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开慧与陈玉英,毛主席:见你如见开慧!

1949年,长沙解放,一位满脸沧桑的妇女找到一名解放军军官,急切地说道:“我要见毛主席,我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向他报告!”

当问清楚这个妇女的身份时,军官的表情瞬间严肃起来,他赶紧向上级汇报,不过,由于那个时候毛主席公务繁忙,所以妇女并没有立刻见到毛主席。

但是,就在次年,这位妇女的家中突然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看到客人的那一刻,她痛哭失声,将压抑多年的情绪统统宣泄了出来……

这位妇女名叫陈玉英,是湖南省宁乡县人。

陈玉英的爹娘都是农民,由于家境贫寒,她小小年纪就被送到一户姓孙的人家做童养媳。

等到年龄稍大些,陈玉英便外出去别人家做保姆,那个年代,不管在哪一家主人看来,保姆都是下等人,陈玉英在外做工多年,没少受歧视。

1926年冬天,年近30的陈玉英经人介绍,来到了一对年轻夫妻家中。初次见面,陈玉英就敏锐地发现,这对夫妻和别人不一样。

那天,陈玉英刚一进屋,男主人便热情地迎上来,先请她坐下喝茶,然后又仔细地询问她家中的情况,陈玉英一五一十地回答之后,男主人满意地点点头,说道:“留下吧。”

陈玉英稍稍松了口气。

这时,秀气温柔的女主人也看向陈秀英,亲切地对她说:“咱们往后就是一家人了,你不要当我是主人,我们彼此不分上下,都是朋友。”

这一席话让陈玉英愣住了,她的心中顿时涌上一团暖流,做保姆十多年了,还从来没有人这么和颜悦色地对她说这样的话。

陈玉英知道,自己遇上了好人家。她不知道的是,自己遇见的不仅是好人,还是能扭转乾坤的大人物。

这家的男主人就是毛主席,和气的女主人便是杨开慧。

那个时候,毛主席经常去乡下考察,时不时地还得去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身怀六甲的杨开慧除了照顾四岁的大儿子毛岸英和两岁的二儿子毛岸青外,还要抄写文件和资料,夫妻俩实在忙不过来,这才请了保姆帮忙。

自打进了这个家,陈玉英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平等、什么叫尊重。

毛主席去讲习所讲课的时候,经常穿着一件白衬衫,他也只有这么一件白衬衫。有一次,陈玉英不知道毛主席要去讲课,把白衬衫给洗了。

毛主席要出门的时候,跑遍满屋子都没找到白衬衫,陈玉英知道自己闯了祸,急得满脸通红,杨开慧赶紧安慰她,毛主席则摆摆手,笑道:“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穿长衫也照样能讲课”。

还有一次,陈玉英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暖水瓶,又心疼又害怕,眼泪扑簌扑簌地往下掉。杨开慧劝她:“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个水瓶用了好多年了,我正想换个新的呢!”

陈玉英心里明白,家里本来就不富裕,一个暖水瓶要花不少钱,杨开慧之所以那样说,并不是真的想换新水瓶,只不过是担心自己难过罢了。

陈玉英以前在很多人家里做过保姆,吃苦受累不说,挨打挨骂更是常有的事儿,还从来没有人像毛主席和杨开慧这样关心她、平等地对待她,一想到这些,陈玉英就感动地落泪。

人和人之间,都是相互的。你对我好,我自然也会对你好。

陈玉英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可是她肯卖力气,来到家里后便将一颗心都扑在干活上,而且她还明事理、懂分寸,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

那时候,毛主席和杨开慧的家是朋友们聚会的场所,革命家蔡和森、澎湃、夏明翰等经常过来开会。

每次一有人来,陈玉英就搬一张椅子,坐在门外守着,时不时地为他们添水倒茶。她听不懂这些年轻人谈论的事情,也不知道什么叫共产主义,她只知道,毛主席和杨开慧是好人,他们的朋友自然也是好人,他们商量的事情也一定是好事!

