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蒲草,生命清供
userphoto

2023.08.21 美国

关注

新浪微博ID:行行之沙

古人赏物,素来是妙赏物中所蕴含的精神之美。而外在的皮相之美,倒是看的很轻。赏物之情,是人、物、天地从精神上融通互美的过程。三者气机,浑沦一体,无割无碍,更无一丝隔膜。甚至可以说中国古人的审美精神即天人合一的审美精神。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意思就是说我和天地万物是一体的,我与万物之间,没有主客体之间分明的界限,这是可以容廓宇宙的审美理想。

“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坐忘磐石上,古今尽属浮游。”这是《菜根谭》里的话。在落花前醉倒,于磐石上静坐,对栖山隐居的古人来说是很寻常的事情。与我们夏天在院子里乘凉,大槐树底下躺竹椅里吃西瓜没有什么不同。但古人从醉倒、静坐的过程中妙悟到了天地之机,古今之意,这就在境界上与今人的吃瓜乘凉有根本的区别了。禅僧劈柴打水煮饭,常人亦劈柴打水煮饭,禅僧于中修行顿悟,常人只填饱了肚子。

我们玩蒲草,常说蒲草有“文人之气”或“山野之气”,但“气”到底是什么,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若“强为之言”,可以粗浅的说是人之精神与蒲草精神相互映发的一种微妙感觉。感其“幽”、“隐”、“雅”“洁”、“淡”等滋味。蒲草之气与兰花、菊花、梅花的气韵不一样。作为赏物,每一个个体,都蕴有不同的精神,都有自我的生命本来意味。

而这种生命意味是可感的。兰蕙之于屈原,菊花之于渊明,蒲草之于东坡,三人皆于所赏之物中感受到了其精神内韵。物映于心,又感于平生所遇,物我之间便产生了极深的共鸣。东坡赏蒲草,非悦其一株翠碧,掌上山水。而感其“忍寒苦,安澹泊,友清泉,侣白石”的生命精神。似一个山中隐者,“夜夜山中煮白石”,“一生费齿不费钱”。又说“不待泥土而生”,是庄子的“不待”逍遥之说的呼应。更说:“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昌阳,又称泥菖蒲,叶大不雅,今天多用作园林绿化。但东坡正处贬谪期间,有隐指,颇有蔑视宵小的味道,甚至有“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气魄。千载之后,谁会记得你们,而我苏东坡的名字注定不朽!东坡通过赏蒲草,将自己的生命与蒲草的生命融通,使蒲草有了更深远的生命意味。

古人文房中,陈设的件件宝玩,都有主人自己的情感意志蕴于其中。古人常说“言者心声也”,文房之物便是不言的心声。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眼观手触心感之间不语的欢喜。书房案上一拳生苔的石头,“漠漠斑斑石上苔,幽芳静绿绝纤埃。”苔痕给人一种幽古绝尘之感。而石上的数寸菖蒲带着水珠,静静散发着清幽之气,“一生寒瘦知何用,只得清名垂万年。”在书房中何必挂一幅“但留清气满乾坤”,供一拳石菖蒲足矣。一生志向,不言已言。如良夜拨琴弦,泠泠发清音,流水高山,知者自知。

赏物的生命意味也会由深致之人的欣赏感受见之于作品而丰富。如金农画里破瓦缶里的菖蒲,平平常常,不秀不奇,有着人间烟火之气,似诉着金农幽逸平淡的审美理想。中国古人就是这样将自己的生命意志融入所赏之物中,使其生命不断丰盈、圆满。而这种物我融通的生命审美,早已超越西方罗丹“世界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样主客二元的审美观点了。


|文:言公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格物
文人书房 蒲草为先
书法的灵魂
花草四雅
东方美学丨试拈菖蒲风前嗅,已觉登仙不用扶
陶情怡性弄菖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