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证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胡希恕注:桂枝汤证,不会烦的太厉害,服桂枝汤后,汗出身和而不烦。本条服用桂枝汤却有相反的症状出现,不但病情未愈,反烦不解,这种情况是不常见的。这不是桂枝汤的问题,而是邪盛气滞的结果,病邪在肌肉一层,病情偏实,故而药力受阻,此时针灸可以辅助治疗,先刺风池、风府,再与桂枝汤,即可痊愈。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胡希恕注:脉洪大,当是脉浮。脉洪大为里热盛,如何可与桂枝汤?可能是白虎加人参汤条的脉洪大,错乱在此,宜改之。

 服桂枝汤不得法,而致大汗出,病必不解,脉浮者,病仍在外,可再与桂枝汤如前法服之;若形似疟状,只一日二次发寒热,外邪已微,稍使汗出即解,宜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按:服桂枝汤后,表不解,仍宜桂枝汤,不可与麻黄汤,此为定法。但服桂枝汤后,脉浮无汗,其人形似疟日再发者,乃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合并证,故可与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合方。由于桂枝汤证较多,麻黄汤证较少,因取桂枝二麻黄一法,此与前之各半汤均示人以合方之法,学者当细玩。

桂枝二麻黄—汤方

  桂枝(去皮)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去节)十六铢,生姜(切)一两六铢,杏仁(去皮尖)十六个,甘草(炙)一两二铢,大枣(擘)五枚。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胡希恕方解:取桂枝汤二,麻黄汤一合之,故治桂枝汤证多麻黄汤证少者。

【参考处方】桂枝10克,芍药10克,麻黄6克,生姜10克,杏仁6克,炙甘草3克,大枣(擘)10克。

7味,以冷水800毫升浸泡1小时,煎开锅后1520分钟,取汤150毫升温服,续水再煎一次温服。即一剂药煎二次分服,服药时间最好在上午910时,下午34时。

冯世纶解读:以上主要论述桂枝汤方证及桂枝汤加减方证,其中涉及伤寒证治,本条桂枝二麻黄一汤即其例。

 由此可以看出,仲景书实际是病案总结,不过这个病案总结历经了几代人修正、补充而成。本条即记述服桂枝汤后,出现了桂枝二麻黄一汤方证,故以该方治疗。全书皆是类似的内容,皆反映了有是证用是方的精神。亦可证,《伤寒论》的六经是来自于临床应用方证经验的总结。


古真思考:从桂枝麻黄各半汤和桂枝二麻黄一汤的方证、方药组成、药量变化,体现出仲景据证灵活化裁应用经方的思想,通过胡希恕先生对两个方证原文的精彩解读,对您有哪些启发?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主编冯世纶。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6条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六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宜麻黄汤
从零开始学伤寒(三十二)桂枝加葛根汤医案
伤寒辑疏16
【每日学伤寒】51,52,5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