1927年,杨开慧生下第三个儿子毛岸龙,毛主席忙得抽不开身,直到孩子出生第四天才赶过来探望,在此期间,是陈玉英全程守在医院照顾她们母子俩。

也正是在那一年,外面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汪精卫背叛革命,国民党军警到处捕杀共产党人,毛主席要奔赴湘赣农村组织发动武装起义,临走之前,他先把杨开慧和三个孩子送回了长沙。

陈玉英清楚地记得,分别前的那天晚上,满天繁星,孩子们围着毛主席,叽叽喳喳地让他讲故事,杨开慧默默地待在房间里,把丈夫的衣物一件一件地叠好放进提箱里,叠着叠着,她的泪水就模糊了双眼……

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一家人最后的相聚。

当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杨开慧也没有闲着。

那几年,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湖南的地下党组织几乎被摧毁殆尽,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就在这么艰难的处境下,杨开慧依然没有忘记党组织的委托,她冒着随时被杀头的危险,四处奔走,开展地下斗争。

杨开慧在外面忙,陈玉英就留在家里照顾三个孩子。实在太忙,她干脆把自己的头发全剃光,好省下梳头发的时间。

知道杨开慧手里紧张,陈玉英干脆主动提出来不拿工资,为了补贴家用,她甚至还把之前存下的工资全都拿了出来。

邻居们对杨开慧说:“你们家请了这样的好保姆,真是难得。”陈玉英听到后,却说:“不要这样讲,我遇见这样的主人家,才是难得!”

时光飞逝,转眼间,陈玉英已经在杨开慧家中做了将近4年的保姆。正当她拼尽全力为这个家操劳时,一场灾难突然找上门来!

1930年10月的一天,杨开慧的家突然被包围,气势汹汹的国民党爪牙闯进屋里,将杨开慧五花大绑,小小的毛岸英站在妈妈面前,不让敌人把妈妈带走。

敌人扬言抓不到毛泽东,就先抓他的老婆孩子,陈玉英听到动静后赶紧出来阻拦,结果也被绑了起来。

杨开慧朝着敌人愤怒地呵斥道:“她是我家的保姆,你们抓她做什么!”

敌人把杨开慧母子和陈玉英都抓进了监狱,入狱当天,凶残的敌人便用皮鞭狠狠地抽打杨开慧,逼问毛主席的下落。

杨开慧咬紧牙关,一个字都不说,后来,敌人又换了一种更严酷的刑具,杨开慧被折磨得晕了过去。

一旁的陈玉英看得心痛不已,她大喊道:“你们要打就打我!”敌人冷笑一声,放开杨开慧,转而开始折磨陈玉英,陈玉英被打得浑身是血。

敌人边打边劝诱她:“你只不过是个保姆,何必跟着受罪?只要你说出来哪些人经常去他们家、说出他们的相貌和名字,说出在什么地方取信,我们就放了你!”

陈玉英满身都是伤口,疼得忍不住想哭出声来,可是一看到杨开慧那么坚强,她也打定主意咬紧牙关,不管敌人问什么,她都不说。

那段日子真是难熬啊!陈玉英和杨开慧天天都要受刑,但是她们俩谁都没有向敌人屈服。

杨开慧自己不怕挨打受罪,却心疼陈玉英,她歉疚地说:“是我对不住你,让你为了我受这么大的苦。”

陈玉英摇摇头,为虚弱不堪的杨开慧擦干眼泪:“你别这样说,我为你受苦,那你在为谁受苦?”

陈玉英没文化,可她在毛主席和杨开慧家里待了那么久,怎么会不知道他们是为了全中国的贫苦百姓在拼搏!谁是贫苦百姓?她陈玉英自己就是啊!

敌人眼看无法用酷刑逼迫杨开慧开口,便逼着她和毛主席脱离夫妻关系,但是,杨开慧忠贞不渝、宁死不从,那个时候,她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1930年11月14日,这是个让陈玉英一想起来就痛苦不已的日子。

就在那一天,一群荷枪实弹的军警走进牢中,想要强行将杨开慧带走,陈玉英心知不妙,此时她已经意识到即将发生的事儿。

陈玉英冲到杨开慧身边,用自己遍体鳞伤的身体挡住牢门,大声哭喊道:“你们不要带走她,要杀就杀我!让她回去,她还有孩子啊!”

8岁的毛岸英看见妈妈要被坏人带走,也哭着跑了过来,可还没等到扑到妈妈怀里,就被那些军警一阵拳打脚踢,小孩子哪经得住这个,瞬间昏了过去。

等到毛岸英再醒来时,身边只剩下哭得死去活来的陈玉英,他的妈妈杨开慧已经被枪杀,牺牲的时候才只有29岁。

杨开慧牺牲后,敌人依然把陈玉英和毛岸英关在牢里,直到一个月后,在党组织和杨家亲友的多方营救下,她们两人才被释放出狱。

看到浑身是伤的陈玉英,杨开慧的亲戚觉得不能再连累她,便劝她回家去。陈玉英抱着失去了母亲的孩子痛哭失声,杨开慧走之前嘱咐她带好孩子,自己要是走了,他们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陈玉英流着泪摇摇头,她不能丢下孩子不管。

