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德峰教你如何看破人生——四书、佛家、道家、儒家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我们的次序一般是先《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那么《大学》为什么放在第一篇呢,因为它是 初学入德之门

《大学》的第一句话我们都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短短一句话,就非常能表现中国文化精神,中国哲学的根本特征。

首先第一句话:“明明德”

什么叫 明 明德 ?第一个“明”是做动词用的,第二个叫“明德”

“明德”是指我们本有的 仁心,我们每个人都有,比如给赤子之心,它是虚灵不昧,我们人人都有,后来禅宗就讲:“人皆有佛性”

儒家讲的“明德”,相当于禅宗讲的“佛性”,每个人本都具备。最先把这件事讲出来的是孟子:“人心有四个善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我们与西方哲学比较一下,特别是西方基督教。按照西方基督教的观念,人本有的是原罪,所以人的希望在信仰上帝,等待上帝拯救我们有罪的灵魂,我们自身对罪孽是无能为力的。但中国思想一开始就讲了明德,但会遮蔽掉,由于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还有肉体,明德是天地之性,肉体给我们气质之性,食色性也,我们要饮食,我们有各种利害得失趋利避害的要求等等,这一切都会让我们的明德遮蔽掉,于是有一个功夫一定要做,叫明明德,但前提是有东西好“明”,我们都有,叫“明德”,然后再度让他呈现出来叫“明明德”,这叫“复性工夫”,儒家讲的修养就是复性,恢复我们本有的明德。

真理不要到外面去求,“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

三字经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就是有明德的。“性相近,习相远”,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为什么就那么大呢,后天生活的习惯、方式、环境造成很大差异,于是本有的“明德”被遮蔽了。

那么如何“明明德”呢?

我们这个明德肯定是跟天道统一的,否则不能叫明德

《中庸》第一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我们的明德跟天道贯通的,那么天道在哪里,高高在上吗?你如何明明德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个人苦思冥想就能把明德“明”出来吗?不是的,第二句话来了:

“在亲民”

“亲民”是明明德的途径,体察人民生活。

后来朱熹把“亲民”改成“新民”,错了,为什么错了,因为那叫“改造”

不是说做了君王要亲民,做了官员要亲民,而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要亲民,我们都在体察人民生活,我们在其中,我们真切的体察人民生活是明明德的唯一途径。

大学是大人之学,不做小人,叫君子,做君子一定要天下关怀

什么叫“天下关怀”——体察人民生活

这就叫亲民。

第三句“在止于至善”

这是人生最高目标,达到最高的完善,做人要有目标。

第一个讲“明明德”是复性之工夫,第二这工夫哪里去做——体察人民生活,正确的领会人民生活中体现的天道,然后身体力行,达到个人人生的价值完美,在“在止于至善”

我们拿这三纲领跟西方哲学比较一下,跟柏拉图比较一下,差别就很清楚了。

真理不在人世之外,而就在人世之中

佛学中国化的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在禅宗的思想里,处处可读到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当然它是以佛家的语言来说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儒家经典,为何要从四书中篇幅最短的《大学》学起?
儒釋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三)上
<<大学>>导读讲义
曾子、子思与孟子之间的儒家传承
内圣外王之道
孔子大学中隐藏的修行秘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