所谓“谣言起于愚者,流言止于智者。”面对流言蜚语,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个正直的智者,得正坐得端,无须屈尊畏谗言;远离愚者使谣言不起;把流言交给时间让时间去还原事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要远离是非很难——舒生读《论语》第134
君子何须怕流言——《论语》悟读【142】
荒唐春秋:卫灵公精心安排妻子与她旧情人约会
林丹身边,少一个子路| 原典1.08
#每日学论语#13.7
人不知我很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