等伤稍微好些了之后,陈玉英便回到了杨开慧的家中,和杨老太太一起照料三个孩子,五个人相依为命。

然而,当国民党反动派听说陈玉英依然在帮杨家做事后,便想要再对她动手。

眼瞅着陈玉英指不定哪天又被重新抓进牢中,杨开慧的家人赶紧劝她离开这里。万般无奈之下,陈玉英含着眼泪返回自己的老家宁乡。

在杨开慧家做保姆的四年里,陈玉英没有回过一次老家,也没有往家里邮寄过一封信,如今重回故乡,乡亲们都来打听,问她这四年去了哪里、和谁在一起?

每次有人来问,陈玉英都摇摇头,什么也不说。她不想说,也不愿意回忆,因为只要一想起来杨开慧的死,她的心里就一阵阵的发痛。

后来的那些年,陈玉英又经历了不少磨难,每当她熬不住的时候,脑海中总会闪现出杨开慧在狱中说过的那句话:“革命一定会成功,这一天不会很久!”

陈玉英就是这样怀揣着希望,才熬过了艰难的一天又一天。

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陈玉英在乡下听到消息之后,二话不说就往长沙赶。她费尽周折找到了一位解放军军官,恳求对方让自己见一见毛主席。

军官得知陈玉英的身份后,赶紧向上级报告,不过,那时候毛主席十分忙碌,而且并不在长沙,所以陈玉英没能如愿见到毛主席,失望而归。

新中国成立后,当陈玉英听到毛主席成了国家领导人,激动地想要大喊出声,可是,有时候她忍不住会想,毛主席是否还会记得自己这位几十年前曾在他家里做过保姆的普通乡下妇女?

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4月份,陈玉英正在家里忙活,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响动,她抬头一看,瞬间愣住了。

只见一位年轻小伙微笑着向陈玉英走来,看着记忆中熟悉的面庞、听着熟悉的呼唤声,陈玉英猛地扑上前去,抱着来人大喊:“岸英啊,是岸英!”

原来,毛主席从来都没有忘记家乡的亲友,也没有忘记曾经照顾过杨开慧和孩子们的陈玉英。这一次毛岸英回乡前,毛主席特意嘱咐他去看望陈玉英,替自己向她问好。

看到面前高大俊朗的毛岸英,陈玉英想起了多年前做保姆的点点滴滴、想起了毛主席和杨开慧当年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想起了牺牲的杨开慧,想着想着,她忍不住泪如雨下。

此后,毛主席曾经多次写信给陈玉英和她的女儿孙燕,还专门派人接她到北京。

1957年6月,陈玉英终于在中南海见到了阔别30多年的毛主席。故人相见,感慨万千。

这一次,毛主席和她聊了两个多小时,他们聊当年分别后的经历、聊杨开慧和陈玉英在监狱中的情况。

说起往事,激发了毛主席对亡妻的绵绵思念,他对陈玉英感慨道:“你和开慧同甘共苦,今天我看见你,就像看见了开慧一样。”

吃饭的时候,毛主席亲自为陈玉英夹菜,嘱咐她好好休息。陈玉英在北京住了20多天才回家,临走前,毛主席还专门送了她两张照片。

结语

从那之后,毛主席时不时地便给陈玉英寄钱、接她和女儿到北京小住。

对于毛主席而言,陈玉英在血雨腥风的紧要关头,心甘情愿地陪伴着杨开慧和孩子一起赴汤蹈火,这份情谊实在难得;

而对于陈玉英而言,自己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保姆,却被毛主席和杨开慧当成朋友,直到几十年后依然受到毛主席的关心,这让她怎能不感动!

1982年,陈玉英病逝,临终前,她对女儿说:“我要走了,去看开慧和毛主席了……”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7年毛主席接见陈玉英,感慨道:我今天见到你,就像见到了开慧
1926年农村妇女应聘保姆,发誓“一辈子不离开”,毛泽东:留下吧
57年一小女孩写信给毛泽东,主席收到信后吩咐:把她母亲接来北京
1930年,29岁的杨开慧临刑前,保姆陈玉英大喊:要杀就杀我
毛主席见到了阔别30年的陈玉英,百感交集:见你就像见到了开慧
陈玉英:毛主席一家的保姆,被抓时还护着杨开慧,不离不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