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为一个作家

『阅读本是寻常事,繁华静处遇知音』



刘晓村:1969年生于成都,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先后供职于四川作家协会、中央戏剧学院。著有长篇小说《蚀城》(作家出版社)《幸福还未到来》(作家出版社),担任多部影视剧编剧、文学策划,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戏剧评论、人物专访等作品逾百万字。


  

文 | 刘晓村

写于 2015年7月14日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著名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在其随笔集《伊斯坦布尔》中,有不少章节都提到父亲曾给予他从事写作事业的决定性影响。帕慕克从美国人开设的私立中学校毕业后,考入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学。学习具体而实用的技艺,既是他那土耳其上层家族对他的希望,也是他从小就喜欢绘画的自然结果。当他开始大学生活后,他却发现自己真正喜欢干的事是写作。这种错位曾让他特别困惑和迷茫。他知道,不管是把绘画还是写作当作职业,都会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他母亲认为,在土耳其,画家和作家都活得没有尊严,天资聪慧的帕慕克,何苦要去做这种最没前途的工作。已经与母亲离婚的父亲,其时是一家跨国大公司的老板,他继承了帕慕克祖父的大笔遗产,相当阔绰富有。帕慕克眼中的父亲是天之骄子,他从小锦衣玉食,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万事顺遂。父亲对文学艺术非常喜爱,他翻译诗歌,写作散文,崇拜艺术家,他曾饶有兴味地对帕慕克细诉在巴黎邂逅萨特的趣事……


奥尔罕.帕慕克


周末的时候,父亲经常开车带帕慕克出去兜风,路上聊聊人生。有天,父亲似乎是随意,然而又相当睿智地告诉帕慕克,“听凭自己的直觉与热情做事十分重要。人生其实很短暂,如果知道自己这一生想做什么,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事实上,一辈子写作、画画的人,能够享受更深刻、更丰富的人生……”


父亲的这番话,帕慕克有些意外,他一直艳羡父亲的生活,他认为再没有比父亲的人生更惬意成功的了。同时,父亲的这番话,对极度孤独彷徨的帕慕克,又是何等重要的开示和鼓舞……

 

成为一个作家,是否也是爸爸的理想?!我没有问过爸爸,毕竟他是一位资深的编辑,发现、培养和造就了几个作家。


成为一个作家,对我来说,从小似乎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是因为酷爱读书。这爱好延续了40年,从来没有改变,也从来没有别的爱好超越这个爱好。



有许多年,爸爸总是提着一只黑色的人造革提包去上班。提包没有光泽,很破旧,就像如今老年人用的杂货袋。提包挂在爸爸28型号的自行车左边前杠上,跟着他上班下班。通常都到吃晚饭时间了,爸爸才下班。爸爸的自行车一进院子,我就会满怀期待去迎接他,迫不及待地接过他的提包。不是我特别孝顺或比较懂事,我们这代人其实都是疏于人伦教育的,我和哥哥并不懂得要去迎接辛苦工作一天的父母回家。我盼着爸爸回家,只不过是觊觎他提包里的东西:书。


是的,爸爸的提包里隔三差五总是有书。自我有记忆以来,他是在四川地震局办公室工作。爸爸的提包里,就有不少地震科技方面的书,还有地震知识的连环画。对于文字的喜爱让我饥不择食,抓书就看,就是地震科普书籍,一样看得十分入迷。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一批西方文学名著解禁。爸爸妈妈省吃俭用、经常是连夜排队去新华书店购买书籍。爸爸的提包里,藏着更多的惊喜。我们一家人小心翼翼、爱不释手地捧着新书轮流翻看。为了让书的寿命尽可能延长,妈妈会找来报纸或挂历纸包书。当然,爸爸包的书更加齐整美观。爸爸扎实的书法功底也用在为书籍题写书名上面。而哥哥和我为抢看那些名著,吵架打架已是家常便饭。



很快,爸爸调到四川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工作,我也已经12岁了。爸爸的提包里,更是永远不会缺少书籍。一本、两本、很多本,有时我打开爸爸的提包,简直都要欢呼起来了。


爸爸酷爱书籍。他买书、编书、读书。他的提包,从不叫我失望。


从爸爸的提包里拿到书,我就赶紧出门,家里住平房,总是比较阴暗。家门前的竹椅子上,我已经沉迷在书里。天,就快黑了。黄昏的那段时间,字迹看起来费劲了,我还是不愿意放下书。妈妈马上就要出来收书、要斥责我“吃书”带来的眼睛迅速的近视了。我要在此之前赶紧多翻几页书……


