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6.6【辉光日新1627】(侍于君子有三愆)说话要分场合、讲分寸(图:北京路上的晨光)
userphoto

2022.09.01 山东

关注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前人智慧

【原文】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助解】

愆(qiān):过失。

瞽(gǔ):眼睛瞎。

【大意】

孔子说:“侍奉君子容易有三种过失:没有轮到他发言而发言,叫作急躁;到该说话时却不说话,叫作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叫作盲目。”

这一章,参考资料的理解说明了讲话要注意场合、要有分寸,该讲的时候就讲,不该讲的时候就要学会倾听、学会闭嘴、不能随便乱讲。

但是我对这样的理解还有些疑问:为什么是“侍奉君子”?“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本章中的“及之”应该跟《卫灵公篇》第33章中“知及之”的“及之”意思差不多,或许不是“轮到”的意思,而应该是“适应、达到什么层次”的意思,在这里,或许有“理解透”的意思。

侍,本义指伺候、在旁边陪着;君子,我觉得应该是指长者、德高望重的人,或者是地位比较高的人;每句话的第一个“言”,我觉得应该是君子之言,也就是君子所说的话或者作出的论断;“颜色”,或许是指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语言等。

-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

因此,我理解的这一章的意思就是:

孔子说,我们在陪德高望重的长者说话的时候,往往容易犯三种过失:

01

·一种是,对于他们的话还没理解透就随便发表意见、说三道四,这样的人太急躁;

02

·第二种是,完全理解了长者的意思,却不声不响、一声不吭,这样的人就有点深藏不露、让人琢磨不透;

03

· 第三种就是,忽视了说话者当时的形势、环境、语气、语调和肢体语言等,望文生义地理解说话者的意思;或者是像和尚念经似的、机械地读文字,没有丝毫表情、语气语调,这样的人就是盲目地瞎说。

跟别人说话是这样,其实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也是这样,要感情代入,深入了解作者当时的情景,与作者共情,或许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原意,才能真正读懂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新光影像】

读书改变生活

学习改变命运

《新光影像》

用影像记录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侍于君子有三愆”
论语:侍于君子有三愆(16-6)
16-6季氏篇。
【经典品读】侍于君子有三愆
讲话的技巧(一)
【第397期】音频学《论语·季氏篇第6章》怎样避免陪君子说话容易犯的三种过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