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什么用抑酸药治疗,胃酸不是促消化的吗?
userphoto

2022.07.04 湖北

关注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什么用抑酸药治疗,胃酸不是促消化的吗?

这是知乎上的一个问题,也是许多读者问过我的问题。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消化疾病。

有些人会在餐后出现腹胀等腹部不适——有时甚至吃一点就感觉到饱了;

而另一些人,则可能表现为持续的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

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上常会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

而如果幽门螺杆菌是阴性的,那么常规的治疗方法就是抑酸药或促动力药。

用促动力药好理解,许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确实存在胃排空延迟的状况。

但,为什么要用抑酸药呢?

胃酸难道不是促消化的吗?

一、一个矛盾

我们知道,胃酸对于消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生理学》的教科书中,就提到了胃酸的五重生理功能:

① 激活胃蛋白酶原,同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② 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有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③ 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从而维持胃和小肠的菌群平衡;

④ 促进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分泌,进而引起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⑤ 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根据胃酸的重要生理功能,我们可以推测,如果胃酸分泌不足:

-> 胃蛋白酶将无法正常工作

-> 蛋白质将难以得到充分的消化

-> 各种消化液难以有足够的分泌

-> 一些金属矿物质将难以被正常吸收

此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风险也将会增加……

我们不难想到,当胃酸缺乏时,将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

而教科书中也这样写道:

如果盐酸分泌过多,将损伤胃和十二指肠黏膜,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若胃酸分泌过少,则可引起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常用的是质子泵抑制剂(PPI)这类强效的抑酸药,包括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

PPI能够显著抑制胃酸的分泌。

单次的PPI的使用,就能将胃部的PH=2的强酸环境提升至接近中性(PH=6)。[R]

这不禁让人心生疑惑。

吃了抑酸药,胃酸都分泌不够了,那还怎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呢?

难道不会越治疗越严重吗?

二、确实有疗效,但是…

指南会推荐用抑酸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自然是有其根据的。

2017年的一项Cochrane系统综述,评估了PPI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R]


这项研究纳入了25项总共含8453名受试者的研究,并得到了如下的结果:

① PPI比安慰剂更有效,而且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可能比促动力剂更有效。
② 低剂量和标准剂量的PPIs在缓解消化不良上效果相似。
③ PPI比安慰剂更为有效,PPI组中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占比31%,而安慰剂组为26%。
④ PPI的作用可能比H2受体抑制剂更为有效。

最后,作者还提到:

尽管这些药物的作用似乎很小,但这些药物的耐受性良好。

效果比安慰剂好,并且至少短期来看没有啥明显的副作用,这似乎就是PPI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依据。

但这仍然没能回答我们的困惑。

为什么抑酸药会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

抑酸药起作用的机理究竟是什么呢?

以往的观点认为,抑酸药之所以有用,是因为许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会合并胃食管反流。

同时,减少胃酸能够减少十二指肠的酸暴露,相当于减少胃酸对十二指肠的刺激。

但更新的研究发现,PPI能起效果,更重要的原因,也许并不在于抑制胃酸。

这是2021年发布于《胃肠病学》杂志上的一项机制性研究。[R]

研究纳入了28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和30名健康受试者。

研究人员让他们进行为期4周的抑酸药的治疗(泮托拉唑,每日40mg),并在治疗前后测定他们的十二指肠的生理指标、以及全身性的指标。

研究发现,在初始状态,相比于健康人群,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显著增多,并且肠道的通透性也显著增加。

这和在其他研究中的发现是一致的,即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十二指肠中,存在有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

——这种隐性的”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很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发病机理。

而在进行PPI的治疗后,这些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异常指标得到了改善。

他们十二指肠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水平都得到了下降。

与此同时,这些患者的肠道通透性也得到了改善。

并且让人意外的,他们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水平,也得到了降低。

相关性分析发现,伴随着症状缓解的首要因素,是肠道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下降。

在这里,PPI起效的关键,似乎并不是抑制胃酸,而是抗炎。

事实上,虽然PPI主要被当做抑酸药物,但它其实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它对于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都能起到直接的调控作用。

而这些抗炎作用的机制和抑制胃酸毫无关系。

事实上,在2009年,就有学者指出 [R]:

