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老中医告诉你:中药的量应该如何把控? 量!

岳美中曾感慨道:“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今天,人们往往受到西医的影响,受到现代科学方法的影响,对于中药的作用、用量总是考虑药物的化学成份,认为药物的剂量和浓度都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传统中药的使用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看看孙曼之老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作者:孙曼之

中药的处方剂量和西药的处方剂量并不一样。西药是从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半衰期、吸收的快慢、排出的时间的角度来观察。

中药的剂量则是从取象比类这角度来用药的。

所以西医和中医的方法完全不是一回事。

中药的出发点是四气五味,和取象比类所形成的升降沉浮。

中医眼里的药物是运动的:可以升,可以降,可以发,可以敛,可以散,具有很多种性质。这些性质我们都可以认为是一种动态,所以治疗一个疾病的时候,是按照气机运动的升降沉浮来进行治疗的。

但药物的升降沉浮和它的性味有直接的关系,其次与形状、重量、颜色也有一定关系。

例如:树叶轻,可以飘起来,最后落地。种子重,就会沉入下焦,最终因为又有生发之性,又会升起来。

这都是一种形象的思维,也是一种取象比类。

| 怎么升?怎么降? |

那么什么时候升?什么时候降?我们又怎么利用、控制这种性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如果剂量重,会沉降下去;剂量轻,会升上去。

但是一些药物具有升的性质,如果把剂量放重一些,服用了以后会先降,降了过一段时间或,它的升发的性质才出现,最后才升起来,这样形了一个动态过程。

一些甘味的药也一样,把剂量加重,会先降下去,最后才升起来。而且因为是甘味的,又具有升的性质,升的时候还可以带动别的药一块升,就好像一个大力士把重东西托举起来一样。

那降的药呢?一些苦味的药具有降的性质,如果剂量用得很少,那么就会降得很慢。可以按照医者的要求慢慢降,比别的药都降得慢,最后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在一个方剂中,有的药物先发挥作用,有的后发挥作用,就好像一个团队进行分工联合作战。它们谁冲在前面,谁冲在后面,都必须有一个精密的筹划,这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我们用补中益气汤来详细说明一下。

| 补中益气汤中的升降 |

《慎斋遗书》中提到:

“诸药方有用气留味者,有用味留气者。如补中益气汤,用之入阳分以补气。”

这方剂的目的就是为了补气,进入阳分补气,不进入阴分,进入阴分就沉下去了,是要把阳气往上升的。

黄芪当归气厚者宜重用。

黄芪和当归它是气厚的药,应该重用,为什么说它是气厚的药?

因为黄芪嚼起来味道是很淡的,但气厚。因为它的性质是升,它而且升的很强烈,所以是气厚。

当归也一样,除了嚼起来是甜带一点苦味之外,还有一点特有的一种药气,香气,所以说它是气厚。而且当归本身就是辛窜的,宜重用。

这就是全方的主药,重要的药物,关键的药物。

气厚的应该重用,因为这是全方的君药。

“人参,白术味厚者次之”

人参和白术是味厚,就应该次之,比黄芪当归的分量要轻一点。

人参嚼起来带点苦味,味道比较浓。白术也一样,又是苦的又是甘的。

“升麻、柴胡升散,陈皮破滞,倶于气不利,用之宜最少。”

升麻、柴胡是升散的,而这方目的就是为了升,所以量要少。

因为少,所以升。如果重就失去了原方升举的意义。

陈皮的作用完全是为了给参术开出一个路,一个空间。

古人认为:要补,必须有一个空间。就像人很多,你要坐下来,你就得先腾出一块位置。

陈皮就能起到这个作用。它破出一条路,让这些补药补进去。不然空间都没有,补药怎么补?

这类药如果用得重,气就升不起来,而且陈皮用的重还会破气,所以陈皮的量一定不能超过人参的量。

所以说“升麻、柴胡升散,陈皮破滞,俱于气不利,用之宜最少,故味先而气后,后至者成功,是为用味留气。”

“故味先而气后,后至者成功。”

升、柴,陈皮已经都升了,最后升起来的药(黄芪),把所有药兜搂起来,进而达到目的。

这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前面升的快的那些药不至于跑到前面,后面的都赶不上了,这样的比例才应该合适。

假如后面的过于重,比方用个百十克,它老升不起来,或者说三天以后才升,升起来时候,那先走的那些药就不起作用了,它们前后队都不配合。

这些都是传统中医应用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出发点,和西医的理论方法是大不一样。我们千万不要用西医应用西药的理论来代替中医的理论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7年我用5斤黄芪为患者降下了多年的...
【中医秘籍】《中药不传之秘》几十种中药不同量效果不同的用法,值得重视!珍藏备查!
精品19125郝现军思考中医短信录【271】
中医不传之秘--枳壳,不可忽视的举陷药
谷医堂滋补膳食:量少停经,气血亏虚怎么调?5味中药补气血
当归补血汤的妙用——疲倦乏力1年,中医辨证1剂显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