在那个物质贫穷的年代,我是书的饕餮之徒。很早,我的阅读量就超过了爸爸。我不求甚解,狼吞虎咽,走哪儿都在看书。在少女最美的青春期,我把自己看成了一只“鸵鸟”,弯腰驼背,高度近视,不切实际,不求上进,呆头呆脑。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刻意鼓励我多读书。在妈妈看来,我的身体过于孱弱,只要是身体无恙,她已经阿弥托福。而爸爸,他更是从未要求过我做点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希望我一生都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成为一个作家,曾经只是爸爸反抗学校教育的一个出口。在他发现我比大多数同龄孩子更敏感、更酷爱读书之时,他夸大了这种特质。妈妈还在焦虑我严重的文理偏科时,爸爸总是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小小的得意。爸爸当然看不到读书使我自小就比同龄人更胆怯孤独,更沉溺幻想。他更不明白,正是我比同龄人在某些方面的早熟和更多方面的呆笨,我在很小的时候就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觉得对于我这样精神恍惚、热衷于做白日梦的人来说,除了成为一个作家,还能干什么?


成为一个作家,在爸爸的眼里,到底意味着什么?爸爸从未给我修改过一次作文,而我许多小学、中学同学甚至以为我的作文都是由爸爸代写。大概那些早熟的文章不大像出自孩子的手笔。爸爸从未让我参加过作文比赛,也没有鼓励过我要早早出书、早日成名,获得作文天才、少年作家的头衔。在我从事写作一些年头后,爸爸也从未提醒过我要加入某个写作组织,尽管我当时就在作家协会工作。


写作,一直是爸爸最服膺的事。它好像既不是职业,也不是作家这个头衔。它就是写作出来的文章,就是写作本身。如果说爸爸在潜意识中希望我能成为一个作家,也许只是想弥补他自己最终只是编辑的遗憾;也许他一直觉得我比他更能写;也许他也认为写作是我与生俱来的与缺陷紧密相连的天赋。写作是如此不需要刻意。作为编辑的爸爸明白,作家是那样一种自然生成的人,你只需发现他,只需鼓励他,只需说服他不要放弃,也就可以了……

 

我13岁就偷偷写起中篇小说来;16岁时散文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17岁写了独幕话剧,由我高中同学们表演,在学校轰动一时;18岁时写的散文被收入《千字文名篇导读》一书……我的散文、小说、剧本塞满抽屉,可是天生的致命的羞怯自卑让其中大部分作品永无天日。我对自己的写作总是很不满意,经常想要放弃。就写作质量来说,我得首先经过自己这一关,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这本散文集里的文章,多数是发表过、或是在博客上挂过,也就是说,曾被很多人看过。它们给了我些许自信。


我一直拒绝出版从前的散文。尽管爸爸一催再催,我都找各种借口搪塞过去。我不认为自己的散文值得结集成书,要求别人来看。现在我的想法变了,因为爸爸已经老到需要我去取悦他。爸爸一直说我的文章到处扔,有时自己都找不到了,出本散文集就都集中在一起,是一种总结。


在我人生的每一次转折点,我本能地想要选择轻松一些的路来走。既然我不是天才,放弃一些东西不是多么大不了的事。每次在我最心烦意乱的时候,爸爸总是会不经意地提及我的某篇文章带给他的感受,散文、随笔、评论、小说、剧本,他读的更多还是散文随笔。如同听到任何一位读者的反馈,我总是吃惊多过欣喜,然后说服自己,也许还是可以继续写下去的。


爸爸依然夸大我的写作水准,这也许是因为爱屋及乌,也许他就是那么认为的。不过我倒是一次次放弃了别的可能,乖乖回到书桌旁。



大学毕业以后,我一直在做着编辑工作,诗歌文学编辑、戏剧理论编辑。我就是一名职业编辑。成为一个作家,对我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我想要成为一个作家。是的,我想成为像夏洛蒂.勃朗特、张爱玲、考琳.麦卡洛、托尼.莫里森、多丽丝.莱辛、霍塔.米勒、耶利内克、爱丽丝.门罗……那样的女作家。虽然她们全都不可企及,但我就想成为那样的作家。


成为一个作家,是一种看待人生和世界的眼光?是一种生活方式?也许它对我来说并不具体,它什么都可以不是,但必须就是写作本身。


成为一个作家,意味着痴迷读书、意味着忍受写作时单调枯燥的日子、意味着永无止境地对灵魂的好奇和发问、意味着接纳全部的生活……

 

80岁的爸爸,提包升级换代了,全是哥哥淘汰给他的时髦货。隔三差五,他就会从提包里拿出各种新买的书籍来,清晨5点就已经在灯下阅读。我当然不会再去翻捡爸爸的提包,我的藏书,早已超过了爸爸。可是,我还依然没能成为自己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作家。这有时让我沮丧,有时给我希望。

 

成为一个作家,是我终生的梦想。


我走在路上。

 




—FIN—


文丨刘晓村

图丨网络

排版丨江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与青少年谈读书 | 马西良:读书的乐趣和感悟
《作家简谈写作》42.学习从书籍开始
短篇小说阅读和写作活动方案(二)
天赋可以培养,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
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写作,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写作
散文||买书品三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