PPI存在抑制胃酸之外的抗炎效应;
而我们需要强调,即便PPI有效,也不能直接证明疾病就和胃酸相关。

PPI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有效。

然而,健康人在使用了PPI之后,却出现了相反的效果。

这些健康人黏膜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出现了增加,并且他们的肠道通透性也出现了增加。

简单地说就是,健康人在用了PPI之后,会出现肠道的免疫激活和肠漏。

这并不难理解。

本来好端端的,但一下子把胃酸都给抑制没了,这不出问题,反倒奇怪了。

但这也能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即便PPI能暂时地帮助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控制症状,但并无法让他们真正地恢复健康。

在研究中,研究者还招募了一群长期使用抑酸药(中位使用时长为3.2年),但症状却未能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

他们发现,当这些患者停掉PPI后,肠道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反而下降了,症状也反而得到了好转。

所以,这就是抑酸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

短期或能通过抗炎来控制症状,但长期并没有办法将你治好。

三、为什么?

你可能会问,既然PPI可能并不能治好功能性消化不良,那为什么指南都还会推荐这种药物。

翻看指南,你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

比如在2021年出炉的JSGE指南中就明确提到 [R]:

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目标。


所以,你看到了吧,指南给的治疗目标是”症状的有效缓解”,而并不是把你治好。

在这种逻辑的指导下,什么药物被证明能”缓解症状”,什么药物就会被用上,而很少会去管这种药物是否会有什么长期的不良影响——只要短期安全就行了。

这就像是,你出现了疼痛,那就给你开点止痛药——症状是能够帮你控制,但其实并不处理根源性的问题。

在前面我们提到了胃酸对于消化的重要性。

而长期地应用PPI,已被证明增加多种问题的风险,这包括 [R]:

  • 胃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异常,包括维生素B12和钙、铁、镁等矿物质;

  • 胃肠道黏膜的异常增殖

  • 骨质疏松

  • 感染

  • 肠道菌群失调

……

这就是所谓”对症治疗”存在的问题。

那为什么不进行对因治疗呢,比如处理上文中提到的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或肠道通透性增加的问题?

这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一疾病的复杂性所致。

其病因是多样的,明确地分型又是困难的,所以很多时候就很容易被一句”病因上不明确”所概括(即便已经有了许多机制性的研究……)

既然病因不易确定,那么所幸就”对症治疗"。

对于许多慢性疾病,指南给到的方案都大抵如此……

”指南只是治疗的地板,而并非天花板。”

而要真正地治好功能性消化不良,我们必须得去做机制上的探究,并进行针对性地处理。

在上面提到的研究中,我们至少能看到三个可以干预的方向:

① 肠道炎症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十二指肠中,存在有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

这意味着存在有肠道的炎症。

而我们知道,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都是过敏反应中的重要介导细胞。

这提示我们,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可能存在有食物过敏和敏感相关的因素。

② 肠道通透性的增加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有肠道通透性的增加,即存在”肠漏“。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非甾体抗炎药“会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风险——因为这类药物本身就会引起肠漏。

所以,那些针对肠漏的针对性治疗,也许可以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

避免引起肠漏的敏感食物,进行抗炎饮食,调节昼夜节律,补齐修复肠漏的营养(维生素D、维生素A、锌、谷氨酰胺、多酚),这些方案也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是适用的。

③ 脑肠轴的失调

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皮质醇水平升高。

这意味着慢性的压力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我们需要看到,这种压力不一定是在心理层面的,还可能是在生理层面的。

在上面的研究中,我们就看到了,当患者的炎症水平降低后,他们的皮质醇水平也得到了下降。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心理上的舒压和生理上的抗炎也许需要同步进行。

在之后, 我们会对这些问题再展开详细的讨论。

参考文献:

The impact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on the human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me. (201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254461/

Proton pump inhibitors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201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271513/

Proton Pump Inhibitors Reduce Duodenal Eosinophilia, Mast Cells, and Perme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202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346007/

Potential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 review and discussion of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200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9714466/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2021. (2022).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535-021-01843-7

Long-term use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s a risk factor for various adverse manifestations. (202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718584/

除了公众号,你还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我:

知乎:木森 / 小红书:木森 / B站:木森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有哪些?
胃酸过多的4大症状及对应措施
「烧心」别只想到胃食管反流病,还可能是这4类疾病!
全胃切除术后,没有了靶点,还可以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吗?
胃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的区别
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