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能不是关键,小肠菌群失调才是……

我在两年前的一篇文章中,放过这样的一张图。

这张图描绘了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而你可能注意到了,在图上,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被打上了一个问号。

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疾病。

患者存在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的肠道问题,以及与之相伴的疲劳、焦虑等肠外症状。

然而,常规的检查,却查不出明显的原因,而普通的治疗,也往往只能缓解下症状。

有研究表明,IBS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有时比终末期肾病的患者还要糟糕。

处于疾病中的人们,常常会渴望找到一根救命稻草。

而恰好当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提供了一个似乎合理的答案。

2.

翻阅功能医学相关的书籍,许多作者都会认为SIBO是IBS的重要的发病因素。

其中的解释看上去是合乎逻辑的。

小肠靠近胃部,在胃酸的浸润下,小肠本应少有细菌

——如果小肠中的细菌生长过多,那么自然可能造成问题,进而引起腹痛、腹胀和排便异常的症状。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呼气阳性+杀菌逐渐地成为了IBS的一种流程化的诊疗方案。

然而现实是,尽管杀菌治疗,对于一些患者起到了帮助,但有更多的患者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缓解。

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发现IBS和SIBO之间的关联,也并不像原本以为的那么紧密。

3.

乳果糖氢呼吸试验曾被认为是检测SIBO的可行方法。

但许多新的证据表明,在氢呼气试验的结果中,氢气高,有时只是肠道传输速度过快,而并非真的存在SIBO。

检测SIBO的金标准,是进行小肠液抽取——直接从小肠中直接取出内容物进行细菌培养。

但研究却发现,小肠中提取出的细菌的多少和患者的症状也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这些结果让人困惑。

它们似乎在说明,SIBO可能不是一个那么可靠的诊断。

4.

SIBO作为一种诊断,可能过于粗放了。

它只能判断细菌是否有增多,但无法用来判别小肠中存在的细菌的好坏。

而新的研究表明,后者可能才是更为重要的。

2019年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项研究,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关于“小肠细菌”的事实。

研究中纳入了126名症状严重程度各异的IBS患者,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小肠液的抽取。

分析小肠液发现,其中52%的患者为SIBO阳性,剩余的48%则为阴性。

然而,SIBO的阳性与否和患者的症状没有任何关联。

与SIBO阳性正相关的唯一因素,只有“近期使用过抗生素”。

不过,研究并没有止步于此。

研究者对患者的小肠液做了进一步的菌群分析。

结果发现,和健康志愿者相比,IBS患者的小肠菌群存在显著的改变。

IBS患者小肠菌群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平衡性都存在有显著的下降。

在研究中,研究者构建了一个判定健康菌群的模型。

在健康志愿者中,97%(37/38)受试者的菌群符合健康菌群的标准。

而在IBS患者中,只有71%(89/126)的人符合,而剩余29%(37/126)的人则可以被判定为菌群失调。

以这个标准得出的小肠菌群失调指数,和患者的症状是高度相关的。

而小肠菌群失调和SIBO之间,却没有显著的关联。

事实上,许多健康人也存在有所谓的SIBO。

在那些进行高纤维饮食的健康受试者中,有50%(8/16)的人被测出存在SIBO。

然而,这些人却非常健康,不存在任何消化问题,并且小肠菌群的组成也符合健康菌群的标准。

所以,小肠的细菌多了点,有时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只不过是膳食纤维吃得比较多。

这说明,SIBO与否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真正的关键是小肠菌群的失调。

5.

具体分析菌群的代谢情况发现,IBS患者和健康人的菌群代谢通路存在有显著的不同。

IBS患者的小肠菌群有更多的倾向于造成氧化应激的通路。

并且,这些患者的小肠菌群会更多地代谢简单的糖类,比如蔗糖。

而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则会更多地代谢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比如膳食纤维。

这些代谢通路,反映的可能是既往的饮食情况。

即在IBS患者中,可能有更高比例的人群,会摄入较多的简单糖类;而在健康人中,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则会更高。

而这种饮食上的差异,可能是IBS和健康人之间菌群差异的一大原因。

研究者进一步地设计了试验,让原本高纤维饮食的健康人尝试进行7天的高糖饮食。

研究者分别检测了受试者在高糖饮食前后的小肠菌群、粪便菌群、肠道屏障以及身体的症状。

结果发现,所有的健康受试者在干预期间都出现了新的症状。

80%的人出现了包括腹痛、腹胀、便秘和腹泻在内的消化道症状,60%出现了疲劳和精力下降的情况。

这些受试者的小肠菌群也出现了改变,这些改变和肠道通透性的增加相关。

而当他们回归到原先的饮食后,他们的症状则消退了。

6.

所以,根据这一系列的试验和相关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了这样的情况:

① 实验室检测出的SIBO,和患者的症状往往无法很好地对应上;

② 所谓的SIBO,有时只是因为膳食纤维摄入得较多,而并不总是具有病理上的意义;

③ IBS和SIBO的关联并没有曾以为的那么明确;

④ 相比于SIBO,小肠菌群的失调能够更好地解释患者所存在的症状;

⑤ IBS患者的小肠菌群倾向于造成氧化应激,并且似乎更倾向于代谢简单的糖;

⑥ 高糖饮食能够诱发肠易激相关的症状,并引起小肠菌群的改变。

这些发现,和我们之前提到的研究结果是一脉相承的。

比如,减糖减淀粉的饮食对IBS有效——可能的一个原因就在于,饮食的改变,能够调节小肠菌群。

而高发漫的食物对一些人会造成问题,并不是因为发漫容易产气,而是一些人的小肠菌群代谢发漫时会生成促炎AGEs,而炎症进一步地造成了症状。

在当前,我们尚未有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评估小肠菌群。

但这些研究,仍然能够给到我们许多启发。

如果你存在IBS,或曾怀疑自己存在所谓的SIBO,不应当急着去杀菌。

杀菌的作用是不可控的——运气好可能确实能将潜在的致病菌给消灭了,但运气不好,则可能造成进一步的小肠菌群失调。

而在急着杀菌之前,下面的这些事情可能是更值得尝试的:

你可以根据肠道抗炎饮食的原则,减少精致碳水,排除造成敏感的食物,并同时优化饮食质量;

你可以根据昼夜节律的原则,通过合理地安排光照、进食、运动和睡眠的时间,来优化肠道自我清洁的节律;

你可以通过冥想和正念,做好压力的管理,从而减少植物神经紊乱对肠道的影响;

你也可以尝试,我之前列出的临床验证对IBS可能有用的益生菌,来进行肠道功能的调节。

研究不断向前,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也需要得到不断的修正和改观。

这些新的认识,也许能将我们带向更好的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大原因造成肠易激综合征
什么是SIBO?水果和沙拉,也会伤肠道?SIBO详解
肠道菌群对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有什么影响?
SIBO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利福昔明或草药有什么用? |XXreads阅读笔记
功能医学5R疗法干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
肠道菌群与饮食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